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隋朝大老板 >

第429章

隋朝大老板-第429章

小说: 隋朝大老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圆朗握着手中的剑,脸如死灰,叹气道,“刘世彻,我还真是小看了你。。。。。。”

徐圆朗话声才落,忽听刘世彻“啊”地一声惊叫,随即慢慢软倒下来,却是刚才还反对过徐圆朗观点的薛鼎给了他致命的一刀。

刚才宋封义与刘世彻只是演戏,但薛鼎这次却是来真的。

偷袭成功后的薛鼎顿时脱离刘世彻,随之退到徐圆朗的身前,转身面无表情地对已软倒在地的刘世彻道,“我这一辈子都是大总管的手下。。。。。。。”

突然的变故,使得刘世彻身边的其余四人顿时紧张起来,他们甚至都不敢弯下腰扶住身边的刘世彻。

此时刘世彻无疑是最痛苦的一个,不仅仅是因为薛鼎给他的突然一刀。

刘世彻向来以智谋取胜,他安排宋封义做反间,将他安排在徐昶身边,却哪里料到徐圆朗同样玩了这么一手?

刘世彻现在已没有时间后悔把徐昶安排的人支走之后没换上自己的人了,因为他的生命就此终结,甚至连遗言都没有留下。

刘世彻是几个反叛者的头目,他的死也就意味着这个反叛联盟的瓦解。

李万才等人看着刘世彻慢慢软倒之后,也意识到了自己一方的失败;他们此刻想的只是如何退出这个厅堂,而后远走高飞,哪还有与徐圆朗父子火拼的勇气?

倒是李万才等人的退走让厅中其他将领意识到大局已定,当即也是纷纷抽出随身刀剑,落井下石地砍向李万才等人。

徐圆朗也没想到事情的转机只在刹那之间,他焦急间刚喊出“住手”两字时,李万才等人早已被砍翻在地,四个人中倒有三人被乱刀砍死,只有顾仲一人跪在徐圆朗面前求饶。

一场叛乱就此终结,徐圆朗的脸上终于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却对顾仲的求饶不置可否。

顾仲跪在地上以哭腔道,“我还有一个秘密,希望大总管能。。。。。。”

徐圆朗点了点头,“你们还有什么诡计,说出来,我饶你不死。”

顾仲慌忙道,“刘世彻联系李靖攻城的时间,就在今夜!”

徐圆朗悚然一惊,还没来得及处置顾仲,猛然感觉地下一震,随即听到北门和西门几乎是同时想起了震耳欲聋的爆炸声。

无需顾仲的消息,徐圆朗一惊意识到李靖的全面攻击终于开始了。

不用说刘世彻与李靖早有勾结,便是因为大部分将领在此火拼的事,几个城门大概也没有指挥的约束力,在苏游一方亮出大杀器之后,敢于坚守城门的人有几?

徐圆朗明知大势已去,只得拱手对厅中诸将说道,“我徐圆朗无能,耽误了诸位兄弟的前程,如今城池已破,有信得过我的人可以随我去南海冯盎处。若是自己有其他打算的话,我也绝不阻拦;但谁想步刘世彻等人的后尘,我绝不姑息!”

说完这话,徐圆朗的佩剑往前一伸,顿时插入顾仲的心脏中,而后迅速拔了出来。

众将中原本还真有人仗着徐圆朗和徐昶父子受伤,想割了他们的人头去投降的,可现在看着徐圆朗似乎伤得也并不重时,当即绝了这个念头。

众将们没了杀徐圆朗的念头,但也并不以徐圆朗逃去南海的话为意,当即一哄而散,各自逃生或是投降去了。

徐圆朗说是去南海,也只是说说而已,事实上他能说出这番话便表示他已心冷如灰;所以徐昶因为众人一哄而散而愤然时,他也只是摆手阻止他说出什么过分的话而已。

好聚好散,便是徐圆朗现在最大的奢望。

众将一哄而散之后,大厅里只有徐圆朗父子以及宋封义等六人,他们互相包扎着伤口,不发一言。

终是徐昶憋不住内心的焦急,低声问道,“父亲,咱们现在怎么办?”

