锦衣为王-第2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日大宴,是为了庆麦收顺遂,大家过一阵也要辛苦,所以特别赐宴。再者,就是皇太子平安脱险,当然,这个不便明言,免得细民百姓惊慌。
不过宴会的规模却是定的极高,光禄寺在六七天前开始忙活,备鸡鸭鱼肉,杀羊宰鹅,宫中犹有前宋遗风,猪是贱物,上不得大台盘,太祖也是只爱吃鸭子等物,贵人们喜欢的是羊肉和鹅肉,此次大宴,既然是规格最高,听说光是宰的鹅就有千多只,花费之巨,令人咋舌。
“这一次,光禄寺真是糜费甚多。”
“光禄寺卿张泽小吏出身,凡事揣摩帝意,岂能指望他主动俭省?嗯,他不更加几分就算是谢天谢地了。”
这自然是文官们的议论,凡是正经读书人出身的士大夫,对这种大宴所费当然是瞧不上眼,反正,他们挑皇家的毛病已经渐成风气,不说两句心里反而不怎么舒服。
此时正是皇朝由俭入奢的关键时候,有的士大夫也开始豪奢无度,更多的还喜欢穿粗布衣服,骑马或是骑驴出行,家中不宴客,父子不同席等等风俗还保留着上古流传下来的质朴之风。不过数十年后,风气就是大变,想想以后,眼前皇家这点用度倒也还真算不上什么。
弘治年间,江南有一富户,饕餮好食,又家资巨万,听说就在住处寝室之外养有数千只鹅,每日宰杀过百只用来吃食宴客,有时半夜想吃鹅翅膀,不及等候,就令人将鹅翅斩下,鹅未死之时,鹅翅已经烤的焦黄可以下肚了。
下头心思不一,文官们嫌浪费,武臣们对张佳木嫉妒有加,勋臣们心思各异,在奉天门石阶上高高向下的皇帝看向诸人,却是语调轻松的道:“诸卿请起,今日大宴,只是君臣同乐,以庆太平之福,所以不必拘礼,朕不便下去,皇太子亦是君,一会儿,叫崇王和德王下去给诸位敬酒吧。”
其实大明的亲王也是礼绝百僚,前宋时,是亲王向宰相行礼,今时此刻,亲王虽然不如国初那么有实权,文武百官勋戚亲臣却也是不能与亲王均礼,只是崇吉二王此时尚未成年之国,皇帝叫他们代为敬酒,也算说的过去。
“来来,诸卿畅饮。”
皇帝说完,光禄寺并宫中杂役便开始上菜上酒,其实这大宴耗费甚多,但还是官样文章。谁会这么没成色,在这种场合大吃大嚼的?再粗鲁的人,这会子也是斯斯文文的吃相,举筹之时,都是略沾即止,皇帝举筹,大伙儿便应一下景,皇帝一放,自然都是放下筷子来。
“罢了,枯坐无趣。”皇帝道:“请诸翰林赋诗。”
这也是题中应有之意,几个早就有准备的翰林站起身来,张佳木注意到,其中倒是颇有几个熟人,最相熟的,便是有数次之缘的崔浩了。
“这几个人。”王增今日也来了,虽然他只是举人的身份,但靖远伯王骥身子不爽,特旨请派嫡孙代为入宫,皇帝也是特别允准,所以王增以举人的身份进来,此时东张西望的,不象个世家子弟,反而象个乡下脑壳。他看着崔浩等人,眼里倒也没有什么羡慕的表示,只是向着张佳木淡淡道:“他们可是瞧你不大顺眼。”
王骥虽是武臣,但是文官中资格最老的几人当中,也是属他了。王增此语,当然也是有所指。现在大学士李贤虽然不愿与张佳木决裂,但听说有几个大臣对张佳木特别的不满,而且,文官们私下觉得,太监难以撼动,石家叔侄更是手握重兵,倒是张佳木这个特务头子,说狠又不是太狠,说牛也不是特牛,权势虽高,漏洞也多,所以颇有人想从张佳木身上下手,这三股势力,先打翻一股再说。
这当然是一种对张佳木来说感觉至为可笑的一件事,只是有时候细想起来,这帮书生想的似乎还有那么一点道理。
“但我亦不是当初的我了。”张佳木默然想道。
他现在久握重权,除了自己家人外,还负有极大的责任,谁要想动他,就得接受极为惨酷的报复,在政治角度上来说,绝无意外,绝无宽恕。
“他们有什么具体的动作没有?”
