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元徵宫词 >

第184章

元徵宫词-第184章

小说: 元徵宫词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带信的小太监请求独见,入内方道:“吕家娘子说,前时整理家中书房,在一本旧医书内翻到信内纸片,说是恳请娘娘亲自一阅。”

“玉荷,带他出去领赏。”

杜玫若撕开密封信笺,内中纸片已经微黄,上面写道:“淡竹叶,根名碎骨子。性甘寒、无毒,入食无色无味,能堕胎催生,若妇人常用即可绝育。”只有这么一段没头没脑的话,字迹甚是潦草,仿佛是仓促摘抄下来,打算再做详细研究似的。可是,这跟自己有什么关系呢?

绝育!!杜玫若猛然有所顿悟,难道说…………?自己入宫两年余,帝眷甚浓,虽然未必能超过泛秀宫,却也让其他嫔妃难望项背。况且,自己还不足双十年华,正是年轻,两年不孕实在奇怪。假使真是因药不孕,那么会是谁做的手脚呢?

平日饮食,除却跟皇帝一起用膳,都是淳宁宫内小厨房备膳,并无接触外间饮食的机会。虽然与皇贵妃有所不和,但是为了避免事端,每逢节庆时泛秀宫赏赐,向来只有金银黄白等物,连药材补品都没有,当然不会亲热到送汤赐水。至于别的嫔妃,多数都只有给自己请安的份儿,那就更不用说了。

若说有那么一个人,能对自己的饮食上长期做手脚,便只可能是……,忽然忆起一件事,不由让她倒抽一口凉气。在刚为宫妃之时,皇帝时常过来用膳,因为知道自己自幼喜好,总会吩咐备一盅酸笋鸡皮汤。大约过了半年时光,皇帝逐渐不再留意此事,当时并没有多想,只当皇帝日久习惯淡忘了。

记忆渐渐梳理清晰,在那期间,因为时常经期不准、小腹酸痛,皇帝曾让胡德宏过来诊脉。而正是在那之后,皇帝便不再热衷召自己共膳,只因平时宿夜不少,所以竟然从不曾疑心过。此时回想起来,不由被阵阵凉意浸透周身……

玉荷从外面回来,担心道:“娘娘,身子不舒服么?”

“有点冷……”

“冷?”玉荷瞧了瞧窗户,都关得很是严实。虽然不太明白,还是赶忙抱了秋锦披风出来,给她抖开披好,端来茶水道:“娘娘,喝盏热茶暖会儿。”

“好,你先出去。”杜玫若竭力镇定心神,摒退众人。只将双手放在茶盅上,暖了一阵,方才觉得好些,又把纸片重新看了一遍。

那次在泛秀宫摔倒假产,皇贵妃安然无事,而自己虽然擢升为宝妃,但后面却被冷落了好一段。当时虽然有些迷惑,但因为刚刚升为妃位之喜,并没有怎么疑心,只当是不便侍寝所致。尽管不愿相信自己的推断,但是假使猜想成立,往后发生的一切,都显得那么顺理成章。

先时担心身子不适,问了张昌源好几回,总说没有不妥,只是机缘不巧而已。如今才明白过来,原来是自己问错了人。…………不对,这都是皇帝安排好的。有张昌源亲自过来诊脉,这份殊荣、恩典,自己便不会再传别人,也就永远被蒙在鼓里!

不、不会是那样的!杜玫若连连摇头,想要将内心的恐惧挥散去,安慰自己不要乱想,皇帝没有理由那样做。父亲只是丞相,并不是手握兵权的藩王,假使皇帝真心喜欢自己,哪有阻止多添皇嗣的道理?假使皇帝不喜欢自己,又怎会如此宠爱迁就?无论如何,也都不能够想明白。

玉荷进来道:“娘娘,杨婕妤过来请安。”

“她来做什么?”杜玫若正当烦乱,自然没什么好气。不消说,多半也是因为见不到皇帝,皇贵妃又不肯通融,所以想在这边打探消息。转念想了想,唤住转身出去的玉荷道:“等等,让她进来说话。”说着,掀开手炉的小圆盖子,将纸片扔了进去,自己端然正坐等候来人。

第四十三章 迷像(上)《元徵宫词》薄·慕颜 ˇ第四十三章 迷像(上)ˇ 

自从杜玫若封为宝妃娘娘,淳宁宫的气势一度水涨船高。平日里,杨婕妤借着看望妹妹的机会,总会隔三差五的过来请安,因此对淳宁宫颇为熟络。不过杜玫若有些心高气傲,再加上杨婕妤住在泛秀宫,故而并不怎么待见她,二人虽然面上相熟,却也断然谈不上如何亲近。

杜玫若待她请过安,方问:“婕妤前来,不知有何要事?”