“先出城吧,咱们走东门!”徐圆朗想了一想,他实在想不到现在还有多少人跟着自己。

云中军从北城和西城攻过来,东城和南城必定还有一条活路,这也是围三阙一的法度。

如果四面围城,城中守军很可能狗急跳墙!

东门和南门之外都属于云中军的领地,但云中军占领东面的时间比占领南面要早得多;如果没有意外的话,绝大部分人会选择南门。

徐圆朗为了这条生路,绝对不能随波逐流!

徐圆朗走出议事厅后,竟意外地发现追随自己的除了百多亲卫之外,还有三五百士卒;有这些人为自己跑路出力的话,成功率无疑会高得多。

徐圆朗父子在护卫的搀扶下上得马来,一路狂奔向东,他们的身后是宋封义;身周则拱卫着最后还追随他们五六百人。

而此时,城中已喊杀震天,到处是火头闪闪,有如繁星乱落;徐家军十余万大军,犹如一盘散沙,也不知现在死了多少,降了多少。

果然如徐圆朗所料,他们几乎毫无阻碍地就出了东城。

徐圆朗回头再往鲁郡城望去,只见无情的大火伴着冷漠的夜空,清冷的风拂着幽静的月,心中微酸,一时间心灰意冷。

徐圆朗正想收拾心情绕路往泗水去时,却听得号角声蓦然在前方的密林处响起,月光下也不知有多少敌军涌了出来。

徐圆朗顿感毛骨悚然,大喝声中催马寻荒野要走,陡然间马儿悲嘶人立而起,却是因为脚下有绊马索。。。。。。

眼前的敌人缓缓而至,为首一将身量高大,手握铁尺高声呼喝道,“徐圆朗,刘黑闼在此等候多时了!”

545完美收官

擒贼先擒王,刘黑闼对徐圆朗的态度,就如同徐圆朗对待刘世彻一样。

徐圆朗必须死!

徐圆朗的死,意味着徐家军的彻底瓦解,也意味着李靖围攻鲁郡三月终于在今天赢得了全面收获。

事实上,云中军入城以后也并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毕竟这会徐家军的精神状态与杨广被杀死前的江都军没有太大的区别。

更多的将士们想着的不再是荣耀,而仅仅只是活着。

李靖大军的入城,倒像是来施放救济的一般。

当刘黑闼带着徐圆朗的人头、押着徐昶等几百降卒入城时,李靖正坐镇两个时辰前还是徐圆朗的议事厅中指挥着赵虎、苏烈、王伏宝、范愿、薛万彻、张君立等人在城中受降,而程咬金与裴元庆也已同时从琅琊而来,一路收拾那些冲出城去的乱军,以免这些人为祸一方。

鲁郡之战,终于在第一场雪之前获得了完美的收官。

苏游这一会没有像以前一样花太多的时间让李靖在新得的领地上推行云中国的国策,而是在收到飞鸽传书之后当即在三山点齐了人马与李靖汇合,打算趁着这一场大胜一举拿下东都。

五日之后,李密便带着五百门火炮的船队以及近万的辅助兵和大量补给前往金堤关,他将在此处与李靖东来的大军汇合,兵锋直指东都。

同一时刻,爨子恒率领的船队也已过了琴岛补给站,径往长江口而去。

此时此刻,云中军也是双线作战,一个目标是东都,一个目标则是巴蜀,而增兵山西的说法也被提上了日程。

事实上,如今山西方面刘武周的形势还是很不错的,不是小好,而是一片大好。

李世民与李建成汇合时,唐军已是一败再败,退到了绛郡。

绛郡与黄河之间只有一个龙门郡,立关中之地仅仅一步之遥,所以李世民从李建成手中接过指挥大权时便知这是一场硬仗。

自己若是顶不住刘武周的攻势,李唐的基业必将毁于一旦!