“先造舆论呗。”王增无所谓的一笑,答道:“只是你要小心,有几位大佬,在朝不显眼,要是被他们说动了,你可能会有大麻烦。”
“嗯。”张佳木点头,答道:“我知道是说的哪几位,不过,我会小心。”
“防患于未然,是吧?”王增笑笑,盯着自己眼前木盘里的蒸鹅,开始专心致志的对付肥美的鹅肉,似乎刚刚的谈话,根本就没有发生过。
第330章 赐婚
一场大宴在两位亲王出来敬酒时被推上高潮。
亲王出来行酒毕竟还是极少的事,在场的人,都觉得与有荣焉。
哪怕就是石亨这样自高自大的人,也是躬身奉盏,等崇王和德王过来的时候,恭恭敬敬的一饮而尽,口中道:“臣请两位殿下不必移步,臣恭饮谢过。”
“卿久劳国事,辛苦了。”
德王年长一些,虽然还是孩童样,但表现起来也颇象个小大人,一路上持爵虚劝,遇到不同的大臣或是勋臣便有不同的话说,几轮下来,可把崇王给比了下去。
两王虽然年幼,似乎彼此已经在勾心斗角了。
这其中当然有他们母妃的影子,崇王母是周贵妃,生皇太子,重庆公主,崇王等,早年受宠,景泰年间还为皇帝生子,但现在已经渐渐被冷落,原因么,则是为人太过跋扈,若不是皇帝怜她也受过苦,恐怕要大倒其霉。
至于德王,生母则是万妃,兄弟姐妹七八个,一个后妃为皇帝生育这么多子女,只能说明皇帝对其已经有了近乎夫妻的感情了。
否则的话,大明后宫不象后世清朝,清朝是限定于八旗权贵之家挑秀女入宫,长相上,只要不是特别的叫人无法接受,就可能入选。而大明则是选于全国各处,宫女都是选良家女而且长相清丽出众者,方有资格入宫。而且数字也较为庞大,大约最多时万人左右,最少也在三千以上。而清朝宫女,则远远不足此数,差的太远。
由此可见,帝王的诱惑有多大,而某个女人能为帝王生育这么多皇子公主,简直就是奇迹。
两位亲王都在十岁上下,虽不及太子成熟,但也到了知道争夺高下的年纪了。
这一次太子遇险,好彩是平安无事,要是太子万一不幸,那么安知那顶储君的帽子会落在谁的头顶上?
两位亲王都是一派童真模样,笑容也是亲切有礼,只是一想到这一对年画上的小人儿心中所思之时,就未免会让人觉得索然无味的很了。
“张大哥。”只有到得张佳木跟前时,两位亲王的脸色才掉转过来。德王沉默下来,微微还有点害怕的样子,相比刚刚的伶俐,此时的沉默便更是叫人注意。崇王却是笑的很甜,也不以官称来称呼,只是向着张佳木笑道:“请满饮此杯。”
“殿下如此称呼。”张佳木躬身道:“臣实在是当不起。”
“不怕。”崇王眼神中全是笑意,说的话也大有深意,只向着张佳木道:“这是母后特许的,早晨孤请了旨的,怕什么。”
“是是,臣满饮此杯就是。”张佳木大为紧张,生怕这小亲王为了显示与自己的不同常人的关系而大说特说,这会儿引人注意,实在不是什么好主意。
朱元璋定制的时候,恐怕没想到他的子孙没过几十年就落到巴结大臣的地步了,代王跪石彪只是一个开始,堂堂亲王向总兵官下跪,这当然是皇家之耻。不过到了嘉靖年间,亲王无聊和门子下棋,后来悔棋恼了,把人灌酒醉死,干这种无赖事的无聊亲王大有人在,而且言行举止不堪者更多,甚至是鱼肉乡里,无恶不作,到最后明亡之时,李自成一路入京,顺畅无比,士大夫无人愿为明朝效力也就算了,各地百姓争相献城,投降或是被俘的朱明藩王几乎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全被杀害。