“娘娘说笑,嫔妾能有什么要事。”杨婕妤举止甚是柔顺,低眉一笑,“只是日下闲着无事,特意过来给娘娘请安,顺道瞧下妹妹,说说闲话打发时间罢了。”

“是么?”杜玫若冷冷打量着她,思量了一会儿,“如今皇上龙体有恙,婕妤正好也住泛秀宫,眼下正该帮衬着皇贵妃娘娘,如何还如此得空?想来……,是皇上的身子大好了。”

“是,皇上必定龙体无恙。”杨婕妤忙点了点头,脸上露出淡淡苦笑,低头稍顿了片刻,像是在琢磨后面的说词,“只是…………,嫔妾也没有见过皇上的面儿,都是皇贵妃娘娘照顾着,个中详情也无从得知。”

“婕妤的嘴还真是紧,半点口风都不露。”杜玫若故意曲解她的意思,叹气道:“本宫不过随意问问,也是担心皇上的意思,算了,只当本宫没有提过。”

杨婕妤忙道:“娘娘误会了,嫔妾当真不知道。”

杜玫若叹道:“那可真是没法子了。”

“娘娘……”杨婕妤琢磨了一会儿,赔笑道:“依嫔妾看,现下皇上虽然病着,但是待娘娘与别人不同,心里总会记挂着娘娘。纵使一时半会儿没想起来,娘娘也该多去探望几回,能让多总管传个话儿,提醒提醒也好。”

分明是自己打探不到消息,又担心将来的前程,所以故意怂恿他人前去,难道以为奉承几句就行得通?杜玫若心下冷笑,只道:“呵,婕妤的话固然不错。只是如今,皇上有旨需要静养,不让任何人打扰,本宫怎敢违旨前去?再说,皇上最近又不早朝,多总管也只在泛秀宫,便是想遇到也是难呐。”

杨婕妤眸色失望,颔首道:“也是,只有慢慢等着了。”

“等么,倒也无妨。”杜玫若慢悠悠拨着茶,“只是不清楚皇上病的如何,心里总是悬挂的慌,倘使知道一星半点儿,也好安心为皇上祈福。”说着向前直起身子,一派郑重,“若是婕妤有好消息,可别忘了知会一声。”

“是,嫔妾先告安了。”

玉荷看着她渐渐走远,小声道:“奴婢怎么觉得,她不是皇贵妃娘娘的人呢。”

“你以为,人人都是锺翎宫那位呢?”杜玫若将茶盅墩在桌子上,冷声一笑,“这后宫里的人,谁不是先为自己着想?即便拿大公主来说,平时里那般近亲泛秀宫,难道是真的喜欢皇贵妃娘娘,不是为着自己的私心?像杨婕妤这样的,能够一面向皇贵妃献殷勤,一面又不忘讨好本宫,就知道不是什么安分的人!”

“那…………”玉荷稍稍迟疑,问道:“依娘娘看,她会去打探皇上的消息么?”

“谁知道,管得她呢!”杜玫若不耐冷笑,起身走到窗扉前面,朝着泛秀宫方向遥遥看去,“皇上的病不光突然,而且奇怪,越隐瞒着越觉得不对,总不成是……”到底不好直接说出来,只得将话咽了下去。

“是啊。”玉荷深以为然,应声道:“若是要瞒也该瞒着大伙儿,为何只让皇贵妃娘娘一人知道?若是有个什么……,娘娘可该怎么办呢?”

“哎。”杜玫若轻声一叹,“正是这点让人担心呐。”

“娘娘,那眼下该怎么办?”

