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乱世枪王 >

第481章

乱世枪王-第481章

小说: 乱世枪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张一平是法国革命的支持者,这让中国的革命者们看到希望,活动异常大胆,已经公开地活动了。

眼前的这几份报纸上,就有一些知名人士宣传马主义的文章,张一平迅速地看了一遍,就把它们摆在一边。

赵文军鼓起勇气说道:“总司令,你这么从容那些家伙,再加上咱们中国军团在法国支持过法国社会党,这让人容易误会……”

张一平抬起头来,严肃地说道:“我不管什么误会不误会,也不管什么主义不主义,我只强调两方面:一是言论自由需要保证,马也好资也好,都必须遵守这个原则。”

“二是,个人的私有财产必须得到法律的保护,这是宪法规定的,我们是军人,军人要誓死保卫宪法的尊严,谁违反就抓谁,不他是姓资还是姓马。”

赵文军是保定陆军学校的毕业生,是蒋方震和曲伟卿的学生,曲伟卿在法国加入当时的中国军团之后,发了一封电报回国,招了一批学生去法国,赵文军就是其中之一,他们这批人冒死从中国乘船到法国加入的中国军团。现在已经成了中国国防卫军中的中坚力量。当然他们也是枪王集团的股东之一,也是张一平为首的集团利益的坚持维护者。他们是这个社会的既得利益者,对于时刻以推翻他们利益为目的革命者怀有很高的警惕性。

“在我们的国家,我不允许阶级对立以及任何撕裂这个社会的行为,一切都应该在法律框架内进行。如果你们想彻底消除苏俄对我们的国家的影响,把马的学说赶出中国,唯一的办法就是推翻苏俄!借些向世界证明。他们的所谓革命是失败的。”

张一平一方面要压制国内的资本家和地主,让他们遵守行为规则,一方面利用他们对革命的恐惧,支持他对苏俄展开军事行动,所以这些出兵苏俄,比上一次出兵朝鲜和远东顺利许多。

“但是在军中撒传单。这样的行为应该被禁止!”赵文军说道。

张一平想了一下,说道:“派人调整查一下,但是要有真凭实据,不能冤枉人,我觉得应该不是咱们的战士做的,极有可能是那些俄国人或者哥萨克人…”

“如果说我们的官兵,我们应该怎么处置?”赵文军问。

张一平沉吟一下。说道:“一般的军人开除军籍,送军事法庭依法处置,如果是股东,那就…”

“那就取消他的股东资格,既然他们连自己的命都要革了,那就顺了他的意吧?”赵文军气愤地说道,“有老爷不做,非要做穷光蛋。这一定是有病了。”

“还是交给董事会做决定吧,咱们做什么事都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不能够靠拍脑袋决定。”

赵文军说道:“这点小事,总司令说一句话就行了,何必这么麻烦呢?”

张一平揉了揉脑袋,“什么事情都我来决定。我岂不忙死了,我现在只想拿着步枪出去爆几个俄国人的头,抓个年轻漂亮的女红军快活一下…现在我满脑子都是这个…其他的我没有兴趣…你们104师最好早点做好了准备,时间一到。我就是一个人也要扛着枪发起冲锋,绝不等你,你没有发现我手下的那帮枪手都快发疯了吗?”

“连我都快发疯了,别说他们这些人,他们的控制力远远比不上我呢?”张一平说道。

“我们已经做好一切准备,明天早上准时发起攻击,保证一鼓作气拿下伊尔库茨克!”赵文军立正,大声说道,“我让手下的兄弟注意一下,有漂亮的女子留给总司令。”

“不用留下,谁抓住就是谁的,这是咱们军队的潜规则,我也不能例外,连抓一个女人都要人代劳,我还没有老到这地步。”张一平挥挥手说道。

赵文军说了一声是,然后退了出去,接着就是石尉兰进来,告诉张一平说,俄语翻译来了,问张一平要不要见一下。

翻译也算是警卫连的人,但凡是警卫连的人,张一平都把他当作自己的兄弟,但凡有新人过来,他都要亲自接见一下。不过今天张一平的脾气也很燥,他挥了挥手,说道:“明天吧,明天让他带着步枪一起就行了…”