加入了李世民的生力军之后,李唐的兵力已达到十八万人,而定杨军现在的机动部队还不到李唐军的一半;又因为一路杀来,至此锐气已尽,定杨军终于被狠下决心的李世民阻在黄河边的最后一道防线。

李唐的大军在柏壁驻扎,命令深沟壁垒,避而不战。

时令正是十月中,冬季的第一场雪终于纷纷杨杨地落了下来,北风也是前所未有的凌厉。

刘武周强攻一次之后,便也只能构筑营寨,等待宋金刚部前来汇合,打算仪仗大雪先与李唐军僵持下来,等待开春再战。

两军虽然处于对峙状态,却并不表明和平的到来。

在两军的营寨之间遍布着双方的轻骑斥候,他们的遭遇战时有发生;战斗只在几个人或是数十个人之间展开,却分外激烈,基本上都是一方全灭之后,这战斗才告一段落。

早在定杨军和李唐军在太原对峙时,草原的形势也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自从始毕可汗去世之后,继承突厥大权的人选并非始毕可汗之子阿史那什钵苾,而是他的弟弟阿史那矣利弗,阿史那矣利弗号称处罗可汗。

处罗可汗继承了汗位之后,当即召唤王子阿史那什钵苾前去王庭见驾,后者虽然岁数不大,但身边的确有些能人,自然能够看出处罗可汗的本意,随之以重病为由拒绝征召。

处罗可汗以此为由,纠集几个支持他的部落杀向阿史那什钵苾,希望一举击败他;平定内乱之后,再大举南侵,反正定杨军后方空虚,突厥大军随时都可以以刘武周为跳板进入中原。

听说定杨军正在强攻太原,处罗可汗便信誓旦旦地对李渊保证,从此减少对刘武周的增援,并在适当的时候与李唐一起夹攻定杨军。

那时候处罗可汗的想法倒是与李渊的想法一致,李玄霸的大军很是给了定杨军狠狠一击,但李元吉自毁长城之后,充分证明山西之地的关键还是晋阳城。

处罗可汗自然也希望晋阳之战打得越久越好,定杨军和李唐两败俱伤之后,就是他统领突厥大军南下的最佳时机了,到时候再顺势占领整个中原都不是什么难事。

令人难堪的却是,处罗可汗在兵出草原之前就遭遇到了重大挫折。

阿史那什钵苾看起来的确是实力薄弱,支持他的草原部落也不多,但他帐下那些士卒的武器甲具却远远比处罗可汗一方的要精良得多,战斗力也是极其彪悍。

处罗可汗原本还以为在第一场冬雪下来之前能解决阿史那什钵苾,再顺势进入中原打秋风的;哪想到双方的队伍才一接触,处罗可汗一方就吃了大亏,连战连败之后也只能黯然退兵了。

没有突厥大军的介入,但是凭借着李玄霸重新组织起来的几万士卒,在冬雪下来之后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又加之定杨军花了很大的力气修复雁门等郡,所以一个月前李玄霸还能轻而易举拿下的雁门城,此时却只能望城兴叹,铩羽而归。

没有了北方的后顾之忧,刘武周也一心一意与李唐军对峙起来。

十八万大军与十一万大军拼消耗,显然是李唐这兵力更盛的一方吃亏,但李唐的大后方是关中之地,而且有永丰仓,刘武周能有什么?

此时李唐的战略意图已是昭然若揭,他们之所以选择与定杨军对峙,无非是要凭借主场作战,耗掉客军刘武周的粮草!

战争的本质,还是拼资源。这一点李靖能够看透,李渊也同样如此。

不同的是,作为客军的李靖拼掉了主场作战的徐圆朗,而李渊也将拼掉刘武周。

定杨军的战线已拉得太长,想要从大后方补充粮草无异于痴人说梦,刘武周或许也从未想过要从马邑,太原等地调来粮草,而是使用最直接的“以战养战”。

刘武周占领新的地盘后,便在当地征兵征粮,当地居民纷纷随着李唐的大军难逃,或是躲入大户的坞堡之中;定杨军理所当然变成了刚刚进入乐寿的云中军,开始进入“打土豪,抢粮食”的局面。

刘武周没有制定任何的土地策略,但定杨军所过之处,比云中军的土地政策做得还彻底,那些当地的大户不是被定杨军打掉,就是提前逃入了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