“咱们什么也别做,静观其变。”杜玫若摇头叹息,细细分析道:“若是皇上病得不重,过几日就会去上早朝;若是果真病得厉害,就算皇贵妃她镇得住后宫,也没法控制满朝大臣,绝不会一直安静下去。”

玉荷点了点头,“也对,那就再等几日。”

杜玫若静下心想了想,吩咐道:“虽说不宜轻举妄动,但咱们也不能傻坐着。把纸笔墨砚都拿过来,本宫要书信一封,赶紧让人出宫送回家中,问下爹爹的意思。朝中大事,爹爹应该更清楚一些。”

玉荷伺候着她写好书信,出去交给妥当的人。折身回来时,因见杜玫若还在默默出神,乃劝道:“皇上平日待娘娘甚好,不会对娘娘不闻不问的,等到稍好一些,自然就会传召,娘娘也别太担心了。”

“好?”杜玫若幽幽一笑,似是自问。

玉荷不解道:“娘娘怎么了?自从晌午看了吕家娘子的信,一直愁眉不展的,到底里面说了什么?娘娘……”

杜玫若收回恍惚的心思,抬头道:“对了,那封信仿佛还有东西,刚才没来得及看完,就在茶盅托盘底下压着,你去拿过来瞧瞧。”玉荷取了信封回来,果然还有一张叠得四四方方的信纸,赶忙递了上去。

信上内容十分简单,字迹也很秀气。看起来应是吕家娘子所写,言称若致使宝妃娘娘小产另有其人,请求能够网开一面,今后不要再追究吕家的人。吕岐虽然处斩,但还有幼弟在太医院供职,另外长子也是个小医官,想来吕家娘子担心家人前程,故而才急于撇清吕岐的失误。

“蠢货!”杜玫若阴郁冷笑,将信纸用力揉成一团。

不论是小产还是绝育,吕氏自然以为是后宫争斗之故,多半想着能够提点自己,也总算是将功补过。只是她万万想不到,此事会把皇帝牵扯进来,倘使猜想属实,自己只会一心想杀人,哪里还会轻易放过谁?不过也好,否则自己始终蒙在鼓里,至死也不曾疑心,岂不活得太冤枉了些?

“娘娘……”玉荷似乎被吓得不轻,结结巴巴道:“吕、吕家娘子……,在信里说了什么?是不是……”

“闭嘴!”杜玫若一声断喝,冷声道:“不该问的,就不要多问!”虽然喝斥住了玉荷,却控制不住自己不住思量,那纸片上的内容,一遍又一遍浮上心头。到底…………,真的会是猜想的那样么?

十月初六,乃是七皇子的诞辰之日。皇帝虽然尚在病中,但调养了几日,脸上气色大致有所好转,遂与慕毓芫同往后面小佛堂祭奠。四年时光流逝,丧子之痛已经不如当初强烈,但看着爱子的灵位,帝妃二人不免均是无言。慕毓芫担心皇帝的病,怕逗留太久惹得心伤,于是劝道:“皇上的心意已到,不如先回去歇息着。已预备好瓜果,还有祉儿爱吃的菜式,都摆在偏殿里,回殿祭奠也是一样的。”

“嗯。”明帝慢慢转过头来,“都听你的,走罢。”

原是一句柔情蜜意的话,慕毓芫却高兴不起来,不知怎的,心头反而涌起一痕淡淡的哀伤。当扶着皇帝踏出佛堂时,忽然有种感觉,有什么东西正从身边悄然流逝,令自己生出无限惶恐。她悄悄抬头看向皇帝,只觉每多说一句,能够说的话便会少一句,因此一路上都是沉默。

“怎么了?”明帝侧首微笑,抬眸看向泛秀宫的华灯宫锦,“今晚月色很不错,等下到了偏殿,正好多坐会儿,咱们多陪祉儿说说话。”

慕毓芫温柔点头,侧首道:“双痕,把那两件银狐裘披风拿上来。”

宫人赶忙上来服侍,待到二人都已将披风裹上,明帝还怕慕毓芫冷着,又亲手把兜帽细细罩好,微笑瞧道:“这样不错,倒像是昭君出塞呢。”想了一会,又摇头道:“不好、不好,朕可不要做汉元帝,不能让宓儿离开。”

自皇帝病发以后,彼此之间格外的沉重默然,方才又忆起七皇子,更是无限悲伤齐上心头。情知皇帝是在缓和气氛,慕毓芫只得笑了笑,“皇上又在瞎说,臣妾是四个孩子的娘亲,纵使想做昭君,也是没有那个机会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