第二天凌晨,天还没有亮,警卫连的战士吃了战饭,进入了阵地,天气格外的好,在昨晚上就没有了雨,天空一片晴朗。还挂着几颗星星。

晨光来临了,东方现出了一片柔和的浅紫色和鱼肚白。接着,黎明的玫瑰色彩,天空的种种奇妙的颜色,全显现出来了,在战壕旁的野草和菖蒲原先是黑森森的,这时也显出了一片油油的绿光。

王维刚跟在石尉兰的身后,他是翻译,在连队里跟一般的文书没有什么区别,归石尉兰领导,加之他对警卫连不是很熟悉,自然成了石尉兰的跟班,只有在有需要的时候,他才能够改造翻译的职务,一般的时候,作为枪手使用。

警卫连的战士一改变昨天的颓废状态,大家的精神都非常好,个个精神抖擞,跃跃欲试!王维刚知道这些家伙在得知要参加战斗之后,他们都洗了澡,换了衣服,并且仔细地刮了脸,剃了头,把自己弄得干净利索…有经验的战士其实都知道,这是他们为了不让自己在战前太过兴奋,避免晚上睡不着觉的手段,毕竟他们已经有一年没有参加战斗了。有一点像新兵第一次参加战斗的那种雀跃。

张一平也背着一支步枪出现在战壕里,他的衣服反而皱皱的,肩膀上是一个中尉的军衔。

石尉兰把王维刚介绍过去,张一平拍拍他的肩膀,说道:“等一下,抓住俄国妞,就靠你来做翻译了!”

“呀!总司令,请你原谅,我是做翻译的,不是替你泡妞的!”王维刚说道。

“当然,你的主要工作是翻译,但是有空的时候,帮兄弟们一个小忙,也是应该的,大家都是兄弟,当然要互相帮助了…”张一平呵呵笑着,“另外,在战场上,不要叫我总司令,叫我中尉、长官、或者老大都可以…”

旁边的土根傻笑着说道:”俺才不用他什么翻译呢?俺最喜欢的就是肢体语言,见到喜欢的俄国女人,提枪上就是了,说那么多废话干什么,干完了好睡觉呢?”

“土根你这粗货,你怎么能够跟老大相比?老大这叫做有情调,你这叫猪嚼牡丹,不解风情,吃了就睡…你这一年来还没有睡饱吗?”王一民教训道。

“好了,好好,嚼有嚼的味道,咬有咬的情趣,最主要是自己喜欢的方式,当然要靠自己的运气,如果碰到一个俄国大妈,让你嚼你也嚼不动,老得像树藤一样…”张一平呵呵的笑道。他从这头直到那头,一一地看望了连队的战友,这个拍拍肩膀,那个打趣一下,一下子把气氛活跃起来。

第六百三十七章 轰隆声从天边滚动而来

在伊尔库茨克的外围阵地上,人民军战士趴在深深的战壕里,等等待着敌人的进攻,然后用手中的步枪给敌人猛烈的一击,把所有侵犯苏维埃的敌人重重的杀伤。就像政治委员加列洛夫说的一样:用我们对革命的无限热诚保护苏维埃政权,保卫远东共和国,保卫伊尔库茨克!

加列洛夫趴在沟壕的胸墙上,眯成一条线的眼睛向外面探视过去,注视着有一层轻雾之下的中国军队的出发阵地,从这几天中国军队频繁活动来看,他们的进攻就在眼前,也许是马上,也许是明天,总之不会太远。

在加列洛夫旁边的是一个老红军战士,加列洛夫扭头一看就可以看到他的脸腮上被火烧过的长胡毛,甚至可以闻到一股火烧的臭鸡蛋味道。

这个红军战士的胡须是用“烧猪法”烧掉的,因为没有足够的锋利的修理刀具,理发的时候,用火柴把胡子烧掉,火焰燎着那些硬毛,只要一烧到皮肤,便用预先准备好的浸湿的手巾在脸颊上一抹。又快又好,比起用那些钝刀具好多了,因而深受战士们的喜欢。

