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新宋 >

第188章

新宋-第188章

小说: 新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士大夫当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岂可逃避自己的责任?”潘照临正色责备道。

“肉食者谋之可也。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老夫已经无意政治,只想退而着书,以老天年。西湖学院所译诸夷之书,虽多有晦涩不可解之处,然亦颇有真知灼见于其中。老夫老年丧子,功名之意已绝,只欲于学问中求一解脱。盼潘先生替老夫回复子明,望他能念同殿之情,吾尚有一子一女,便托他照顾。”王安石的回答,让潘照临与智缘都大吃一惊。

“相公之才,只怕天子不许隐居。”

“老夫已上表请求致仕,君臣相知一场,想来皇上会许我。”

“相公,此事亦非元泽之愿!”

“某一生抱负,已付东流,子明后起,政策谋略,远胜于吾,某又有何可坚执者?且吾儿既逝,某之抱负,更无后继者。曾子固、蔡持正之辈,虽则聪明多智,吏才敏捷,然恋于禄位,终难寄以大事者。唯一吕吉甫,或可期待,然此人之材智,亦无须他人帮助。”

“吕吉甫?”潘照临不觉摇了摇头,道:“真能继相公事业者,惟石公子一人而已。相公无非想要富国强兵,石公子必能让大宋国富兵强。”

王安石目光一闪,轻轻说道:“子明抱负,不止此尔!”

他这轻轻一句话,却如平地霹雳,将潘照临与智缘都吓了一跳。二人顿时脸色齐变,潘照临立时说道:“相公此言差矣,石公子忠心事国,岂有他志?”

王安石转过身去,摇头道:“我并非此意。老夫已知先生来意,若是有天使至此,询问老夫意见,老夫必然会凭心回答,绝不会欺瞒圣上。潘先生尽可放心,老夫于子明的政策,非常赞赏。”

潘照临注视王安石良久,他虽然任务完成,却又凭空添上一桩心事,也不知是高兴还是烦恼,表面上却只是恭恭敬敬的欠身说道:“得相公一言之赞,石公子行事,便可放心。石公子曾言道,天下士大夫中,能为后世表率的,不过王相公与司马参政二人而已。二公心愿,皆是要使国富兵强,百姓安乐,公子也必当为此目标,竭心尽力,死而后已。”

王安石脸上却无半分激动之色,只是微微点头,转目注视智缘,叹道:“吾儿之死,让我明白许多道理。我今生惟欠皇上知遇之恩,粉身碎骨难报。其他再无别想。大师虽在空门,却有一身才智,不可轻弃。不若便从此投了石子明,也好不辜负胸中抱负。安石只有一语相告,望大师念着你我几十年之交,他日切不可有负赵家。”

智缘望了潘照临一眼,又注视王安石的目光,知他心意已决,但是他也不愿意这样自贬身价,轻易投靠石越。当下淡淡一笑,道:“相公心意既决,贫僧依然便回大相国寺可也。”说罢合十一礼,便欲飘然离去。

潘照临却知道智缘此人,人脉深广,在河套一带蕃部更是颇有威信,石越若得此人襄助,自是难得的臂助,当下连忙大声说道:“大师可知我家公子为何开始要提出一个那么庞大的计划?”

智缘不由一怔,这也是他所好奇之处,当下停住脚步,笑道:“这不是进二退一之策?”

“世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哦?”

“还有一个原因,却是我家公子五年之后,欲在西北用兵!故此,眼前一切计划,皆是五年为期,庞大的移民计划,欲用五年时间完成,便为此而来。”

智缘吃惊地问道:“五年之后?夏国虽小,不可轻视。五年之期,似乎太急。”

“若大师知其中缘故,便知不是太急!”

智缘完全被吸引住了,他走近几步,问道:“其中又有何缘故?”

