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亲事(完结) >

第16章

亲事(完结)-第16章

小说: 亲事(完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远光听到动静,过来探视,先朝正干架的两位姨娘看了一眼,见万姨娘占着上风,就没搭理,径直走到苏留鑫床前,找他要那两百两银 子,道:“爹,赶紧把银子给我,我给田少爷送去,虽说他没开口要,但知县大人在那里呢,咱们怎敢不还?”
  苏留鑫知道这是正理,赶紧强撑着起床,到正房西屋开了万姨娘的钱箱子,拿出两百两交给苏远光,叫他还钱去了。万姨娘紧追着过来, 趁机把苏留鑫留在了西屋,不许他再去西厢,又恐苏留鑫执意要宠乔姨娘,曲意奉承不提。
  万姨娘到底掌着家中的财政大权,又有儿子傍身,乔姨娘是怎么都不敢明着同她争的,这会儿见苏留鑫留在了西屋,也只能黯然落了几点 泪。但一想到苏静初前程有望,就又高兴起来,走到东厢南屋去找她说话。
  此时苏静初和苏静瑶都在屋里,苏静瑶吃着芝麻酥,而苏静初正继续着她们先前的话题:“我在知县大人府上时,看见那满屋的整齐家生 ,以为这就是极致了,哪晓得去了刘府,那一个偏厅,就恨不得有知县府上一个院子大,还有那满屋子里的家具,听说都是楠木的,上了漆, 照得见人影……我这才晓得甚么叫作真正的富贵人家……”
  乔姨娘站在门口听了一会儿,才推门进去,笑吟吟地道:“二姑娘在和四姑娘说苏州的见闻呢?”
  苏静初连忙起身让座,苏静瑶却在一旁凉凉地道:“姨娘又来和二姐姐说私房话?要不要我继续回避?”
  她这样一说,乔姨娘哪还好让她出去,只得揽了她的肩,笑道:“你二姐姐是姨娘生的,你也是姨娘生的,咱们是最亲的三个人,你讲这 个话可没有意思。”
  苏静瑶扭了扭身子,没有再说话。
  乔姨娘便对苏静初道:“二姑娘且放宽心,在家好好歇几天,准备过年。”
  苏静初点点头,应了一声,突然又问道:“姨娘,你说姗姐是不是知道跟田少爷去没好事,所以当初才要主动和我换的?”
  乔姨娘露出思索的表情来,过了一会儿,沉声道:“二姑娘,不管是不是,都别露出来,她娘是正室,她是嫡女,咱们得罪不起。”
  苏静初苦笑:“是,她娘是正室,她是嫡女,而万姨娘有儿子,在这个家里,咱们谁都得罪不起。”
  母女三人都沉默下来,好一时没有作声。
  苏静初难过了一会儿,忽地抬起头来,道:“姨娘,你放心,我一定会嫁个好人家,让你和四妹妹都过上好日子。”
  到底是亲生的,贴心,乔姨娘欣慰地揽了她入怀,苏静瑶却撇了撇嘴,泼冷水道:“你一心想做妾,可我没听说过有哪个妾能照顾到娘家 的。”
  乔姨娘自己就是个妾,马上被她这番话惹得眼眶红起来,道:“不用你姐姐照顾,只要她嫁得好,给我们撑腰,就没人敢欺负我们了。”
  苏静初却是出言讥讽:“你和我一样是庶出,不做妾,难道还妄想做正妻吗?哎呀,我怎么忘了,你生的又不好看,做妾也没人要的。”
  苏静瑶到底年纪小,沉不住气,马上被气得哭起来。
  乔姨娘只得忍着难过去安慰她:“四姑娘莫要哭,咱们不一定要做妾,还可以做继室。”
  苏静瑶眼泪汪汪的,哭道:“那些要娶续弦的,不是年纪一大把,就是儿女一大群,我才不去。”
  苏静初嘀咕:“生得丑还要挑挑拣拣。”
  苏静瑶听见,气得又哭了一场,赌气道:“你看着,我一定会嫁得比你好!”说完,不顾脸上还挂着泪珠,就摔门跑了出去。
