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大明-第2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传闻巴林部已经迁移到了鞑靼去了,具体迁移到什么地方就不清楚了。小诺几次说想家,哈大全也派人讯放过,一直都没有确切的消息。
王鑫提议找寻巴林部。
哈大全无奈的说:“我到那里去找人啊。我们也有快二十年没联络了。”
王鑫说:“刘芳杰明天会来南京,也许他能知道一些。满清一直用兵蒙古,应该知道一些情况。”
“也只有如此了。用蒙古人牵制李自成,也算是个好办法。”
真的很无奈,离的太远,就是想打都打不到。
王鑫提议说:“我看不如招降李自成。”
陈琦瑜听了直摇头。“不可能的。李自成是不可能投向。”
“他不同意又如何。我们昭告天下,封他做镇西大将军,陕西王。在赏赐一些空头的封赐。他便是不愿意,在天下人眼里他也是臣,在大名义上便要低上一头。”
陈琦瑜无奈的说:“好主意,他身边的粗人多,他如果不服,便派些人从旁唆使,劝他自立称帝。这些泥腿子,只要做了皇帝,便不再是威胁了。”
在正史中,称帝之后退守陕西的李自成不思进取,只想龟缩在陕西一带享福,才会被清军一步步的*上绝路。他手下的将领,在得了官爵之后,全都自甘堕落起来。大好的革命形势,也在虚名中破灭了。
哈大全竖起拇指赞道:“陈大人高见,实在是高。就依此行事,你们找一些好刀笔,把诏书写的生动一些。封赏多多的写,反正我也没打算真给钱。”
“臣马上去办。”
这事办得有些无赖,却正是哈大全的风格。
又过了几日,刘芳杰到了南京,他是跟着学士会来的。
占领南京之后,哈大全把权力中枢,转移到了这里。图书馆学士会正式脱离的丹学院,南京太子监是学士会的新地址。学士会依然在图书馆内办公,一切布置按照马尾的样式设置,但规模要大了许多。
作为满清的使臣,刘芳杰再次拜见哈大全。
平时哈大全是不会见他的,在哈大全眼里满清不是友邦,而是一群必须被消灭的强盗。
刘芳杰也没指望见到哈大全,他现在的首要目标是说服学士会,解除一部分对辽东的贸易限制,至少要拉几船军火回辽东。
这一次,哈大全竟然召见了他。
刘芳杰很疑惑,不明白哈大全要搞什么。
哈大全很直接,开门见山的问:“你知道巴林部得消息吗?我家诺夫人想家了,想知道娘家的情况。”
刘芳杰还真知道。“王爷,巴林部离开喀尔喀后在大同停留了一段时间,后来跟着新头领迁移到沃儿都司去了。那里处于河套内,是黄河沿岸最富的一块土地。”
“黄河九转,唯富一套。那么好的地方,他们是怎么搞到手的。”
“当然是打下来的。当年王八一将军在大同领兵,临走的时候,把家底都给了巴林部。巴林部骑兵装备精良,有枪有炮。在大草原上真是纵横千里无人能敌啊。如果不是人口太少,称霸蒙古都不是梦想。”
哈大全惊奇的发现,原来巴林部魂的这么好。
“有消息说,巴林部已经派使者南下,很快就能到南京了吧。”
巴林部使者要到南京,要经过魂乱的地区,恐怕要走上一段时间。
要办得事情很多,需要一件一件办。
首要任务,先弹死陈新甲,让朱由检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
明清议和很顺利,在议和条款中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约,以平等相交及岁币、疆界事。在条约中,大明做出了很大的退让。这事本来是秘密进行的,朱由检也不大算声张。他希望造成事实之后,在宣布此事。
但他还是不够小心。
陈新甲收到议和条款密件之后,直接放进了抽屉里,他不曾想会有人盯上议和条款。
张跃安插的人早就盯着了,马上有人进了兵部,说找陈尚书有事商议。故事不是瞎编的,的确有户部的急件要办,关系到前线军饷的问题。陈新甲不疑有他,便跟着去处理。
正好这时周延儒派人过来,要陈新甲过去意识,陈新甲没有会办公处,直接去了周延儒的府邸。
调走陈新甲,马上有人溜进屋子,把抽屉里得条约拿出放在桌子上。
一切前后不到三十秒。
那人离开时,故意大声说:“有人在吗?陈尚书有塘报发,快快叫人拿去抄录,传阅。”
“是,是。”马上便有家人跑了过来。
那人说:“塘报就在桌子上,快快去办,陈尚书回来还要用。”
家人不疑有他,把密件拿着送到了临近的书房去了。
第498章 议和破产。
正文 第498章 议和破产。
第498章 议和破产。
明清秘密议和条款被送到行人司,密件早已抄好了上百份,不到半天的时间,朝廷上下就都知道了此事。入夜之前,北京城的老百姓也都知道了。到第二天早上,此事已经传遍了京畿各地。而且还在以惊人的速度,向全国各地传播。
于是科道交攻,道路哗然。当官的愤怒了,来百姓也愤怒了。
怎么可以与满鞑子议和呢?