在昨天下午雨停了之后,加列洛夫就要求团里的官兵短暂地休整了一下,部队洗了澡、剃了头发和胡须,还换上了新衣服,晚上还加了菜,让官兵有了足够的休息。因为他知道,只要天气一好,中国军队就会发起来进攻。

经过一夜短促的休整,部队果然面目一新,士兵也高涨起来,再也没有之前不停地诅咒这个鬼天气,不停地埋怨沟壕里的积水、污泥以及脏乱的生活。

表面上官兵们变得积极了、乐观了,但是加列洛夫政委和所有的军官都知道,在中国军队的强大压力之下,没有谁能够真正的乐观。眼前这种乐观和快活情绪,极有可能象西伯利亚的气候一样:今天晴。明天就下雨了。

加列洛夫是一个有经验的红军游击队指战员,在一年前的赤塔曾经跟当时的中国军队打过仗,当时的红军游击队战士也像现在这样,但是只要一提到往前方开拔向中国军队进攻,他们脸上的表情立刻就变了,低垂的眼皮下面流露出不满和阴森的敌意。

去年与中国军队作战的时候,他曾亲眼看见一连步兵连续冲锋了五次。损失惨重,当又接到“继续冲锋”的命令时,连队的残兵败将竟擅自从防区撤下来,向后方咆去。当时他奉命率领一个连的督战队去拦截他们,等他把部队布成散兵线,企图制止他们的逃跑的时候。那些步兵就向督战队开起枪来。虽然他们不过五六十个人,可是他发现,这些人却以一种疯狂、绝望的英雄气概,拼死地反击督战队,进行自卫,在督战队的枪声中倒下,而在垂死之际。却还不顾一切地冲向死亡和毁灭,因为他们觉得中国军队比督战队更加可怕,因为他们豁出去了,死在哪儿都是一样。

一想到这段往事,加列洛夫总是不寒而栗!他看了一眼远处中国军队的阵地,再打量了一下旁边那个烧猪脸,可以看到他的眼珠子其实跟自己一样在左右转动,心里忐忑不安。

加列洛夫政委想道:“难道中国人真的无可战胜。真的让人闻风丧胆,连列宁同志的鼓励也无济于事吗?如果这些士兵有一天,真会也那样转身逃跑,我应该怎么办,我应该开枪吗?难道除了开枪处死他们之外,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制止他们了吗?”

烧猪脸把脸扭过来,他的脸是红的。鼻子也是红的,真像一只烧猪一样,但他的眼睛是惊慌的,当他的视线与烧猪脸的目光相遇时。加列洛夫便得出肯定的结论:“他们心里其实还是害怕,他们可能真的会逃跑!”

“我会跟着他们逃跑吧!“一个念头跳出加列洛夫的脑海里,在明知不是中国人的对手,明知道要死的情况之下,他会坚持阵地,直到死亡吗?

那边一个士兵轻轻地哼起了歌曲,这是在战争中诞生的歌曲,歌词令人振奋,曲调让人鼓舞。紧随着,其它的战士也哼唱了起来,声音虽然低沉,大家并没有使劲地唱,但是老远就听到了那阵阵雄壮、粗犷的声调。

“跨过高山,越过那平原,

游击兵团在前进,

誓要收复远东沿海,

彻底消灭中国军…”

王维刚在给张一平做翻译,“我们的旗帜染满了鲜血,红旗走在最前面,黑龙江畔游击队员,

我们勇敢的骑兵连。”

“我们的威名传播到四方,

永远不会被遗忘,

我们立下汗马功劳,

世世代代美名扬…”

张一平一拳头打在地面上,叫道:“他妈的,我怎么没有想到这首哥呢,率先抄袭了过来,让他们没得唱。”

王维刚说道:“这是《远东游击队之歌》是在1920年的时候编成的,当初第一段的歌词是说:誓要攻克沿海地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