  乔姨娘责怪苏静初不让着妹妹,拔腿欲追,苏静初却也哭起来,她只得停下脚步,先去安慰大的。
  好容易劝得苏静初止住了眼泪,乔姨娘又道:“你们是亲姐妹,有甚么好吵的,小心被别人听见了笑话。”
  苏静初垂着头不作声,乔姨娘叹了口气,道:“姨娘晓得你心里难受,才和妹妹吵嘴,你也别在屋里闷坏了,赶明儿和妹妹一起出去逛街 ,散散心。”
  苏静初一听,又哭起来:“我被退回来的事,一定都传开了,我哪还有脸出去耍。”
  乔姨娘忙道:“没有的事,当初田少爷是自己来的,并没有请媒婆,你又是远去的苏州,再加上回来时天也没亮,不会有多少人知道的。 ”
  苏静初将信将疑,仍是窝在屋里不敢出门,直到过了几天,见果真没有甚么流言蜚语出来,这才放了心,寻思着要出门透透气。正好这天 万姨娘发了过年的例银,她便拉上苏静瑶,要上街去逛,心想着可以顺便借此修复和苏静瑶的关系。
  她拉着苏静瑶的手,苏静瑶撅着嘴,两人别别扭扭地走出房门,碰巧见到计氏和苏静姗坐在隔壁门口,抱着个竹箩筐翻翻拣拣,便停下打 了个招呼:“太太,三妹妹,这是做甚么呢?”
  计氏皱了眉头,正要抱怨,苏静姗连忙拉了拉她的衣角,抢先开了口:“二姐姐和四妹妹这是去逛街?正好帮我捎些针线回来,只不知顺 不顺路?”
  “顺路,顺路。”苏静瑶笑着道。
  苏静姗见她答应,就要掏钱出来,苏静瑶忙道:“几根针线而已,还能要三姐姐的钱?”
  苏静姗想了想,笑道:“也罢,你先帮我垫着钱,等回来我再给你。”
  苏静瑶嘴里说着不用,朝院门口去了,苏静初赶忙冲计氏行了个礼,匆匆跟了去。
  计氏忿忿地继续翻箩筐,道:“你看看万姨娘发的这些布料,东一块西一块,粘鞋底都嫌小,哪能做衣裳?”又疑惑道:“囡囡,你刚才 为甚么不让我开口?我正想找个人说说呢,万姨娘也太小气!”
  苏静姗道:“娘,你忘了乔姨娘的心思了?她们巴不得我们和万姨娘掐起来,她们好在一旁看热闹呢。”
  计氏这才想转过来,连连点头,道:“你说的极是。只是这些布料,都是打补丁的货色,怎么好做衣裳?咱们来东亭时,又没有带好衣裳 ,总不能让你穿着破烂衣裳过年。我说要去找万姨娘算账,你又拦着不许,这可怎么办才好?”
  正文 第二十一章 新衣
  开夜车赶着码了一章加更,希望大家喜欢。
  苏静姗道:“娘,不是我不想找万姨娘算账,只是事有轻重缓急,咱们先忍一忍,等拿到他们停妻再娶的证据,不用我们找她算账,她自 然就会把好衣料奉上了。”
  计氏笑道:“还是我们囡囡沉得住气,娘听你的。”说完却又犯愁:“你过年没有新衣裳穿,怎生是好?”
  苏静姗本不在意这些,但想到过年不穿新衣,只怕要让万姨娘等人看轻,于是就出了个主意:“娘,咱们仿着庙里和尚穿的袈裟,做两件 百衲衣穿,如何?”
  百衲衣???计氏瞠目结舌。
  苏静姗正待解说,忽然听见背后传来脚步声,她回头一看,原来是苏静初回来了。她连忙出声打招呼,却见苏静初脸泛红晕,眉间带着三 分恼,七分羞,还外加几许得意,也不知是怎么了。而跟在她身后的苏静瑶,脸色却很难看。
  “二姐姐,你这是怎么了?”苏静姗关切地问,但苏静初却不答她,一头扎进了自己屋里。
  苏静瑶倒是停下了脚步,回答她道:“还不是那个总在七宝街口调戏人的刘士衡,前段时间明明不见他了,没想到这临近过年,他却又出 来了。”
  苏静姗和计氏齐声问道:“刘士衡是谁?”
