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忠武公传奇 >

第22章

忠武公传奇-第22章

小说: 忠武公传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忠武公的到来,给了光哥一个巨大的惊喜。光哥每日里都牵着忠武公的手不肯松开,仿佛就怕这个最小的最弟丢失了一般,手足之情溢于言表。白日里,兄弟两个就在富春江边钓鱼玩,有时看见沟渠里有鱼的异动,兄弟两个就上下筑起泥坝来,做涸鱼的游戏。有了收获就在河边架起火来烤了吃,仿佛两个顽童一般。晚上就宿在岩下或是洞中,席草而卧,仰面去数天上的繁星。有一回夜里,兄弟两个又宿在一处檐岩下,忠武公终于忍不住问了一句憋了几十年的话,子陵哥,你怎么就不肯帮帮秀哥呢?

光哥先用惊诧的眼光看着他,看到这个最小的最弟满眼的挚诚,光哥的目光才一寸一寸地柔和下来。最后,他仰望星空充满禅意地说了一句外婆话,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呐。愚兄命在觜宿,乃虎额一毛耳。

沉思良久,光哥又接着说道,秀哥上应天命,贵为人主,怀仁仗义,济世安民,任重而道远矣。只有禹弟上应角宿,为东方七宿之首,乃苍龙双角,对秀哥来说是万不可缺呀。想当年,我们兄弟六人在长安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同寝同食,情胜手足,今愚兄虽身在吴越,何尝又不是心系洛阳呢?然龙虎有斗,我心忧焚呐。

光哥的一席话终于解开了忠武公几十年的心结,原来秀哥和光哥是命宿相冲有意回避啊。光哥在忠武公心目中的形象一下子高大起来。忠武公怯生生地问,子陵哥,谁当应秀哥二十八宿呢?

光哥再次仰望苍穹,轻声吟哦:

高密广平有东光,

建威建义始昆阳。

胶东雍奴俱安平,

琅邪豫章及栎阳。

卫尉捕虏在中山,

万修双鞭征颍阳。

城门校尉并杜茂,

骁骑将军平淮阳。

合肥阿陵双刀上,

邳彤画戟指舞阳。

骠骑将军是刘隆,

王梁单枪破夏阳。

忠武公这是自长安一别之后,第一次见到光哥,最初的想法是看了光哥之后,就邀光哥同返洛阳的,也免得兄弟远隔千里,遥相悬念。听了光哥这一席话,他知道光哥这一生注定要终老山水之间了。在和光哥相处的日子里,忠武公深为他为了友情而甘处江湖之远的高风亮节所折服。想起自己几十年来,没帮着秀哥什么大忙不说,还总是向秀哥要政治待遇,稍遇挫折就埋怨秀哥。而秀哥对他总是百般迁就,为他这个小老弟费尽了心思,真是愧疚得很。他决心再也不去烦秀哥了,就跟着光哥纵情山水吧。于是,他便对光哥说,子陵哥,我不回洛阳了,就让我给你穿穿鱼饵吧。

光哥闻言,微微一笑。不可呀,最弟。你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凡事尽心尽力,克尽职守。在长安,弟情深义重,为革命倾尽家财。在西域,弟垂败不馁,兵不血刃,宣抚西域三十六国臣服大汉。在武陵,弟以德服人,以善治郡,精进务实,万民拥戴。只因世风不古,两封而不第。然,不管谁为人主,象弟这样的人都是多多益善呐。弟不为巨石,甘作泥土,乃国之基也。最弟,粪土当年万户侯,忠君爱民是为国也,何计一身之荣辱哉?秀哥远桀纣之暴,尚文武之德,修高祖之偏。不计杀兄之仇,不揭仕莽之短。仁人志士,尽在囊中,此大德也。如今,虽四海平定,然百废待兴。秀哥面软,慈悲为怀,不乏钻营小人,取宠弄权,祸害百姓。弟若避世,正留一隙耳。若天下仁人志士皆避世,不成群魔乱舞之势?弟忍睹我哭而豺狼笑耶?