打了这么多年,仇恨接的实在太深,在感情上,人们都无法接受议和的事实。
不用张跃安排,就有愤青蹦出来大骂陈新甲。按照明朝的传统,连皇帝也跟着挨骂了。
皇帝可以骂,却不能治皇帝的罪。
陈新甲便成了重点打击目标,所有的攻击都是针对他的。
陈新甲前日在周延儒府被喝了酒,便直接住在老师家里。第二日起来,想到议和条款的事情,还准备拿去向皇帝请功。可到了办公处,他发现大家的眼神不对,几乎所有人,都用厌恶的眼神看着他。
很快有太监传旨,说皇帝召见。
陈新甲很高兴,正等着被封赏,可一进门就被臭骂了一顿。
朱由检把议和条款丢到陈新甲脸上,大骂:“看看你办得好事。”
陈新甲拿起一看,立时惊呆在那里,议和条款明明只有一份,而且就在他的怀里,这怎么到了皇帝手中。
“皇……皇上……这……这是……”平时能言善辩的陈新甲已经结吧了。
被皇帝一顿臭骂,陈新甲灰溜溜的跑回家。
此事宣扬了出去,陈新甲一点都不害怕,他觉得这是件正确的事情,他在为朝廷争取时间,不但无过反倒应该有功。而且他手中有一个保命符,就是崇祯亲笔写的密旨,只要密旨在手,所有的过失都可以推给皇帝。
这个可怜的孩子,他忘记了,皇帝是个爱面子的人;他忘记了,以前有一个袁崇焕;他忘记了,有一群人叫阉党;他忘记了,大臣应该为皇帝背黑锅。
朱由检迫于压力,把陈新甲关了起来。
陈新甲,不知道服软,反倒觉得十分的委屈,说死也不认错。
朱由检是不想杀陈新甲的,他在心里也是想和谈的。可是事情也赶巧,就在此事山西安邑发生了地震。
崇祯十五年(1642)六月初三日夜半平陆地大震。震坏城垣民居,山崖崩裂。初四日,山西安邑(今运城东北)地震,从西北起,声如雷,官民庐舍俱倒。人有压死者。蒲州、荣河人多压死。山西省临晋、垣曲、解州、沁源、阳城、壶关、夏县、垣曲;陕西省潼关卫;河南省河内、武陟、绳池、陕州、阌乡等州县,均受到波及。这次地震地跨三省数十州县,连震不已,初九日又震,十三日又震,以至数十日方止。震中烈度(Io)VIII,震级(m)为六级。
张跃看准时机,派人一纸奏疏,彻底的弹死了陈新甲。
“新甲求敌,妄自议和,损我大明威仪。天怒人怨,引得天威震怒,示警天下。应斩新甲,以平天怒。”
这话说的实在无聊,地震是老天爷定的,跟有啥关系啊,不议和一样要地震。
朱由检无奈,这时他还不想杀陈新甲。陈兄弟给他干活,作为老板,不能不厚道。他想让陈新甲被黑锅,过段时间在启用他。
此时张跃安排的人起了作用,他的人没有跟朱由检说,而是悄悄跟曹化淳说:“曹公公,听说陈大人手里有密旨,议和的事情是皇上的注意。陈大人在监狱里说,要把密旨拿出来,还自己一个清白。”
这还了得,竟然敢把黑锅,放在皇帝的背上。
曹化淳急忙禀报了朱由检,听说此事,朱由检勃然大怒。大骂:“陈新甲,真是不成事得东西。”
皇帝不愿背黑锅,很快陈新甲死了。
陈新甲一死,议和事亦自此作罢。
