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大明-第5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生远离中枢,自然不加留难,但先生一离京师,彼等必不容四海大都督府这等衙门安存于两广如藩镇!若假以时日,广东亦如广西,朝廷所任总兵官按先生意思上奏折、布政使自称门下沐恩徐某之日,却就不容得他们动手了。这道理,先生知道,首辅也知道,大司马自然也是知道。”
丁一听着,却就解说道:“我并不打算做个藩镇,把工业化推行开了,立宪事宜稳定下来,自然就按朝廷分派流官,只不过现时两广本身的官僚制度,对于推动工业革命很不利,官绅不纳粮出役,也是教这老大帝国如果背上一身的吸血虫……”
“无利不起早,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张玉截住了丁一的话。
“并非人人如先生一般,一心为国。
“先生想不想做藩镇是一回事;事实上两广是不是被先生经营成藩镇,又是另一回事。
“西征之前,若朝廷发难,当如何应对,还望先生有个章程,以免事出突然,到时先生又在万里之外,这两广基业任人宰割摆布,想来就非先生本意所愿了。”
这时却就门外有警卫高声喊道:“报告,杜子腾及黄萧养……”
丁一没等他说完,就不耐烦地道:“叫他们自己进来,都说了,不用通传了,以后再犯,你作好准备留守,别想跟着我西征!”那警卫吓得缩了缩脑袋,连忙出去把黄萧养和杜子腾等人请了入来。
一看着黄萧养,丁一就埋怨他道:“又不是营里,也不是公事房,自己家里,哪有大舅子过来要通报的?”又对杜子腾骂道,“大过年的,你立什么规矩?这点你却不如刘子坚了,那来这么多臭规矩?雪凝到张玉边上来,教小杜斟茶!”
黄萧养叫了一声“一哥”,便给柳依依等人见礼,从“阿嫂”、“三嫂”、“四嫂”一路过去,柳依依和雪凝、张玉也都纷纷起身答了礼,不过去到丁如玉,黄萧养却就有点尴尬,抱拳道,“玉妹头,听讲你越来越好打啊!”丁如玉难得今晚心结解开,居然没有和平时一样,冷冷点头就算了,起身抱拳还了礼,倒是让黄萧养颇有些惊讶,至于天然呆,黄萧养叫了一句“师妹”,回答他的却是一块扔过来的千层糕,和一句“很好吃啊,黄师兄你快试试看……唔,你是不是又把钱拿去喝酒喝光,没钱过年了?不是?那就好。”然后她又接着埋头对着那堆零食奋战起来。
杜子腾是讲规矩的,又是过年,自然是先给丁一磕了头,又对一众师母磕头请安,去到丁如玉时,刚要开口叫“师叔”,却被张玉伸手拦住,低声笑道:“五师母。”杜子腾本就是聪明人,听着磕下头去,却是称道:“恭喜五师母,贺喜五师母!子腾给您请安了!”却把如玉羞得不行,一个劲往张玉背后躲,这当口,哪里还有半点喊打喊杀的意思?
“先生,曹吉祥那里搞出这么一桩事来。”杜子腾行罢了礼,却是低声向着丁一汇报,把这一日下午,运输处那边搞出来的事,仔细地报备了,广东广西的安全衙门人员,退役之后直接转入八大处里,却是人手齐备的,连揭稽上折子弹劾丁一、左右参议附署的事,杜子腾说将起来,都没半点含糊。
丁一听着笑道:“嗯,随他们折腾去吧。”
“先生,要不要把第一旅也调过广州来?”杜子腾来之前显然是有些腹稿,此时说来也是从容,“粮草方面不用担心,就是打上五年,按着现时的部队消耗也顶得住……第三旅压在梧州,湖广那边就是下来十万之众,也是从容的;云贵那边各有几个补充团看着,一旦有事,苗寨的民兵连也拉得出来应急……广西那边动员起来,几个民兵师是不成问题的……再说有云远拉扯着,云贵方面也不太敢全力而来……不若把第三旅放到潮州,以防福建那边的动静,把丁君玥的第一旅拉到广州……”
“一哥,如果按着阿养讲,使鬼甘麻烦?送奏折的信使被我地截住的,直接做瓜!今晚阿养就领着西海舰队的陆战旅,杀入那个含家铲揭稽府中,鸡犬不留全部怼烂!”黄萧养这个独眼龙,说到杀人放火,似乎兴头就上来,颇有点章程,“我地手头正好有一班萝卜头倭狗,就屈他们认数!话系他们做的!甘唔系就得拉!”