听完光哥这番话,忠武公想真正的盖世奇才还是光哥啊,跟光哥比自己微如尘埃,真是愧疚得不行。他决心按光哥的指点竭尽绵薄之力,尽心辅佐秀哥。但是,该从何处着手呢?于是,他说道,子陵哥,愿听教诲,克尽绵薄,只是不知从何处着手啊。

光哥说道,数十年来,征伐不息,赤地千里,生灵涂炭,百姓苦不堪言。政府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溶戈矛而为锄犁,与民休息。要开展土地革命,使耕者有其田。此前,秀哥“度田”一策有头无尾,必留后患呐。在此二策基础之上,若能做到兵精而政简,居功而不傲,母不垂帘,舅不干政,才有太平盛世啊。

最弟谨记在心,一定转呈秀哥。

第二天,忠武公便辞别光哥,重返洛阳。分手之时,光哥亲自为他打点包袱。忠武公对着光哥行过跪拜大礼,挎起包袱(里面是光哥带给秀哥的干鱼)朝着洛阳而去。

在忠武公的身后,传来了光哥高亢的歌声。那歌声声震林樾,响遏行云:

卯生金头带直刀

削平天下水洋草

一土临朝事不祥

改年换元散平床

泉中涌出光华主

复值江山又久长

四百年来事又败……

忠武公回头一望;只闻歌声;却不见其人。两行热泪沿着他的双颊扑簌簌滚落下来。

章节二十三

忠武公回到洛阳的第一件事,就是和秀哥一起面对面地坐在德阳殿里吃着光哥带来的干鱼。秀哥边吃边问光哥的情况,还连声说着好吃好吃。最后分手的时候,秀哥问忠武公,最弟,你有什么打算呢?

忠武公答道,光哥说了,叫我什么事都别干。

秀哥沉思良久,若有所悟。哦,我知道了,那就封你个常侍吧。

所谓常侍,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高级秘书吧。不过今天的秘书还要负责给首长提公文包端茶杯,甚至还要负责接听电话,站岗放哨。那时的常侍工作责任很单一,就是随时应答皇上的询问。皇上身边远不止一个常侍,忠武公主要是负责国策咨询,实际上就是皇上的智囊。忠武公在这个位置上一干就是八年。在这八年中,他三次往返洛阳与扬州之间,在光哥的指导下,主要协助秀哥做了两件事,而且都让秀哥很满意。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让武将们断了杀人的念头。让武将们不想杀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说难听点,那就是让豺狼改了吃肉的本性。当时的武将象禹哥那样文武双全的人不多,大多数武将都是靠杀人起家的。现在没人杀了,他们手都痒得不行,一天不打马跑个百八十里就跟落了魂一样。他们的生活就是那么单调,白天骑在马背上,晚上骑在女人的肚皮上。因为没仗打,脾气出奇的坏,在家打老婆儿子,在军营里就拿手下撒气。到其他衙门办事,一不顺心就撕开前襟亮胸口的伤疤。凡是在朝堂之上议事,也常常是吹胡子瞪眼。秀哥知道,这不是一个好兆头,历史的教训也很深刻,时间长了十有八九要出事。作为常侍的忠武公跟禹哥一合计,就想出一个点子,在太学里办一个将军进修班。这个建议报到秀哥那里深得好评。将军班很快就搞了个开学典礼,秀哥亲自出席,禹哥亲自任将军班班主任兼科任老师。

大家都知道,禹哥是很有威信的。将军们便都读起书来,只是有些恶习还改不了,上学放学总是打着马在太学里狂奔。上课的时候,马匹就拴在教室外,拉屎拉尿搞得太学里肮脏不堪,后勤处敢怒不敢言。有一回,一个少将的公马和一个中将的母马干了起来,引得将军们扔下课本来围观,还一个劲地喊加油。那个中将脸上挂不住,把那个少将打得鼻青脸肿。少将因为衔低却不敢还手。围观的儒生们个个摇头,一介武夫!一介武夫!这件事情发生后,秀哥又特别批准把将军班从太学里迁出来另办。为了解决将军们爱马的问题,还专门建了一个跑马场,收了他们的刀枪,一人发一根棍子,让他们课余时间就打马球,这就是最原始的高尔夫。