潘照临却不再回答,只淡然一笑,道:“十五日之后,京师之中,可由我家公子亲自向大师解惑!大师若想知道,望不负此期。”说罢竟向王安石、智缘深揖一礼,告辞而去。

第二十七节

开封府狱。

唐垧在这里已经坐了很久了,他比桑充国不幸,没有什么人去营救他;但他也比桑充国幸运,因为没有人对他用刑。牢房阴森森的,唐垧一直没有习惯这里。

“吱——”的一声,牢房的门又打开了。牢头领着一个人走了进来,唐垧见着来人,不由笑道:“安大人,真是难为你天天来看我。”

安惇嘻嘻抱拳一笑,道:“唐兄,别来无恙。”

“这里头管吃管住,渐渐习惯,也谈不上有恙无恙,总比桑充国好,开封府还没有用刑。”唐垧嘲讽的笑道。

“那是,其实这原也不关我事。我一个御史,也没什么旨意管这件事。”安惇笑道,一面找了块干净点的地方,就在唐垧对面坐了下来。

“是么?那就难得安大人如此重情重义,我唐某入狱之前,与大人毫无交情,不料住进了这开封府的大狱,倒高攀了安大人这样的好朋友。”唐垧毫不留情的讥道。

“呵呵……在下不过是仰慕当年唐兄做谏官时的风骨而已,并无他意。唐大人的案子,结不结,怎么结,对我而言,实在没什么好处。唐兄不要误会。唐兄一口咬定奏折是有人匿名送到报馆,不惜在这种狱中坐下去,也不肯出卖朋友,在下十分钦佩。”安惇漫不经心的笑道。

唐垧翻了一下白眼,嘲笑道:“安大人,御史台我也呆过,这种套话的伎俩,我早就知道了。我们接到的奏折,的确是匿名送上的。安大人若有心帮我,何不向皇上保我一本?如此唐某深感大德。”

安惇笑道:“唐兄,不瞒你说,保本我早就上了。”他一面说一面从袖子中抽了一份奏折的抄本,递给唐垧。

唐垧却懒得去接,袖起手来,笑道:“如此多谢安大人厚德,待唐某出狱之后,再行报答。”

“唐兄莫非不信?”安惇的脾气好得出奇,无论唐垧如何冷嘲热讽,始终不生气。

“我有什么不信的?”唐垧经过几年的历练,早已油盐不进。其实《谏闻报》几年来一直能够不错的生存下来,委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管唐兄信还是不信,反正我的确是上本保了唐兄,唐兄出狱之后,自然便知道了。”安惇忽然正色说道。“不过唐兄这些年批评朝政,结怨甚多,这次又重重得罪了石越,出狱之后,是编管何处,委实难料。”

“安大人以为我不懂《皇宋出版条例》么?大宋刑律,我知之甚熟。”唐垧不屑的冷笑道。

“我当然知道唐兄懂。”安惇笑道,“不过唐兄若自己承担这个罪名,最终结案,自然是散播不实言论,诽谤朝廷大臣,用不实言论故意扰乱朝政这三条。说起来也是罚个倾家荡产,然后再加杖责而已。但是唐兄在御史台呆过,想必知道栽赃嫁祸是怎么回事?皇上恨那泄密之人入骨,唐兄却揽过责任。兼之又得罪了石越,到时候若有人给你安点别的罪名,来迎合上意,讨好执政,去归义城屯田想来也未必不可能。”

唐垧眼皮一跳,神色却依然平静,懒懒地说道:“纵是如此,也是唐某的命不好。多谢安大人关心了。”

安惇缓缓起身,拍了拍衣服,走到牢门口,忽然放重了语气,冷冷道:“唐兄,我劝你还是招了的好。纵然你不招,开封府也会破了这桩案子。实话和你说,开封府调查了奏折上呈那天起,一直到《谏闻报》泄密止,有关你唐兄的全部行踪,你接触过什么人,关于这个案卷资料就有十本之多。只要将这些人一一排查,你以为会找不到么?”

唐垧蔑视地看了安惇一眼,笑道:“既是如此,安大人又何必来找我?”

安惇黑着脸转过身来,狠狠地盯着唐垧,冷笑道:“唐兄,别敬酒不吃吃罚酒,说吧,是韩家的衙内,还是张安国?”