陈新甲的死,不过是一个开始。要把他的死,发挥到最大限度,还需要一定的宣传工作。
张跃出钱收买了许多官员,又弄了许多的说书人到处讲故事。以陈新甲为引,把袁崇焕引了出来,作为经典教材四处传播。
哈大全控制的刀笔,开始为袁崇焕平反。许多内幕故事被挖掘出来,袁崇焕的冤案也跟着一点点的清晰了。
哈大全在《马尾周报》上题字:“千古奇冤。”
为了让故事流传的更广泛,他还组织人编撰了白话小说《袁崇焕传》,同时出版了雕版小《袁崇焕传》。这两本读物都是以很低廉的价格销售。一次印刷十万本,基本都是成本销售。
袁崇焕的冤案让天下哗然。
原来袁督师是冤死的。
当初所有人都把袁崇焕当叛徒,袁崇焕被处死时,人们争相食其肉,骨头都被人抢走了,最后只剩下一首,不知去向。
那些吃过袁崇焕肉的人,在心里恨着他。现在这些人后悔了,许多人在家中绝食而亡。
更多的人在家中设置灵堂,祭奠这位伟大的英雄。
在事情闹大之后,哈大全又在后面加上了陈新甲的故事。
两个故事告诉大家,朝廷是不可信得。一心为国为民的人,不一定能得到好结果。
因为皇帝是个不守信用的人。
朱由检听说之后,差点气吐血。袁崇焕的案子是他订的,哈大全出来翻案,明显就是对他来的。
如果袁崇焕是冤枉的,那么朱由检就是昏庸的。
任何一个君王,都不想被说昏庸。
这时的朱由检如果公开承认错误,还能挽回一些。可他却出了一个昏招,他竟然下旨查抄《袁崇焕传》,把这本书列为**,任何持有此书着都要以谋反论处。
按照明朝的体制,如果皇帝的命令有错误。内阁可以封回皇帝的圣旨,这可以杜绝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
可这一次,内阁没有封回圣旨,而是迅速的派发了出去。
等朱由检回过味来,想把圣旨收回已经来不及了。天下人已经明白皇帝的意思了,就是不想给袁崇焕平反。
一个不能帮属下挡事得领导,又怎能留得住人心。
在马尾的南居益看到圣旨后,无奈的哀叹道:“大明王朝,真的要完了。”
第499章 武昌大战。
正文 第499章 武昌大战。
第499章 武昌大战。
朱由检的昏招,寒了天下读书人的心。
从此之后,南居益一众文人,更加死心塌地的为哈大全工作。《马尾周报》、《西湖晚报》、《秦淮晚报》成为哈大全手中,三大舆论工具,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三份报纸的销量,也连创新高,版面更加了一倍。
有些人看报业挣钱,也纷纷开办地方报纸。
崇祯十五年下半年,短短半年时间,就有三百余家报纸创刊,创造了一个被后世惊叹的奇迹。
而在这些报刊的背后,一半以后都是樱馆出资资助的。哈大全控制了全国一半的报纸,也就控制了全国的舆论。
在舆论上,哈大全占据了上风。
在北京,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