这一举措效果出奇的好,将军们的野性有了发泄的地方。但遗憾的是无论一个怎么好的东西,到了中国人的手里,总要把它玩成一堆狗屎。这个马球打得就跟麻将一样,无休无止,花样不断翻新。到了大唐一朝,十九位皇帝中就有十一位皇帝酷爱马球。由于皇帝大力倡导,打马球成了上自天子下至黎庶的共同时尚,全国上下球场林立,工农商学兵,大家齐上阵。衙门里早早下班,街市上早早关门。在大唐朝,一个有抱负的青年,参加科举考试后,还要加试马球,如果你不会打,文化课考得再好也不能录取。就这样,最后把个大唐帝国打得稀巴烂。五代时期,各国皇帝并不吸取唐亡教训,继续把马球运动发扬光大。皇帝们觉得光是男人打没有味道,就有前蜀皇帝王建要美女老婆花蕊夫人也带着嫔妃一齐上阵。“自教宫娥学打球,玉鞍初跨柳腰柔”,就差没让嫔妃们脱光衣服打裸体马球了。这样一来,各国自然是纷纷效仿,到了北宋徽宗时期可谓登峰造极,不但要最受宠爱的贵妃担任马球队队长,比赛开始时,教坊乐队还要演奏《凉州曲》。直到南迁临安之后,才失了这些误国的雅兴。

我一边写着这个章节,身边的电视里正在播放着这么一个节目,说是八年前,政府就明令禁止再建高尔夫球场,但是在这八年里,却新建了四百多座高尔夫球场。这政令不就象是放屁吗?放个屁还有点臭气呢。建一座最低规格的高尔夫球场也要一千二百亩地,高规格的高尔夫球场则要占地三千多亩。四百多座是个什么概念大家清楚。而且,听说一张会员卡要卖到五十万,不是腐败分子谁打得起这球呀?按理说,这个球不能打呀,这个球场不能建呀。可是,这些人都是那些将军的后代,他们从马上打到马下,传承了几十代,不打行吗?你要不准他们打高尔夫,万一他们精神上受到刺激,两眼放花,扛着球杆去打老百姓的脑袋怎么办?

忠武公说,这个马球实际上就是高尔夫的前身。开始是惯战的将军们打,自然要骑在马上。那时候,也尝试过叫他们下马来打,但那些将军们一个个都迈着内八字,跑起来跟武大郎一样难看。但他们的后代们有宝马、奔驰、奥迪、保时捷坐,自然不用骑马。嘿嘿,你要再让他们骑马打高尔夫,不摔个狗吃屎才怪呢。忠武公后悔呀,他为什么要和禹哥想这个歪点子来安抚那些将军呢?现在禹哥不在了,只剩下他一个人愧疚着。

将军们都带着工资读书,也没有什么严格的考试,课余时间还有原始高尔夫球打,自然都十分开心。隔三差五的,忠武公还和禹哥陪着秀哥来慰问大家,喝酒吃肉,问寒问暖。有时还在一起搞搞诗会。这年秋天,秀哥请将军们吃螃蟹赏菊,要求每人就菊花和螃蟹写一首诗,有一个中将憋了三天才憋出这么两首烂诗来:

菊花真是黄,

黄得象他娘。

马蹄踏碎处,

真他娘的香。

螃蟹真是狂,

背个大皮箱。

剪刀扛两把,

筷子占四双。

就是这样的烂诗,秀哥和禹哥还给他评了个二等奖。忠武公坚决不同意,秀哥和禹哥却说精神可嘉,以鼓励为主。后来好了,秀哥和禹哥都作古了,后人骂的还是忠武公。一大堆烂诗,秀哥还专门让户部出钱编了一本《将军诗抄》。人家写诗的稿费是五毛钱一行,他们的稿费却是一两银子一个字,将军们高兴得不行。此后,将军们写诗的兴趣更加浓厚,字数越写越多,由五言而七言,不但写乐府诗,还要写自由诗。而且不管有感无感,动不动就“啊”,“啊”一次就一两银子。诗写多了就要有地方发表,到后来,《将军诗抄》便每季一册,第二年又由季刊改为月刊。本来将军班只计划办三年的,结果在将军们的要求下,又延期了一年,成了专升本。从此,将军们见了面也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