“什么韩家的衙内,什么张安国?”

“韩绛的三公子韩宗吾,尚书省左司员外郎张安国,你这些天接触的人中,只有这两个人有机会接触到奏折。你和韩宗吾是多年好友,满风楼喝花酒一个月至少三次;张安国与王元泽是好友,与阁下也是至交……”安惇的声音,似冰刀一样划向唐垧的心防。

“是我的朋友又如何?”唐垧并没有惊惶失措,反倒更加冷静了。

“你真不肯招?唐兄……”安惇弯下腰来,放低了声音,恶狠狠地说道:“你以为我不敢提审韩宗吾与张安国?告诉你,我没什么不敢惹的。这两人,一个不过是有个宰相爹,一个不过是受到前宰相的赏识,但我是御史,我不怕他们!你知道皇上有多重视这个案子么?”

“按新官制,御史不能单独审案。”

“谁说我要单独审案,我是监察御史,监察御史主监察地方官吏,并稽核该府路刑名案件。正巧,开封府就是我当管!我不过是稽核该府路刑名案件而已。而且,我可以以监法御史的名义,来陪同治狱!”安惇桀桀冷笑道。

“那你还不快去做?”

“嫌麻烦,如此而已。你若肯和我合作,招出一切,则省去无数烦恼,你唐垧的罪名,也可以从轻。若你不招,我便冒冒风险,看看韩宗吾衙内与张安国大人,是否也与唐兄一样的硬气!你们满风楼喝酒说的话,我总能让那些妓女想起来!你以为这个世上,有破不掉的案子么?”安惇的眼神,咄咄逼人。

唐垧沉默良久,他心中已然知道此事败露,不过是迟早的事情。但是他亦想得很清楚,为了他唐垧的前途,也为了《谏闻报》的前程,他绝对不能松口。否则《谏闻报》以后声名扫地,肯定得不到半点内幕消息,若他能紧咬牙关,纵然受罚重一点,日后却终有东山再起之日。明白此节,唐垧脸色重新恢复了木然的神态,他毫无表情的望着安惇,道:“安大人,我奉劝你不要捅马蜂窝。株连无辜倒也罢了,株连到宰相公子、尚书省官员,一个小小的从七品上御史……”

安惇的脸色已如铁一般黑,他盯着唐垧许久,恶声道:“你既然是铁了心不招,就别怪我翻脸无情!”

从开封府大牢中出来之后,安惇一只脚方跨上自己那辆崭新的四轮马车,一面已经向仆役沉声喝道:“去满风楼。”仆役答应了一声,便欲鸣锣开道,却见前面一群人高声嚷嚷而来,竟将去路阻住,不由有些怔住了。安惇已坐进车中,见马车未动,不由怒道:“怎的还不走?”

一个仆役忙走近来,恭声回道:“大人,前面有人挡道。”

“谁这么大胆?”安惇“刷”地掀开车帘,怒声喝道。

“大人,好像是白水潭学院的技艺大赛,小的听说叫什么马……马拉什么树来着,就是一群人跑步,听说一共要绕过城中的许多街道,总共加起来有几十里哩,赛跑的与看热闹的人又实在太多……”

安惇立时便明白事情之缘由,暗道:“我怎的忘了这事。”心中又不免暗怪:“石子明堂堂一国参政,位列九卿,却生出来这些个怪花样,叫这么多学生举子一起赛跑,委实有失体统!”他当初听闻此事,本欲弹劾,但是白水潭学院学生众多,中进士为官的便有数十,加上此次大比,不免又有数十人要考上进士,且学院学生多有出自富室豪族的,安惇不免投鼠忌器,生怕犯了众怒。石越又说这“马拉松”源自泰西,本是为纪念一次卫国大胜而设,整个故事详情,便登在《汴京新闻》之上,安惇却也看过。年青学子都是好事之徒,又有这等名目,报名参赛者竟然数以千计,汴京百姓也将之当成不逊于大相国寺“万姓会”的一大热闹来看,于是皇帝亲自下旨,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