  苏静瑶道:“我也不认得他,只晓得他每每调戏人,都自称刘士衡,跟着他的小厮管他叫七少爷,说是从京城来的。”
  苏静姗有些诧异:“这样说来,二姐姐是被人调戏了?”
  苏静瑶点了点头。
  苏静姗却不怎么相信,道:“但二姐姐看起来并不怎么生气呀?”
  苏静瑶忿忿地道:“三姐姐,你是才来东亭,所以不晓得,那刘士衡从天子脚下来,家中又有钱又有势,生得又齐整,好多不知廉耻的女 孩儿家,都以能被他调戏为荣。又有那些生得略差些,刘士衡看不上眼的,就自哀自怜,因为没有被调戏上而伤心难过,看着真让人恶心…… ”
  真是世风各处有不同,被人调戏竟也能成荣耀,计氏听得目瞪口呆;而苏静姗看着苏静瑶忿忿而谈,突然意识到,她这位四妹妹,大概也 是属于没被调戏上,心理不平衡之列的,只不过她自己还没意识到,所以只顾着说别人……
  苏静瑶越说越起劲,唾沫横飞,好容易等到她说完,苏静姗问道:“那刘士衡是甚么来头,公然在街头调戏良家女子也没有人管?”
  苏静瑶道:“正是因为无人敢管他,我才猜测他家里有权势的。”
  原来甚么有钱有势,都是苏静瑶凭着自己看到的,推测出来的,苏静姗失笑:“你倒是聪敏,晓得推测。”
  苏静瑶得了赞扬,很是高兴,掏出荷包里装的针线,递给苏静姗,还死活不要钱。苏静姗硬塞了几次,都被她扔回来,只得作罢。
  苏静瑶走后,计氏问苏静姗:“囡囡,我到底是你二姐姐的嫡母,她被人调戏,我要不要去公堂告那刘士衡,为她讨回公道?”
  苏静姗看了隔壁一眼,道:“算了,你看二姐姐那样子,只怕你肯去告,她还不愿意呢,不然刚才她就要你为她作主了。”
  计氏点头,叹道:“你二姐姐也是可怜,一心想去富贵人家做妾,好容易有了机会,却又被退回来了,不过退回来也好,总不能真就跟了 个糟老头子……”
  苏静姗瞥见隔壁的窗户动了一动,赶忙给计氏打了个眼色,截断她的话道:“娘,既然针线已经买回来了,咱们赶紧做衣裳罢,再过两天 就过年了。”
  计氏一直惦记着新衣裳的事,闻言马上转移了注意力,拈起线来穿针,又犹豫道:“囡囡,难道真做甚么百衲衣?你开过年都十四岁了, 穿着个百衲衣,就好像把无数个补丁穿在了身上,只怕要叫人笑话。”
  苏静姗从箩筐里挑了两块布出来,拿在手上比划着,笑道:“娘,你可曾瞧过街上的成衣店?那里头仿照苏样做的衣裳,一件比一件花哨 ,一件比一件奇巧,只怕我这百衲衣做出来,见到的人都要称奇,都要赞一声好呢。”
  计氏知道她是宽自己的心,也只得做出副赞同的模样来,同她一起挑碎布。母女俩商量一时,决定分开来,各做一件,计氏给苏静姗做, 苏静姗给计氏做。主意既定,两人当即进屋,摆开桌子,取出自苏家村带来的剪刀皮尺等物,动起手来。
  计氏自小学的裁缝手艺,细心又谨慎,把大小不一的碎布料都裁成一样长宽的长方形,再整整齐齐地缝到一起。
  苏静姗是穿越后才学成的这门手艺,技术不如计氏,却胜在有巧思,也不裁剪,只依着碎布原来的形状,随意缝合。
  两人赶着要在过年前把新衣做成,飞针走线,竟是熬了个通宵,第二天中午新衣裳就出炉了。
  隔壁的苏静瑶听到动静,走过来看,啧啧称奇,直赞两人好手艺,好心思,计氏只当她是奉承,也不言语,苏静姗只得出声搭腔,道:“ 可惜万姨娘没发棉花,不然就做了小袄,不做春裳了。”
  苏静瑶忿忿不平道:“万姨娘说,去年才发了棉花做了棉袄,所以今年就不发了,她哪里晓得太太和三姐姐才从乡下来,是没有新棉袄的 。”
  苏静姗只笑了笑,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