后来被清兵俘虏的弘光皇帝,永历皇帝,并监国诸王,全数被杀,历代亡国之惨,没有过明者。好彩是朱元璋和他的子孙生育能力都很强,直系子孙数十万,不然的话,没准儿就能把一个皇朝的统治家族给杀光。
这自然是因为亲王制度实在是太成问题,皇子教育更是一团糟的原故。
眼前这两年少年,已经超过十岁,但读书还并不成体系,说话也不算很得体。当然,明朝的皇子教育最重皇太子,教授治国之道,并且由大臣名儒来教学,还算重视。但亲王就完全不同,只是教给一些儒家经典,教亲王在藩地上不要惹事生非,也就完了。
只是这样的法子一旦出现易储的情形,就会很糟糕。而且,就藩之国后的亲王,也就是一头头的猪,根本毫无用处。
清朝的制度承明制的多,但有几条相当漂亮的改进。最为后人称道的,便是皇子教育上的改革。清之皇子,早年是全部出来办事,后来是全部集中起来读书。前者尚且可能争权夺利,但也很容易出人才,后者虽然可能在变通上稍差,但几十年书读下来,最少也不会是昏聩残暴之君。
清之皇子,清早天不亮就开始提着灯笼上书房,先读经史,然后是打布库,练身体,射箭,接着还要练习清语,蒙语,书法,写诗,一天下来,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候,从清建国之初到亡国,皇子教育确实是最为值得称道的国策。
至于大明,在皇太子的教育上,还算不弱于清,其实大明列帝,都很有称道者。书法,书画,见识,都很不弱。但同为皇子的亲王,还有各地的亲郡王和宗室们,就实在是不成体统,而且在明中期前后,就已经是国家严重的负累了。
看着张佳木满饮一杯,崇王极为高兴,小小脸上满是得意之色,高兴之余,还不忘瞥一眼正在垂头丧气的德王一眼,眼神中,也满是兴奋之色。
张佳木不禁苦笑,自己的亲事还没定下来,看来周妃和崇王,甚至还有太子,恐怕都已经把自己算在他们的一边了。
想来也不奇怪,宗族亲谊就是这样,自己原本就是太子一派,太子和重庆公主又是亲兄妹,一母所出,这关系就更加亲近了。
皇帝考虑同意这桩亲事,恐怕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吧?
想到这个,张佳木倒是悚然而惊,眼前这位摸着大胡子的皇帝,算计有这么精明么?说实在的,他倒是真不大相信就是了。
正在这里腹诽的功夫,上位上的皇帝似乎也瞧着了张佳木,微笑着点了点头,张佳木一楞,刚想有所表示,皇帝却已经扭过头去和别人说话去了。
一个多时辰之后,这一场奉天门大宴算是可以结束,皇帝一起身,众臣跪送,等会儿可以再吃,也可以选择在皇帝走后离宫回家。
众人起座跪送之时,眼神却只是看向张佳木。
这一次各人都以为必定是趁着高兴的劲头,宣布给张佳木封爵,但皇帝一无表示,甚至都不大提太子脱险的事,只是皇帝根本没有提起此事,在场的人,除了少数人之外,谁不是掐尖般的机灵人物,光是这么一点不对劲,已经就有无数人在盘算思忖其中的意味了。
不过,皇帝并没有教大家想太久,临行之际,皇帝似乎想起什么来似的,向着大家朗声一笑,大声道:“对了,有件事,朕在这里索性先说了吧。”
各人都是精神一振,与张佳木相熟的更是挤眉弄眼起来。
“彭城伯夫人保媒,太后也首肯了,朕想想也很不错……嗯,朕的长女重庆公主性和善,能孝翁姑,手制衣履亦非难事,朕甚怜之。教她尚锦衣卫指挥张佳木,就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