张玉听着这信报,脸上不禁泛起忧色的,她是有料到会发生这样的事,却没料到这么快;丁如玉心结得解的喜悦,也被这消息冲得荡然无踪,她知道轻重,自然也是柳眉紧锁。
“喝茶。”丁一摇了摇头,微笑着伸手一让,对着在座一众忧心重重的人这么说道。
第二章远航(九)
丁一没有马上决定要怎么应对,黄萧养匆匆喝完杯中茶,颇有些着急地催问着丁一,到底要怎么办?尽管他本来是海贼,但他也知道,有人往朝廷说丁一的不是,总归是件麻烦事:“一哥,听讲你和皇帝是手足,只不过离得甘远,若是有人成日讲你衰野,讲耐左,都唔好啊!”
“大明,不是皇帝说了算。”杜子腾很无奈地,一边换着淡了的茶叶,一边低声这么说道,“只怕这奏折,会给朝廷里的大佬,发作的由头。”这话倒让张玉对他点了点头,原本以为丁一用杜子腾镇着广西,是因为他的忠心和军略出色,现时看来,杜子腾倒也有几分大局观的。
“这是第一封弹劾我的奏折。”丁一喝了茶,放下茶杯笑道,“但不会是最后一封。以后有人弹劾怎么办?如是在河南,在山东,就跑去杀了他们?要是我们的情报网没有收到消息呢?不要太慌张,我信得过他。”
外面在这时远外就传来了爆竹声,丁一对众人道:“走吧,让府里也把鞭炮点起来。”
一直没有抬头的天然呆,这回倒是反应极为神速,其他人还没动静,她一下子就扔下糕点跑到门口,急急道:“快去、快去!我来点,要让我来点!”说着又跑入来拉柳依依、雪凝、丁如玉等人,还催促着丁一,“师兄,快点啦!别象个老头子!”
丁一笑了笑,招呼着其他人也出来。看着天然呆不知从哪里寻着的线香,寻过去点了鞭炮,又大呼小叫捂着耳朵跑过来。鞭炮声响起来,在这年关的夜里,把一丝丝寒意都驱走了,把空气染上了硝烟的味道,这是新的一年的开始,也许,在这新的一年里。丁一觉得,硝烟的味道,将长时间地陪伴着他。熟悉而让他安心的味道。
他环视着身边的人们,他所关心的人们,丁如玉低垂着头,张玉却正好转过头来与他对望。这教丁一心头暖意生起。他鼓起勇气,展开双臂,把张玉和丁如玉都拥入怀中,在鞭炮声里,天然呆看着却蹦跳了过来,不由分说的也挤进丁一的怀里,似乎嘴里还叫着:“见者有份!吃独食的不是好汉!”之类的话。
丁一突然有了一种归属感,一个明朝人的归属感。不必为了什么将来,不必为了什么华夏。便为这怀中人,他也要让这大明,长久地站立在世界之巅!
正月初一皇帝是要上朝的,而且是大朝会。不过揭稽弹劾丁一的奏折还没送上京师来,直到元宵过,那奏折才送了上来,而一送上来,吏部实际视事的王翱就跳了出来,开始就着这折子攻击丁一,勾结宦官和与王振叔侄相称那一节,他倒没有去提,因为揭稽不知道,王翱是知道的,英宗对于王振,哪怕到了现在,也仍觉得王振是忠心的臣子;而英宗在南宫,丁一利用宦官接济和传递物品的事,王翱也是略有所闻。
此时来以这一节弹劾丁一,是没有什么好处的,所以王翱一开始就是喷八大处的设置:“……此运输处所设,不能自行处理相应事务,还要向布政使衙门照会……实为冗官之举……不若于忠国公身边,添若干幕僚为好,直接由忠国公行文到布政使司,更为便捷……”
而有了这位天官起了头,后面御史也就不缺跳出来的人了:“忠国公以八大处行文照会布政使衙门,实为藩镇之行,此为国之大患!”、“应派总兵官统率军兵,以免行藩镇之实!”、“当革八大处,此与祖制相违!”
王翱的弹劾还算是理性,就是冗官,不管他说的是不是道理,还算就事论事;后面跳出来这些人等,却就是明显借题发挥,想把丁一开府的特权削除去,根本就是对人不对事了。至于勾引宦官和劳民伤财这两条,压根就没有人弹劾。
因为大家都很清醒,要搞就集中火力搞一项,丁容城这时节,是没办法完全搞臭的,打下云远、安西两地,除非皇帝硬要动手,要不然的话,这样的功臣,除非真的不要脸到赵构那样的,或是开国君主,刘邦、朱元璋这样的,不然稍有点底线的朝代,怎么也不太可能搞下去吧?那拓土开疆的功劳怎么削得掉的——汉朝霍去病虽说死得早,但他弟弟霍光后来不就成了能废立皇帝的权臣么?
所以要集中搞一项,只要废除了丁一的开府之权,第一步就算圆满完成,因为他们也收到广东的信件,说是丁一在调兵过广东来,恐怕又要推行官绅一体纳粮,这让士大夫阶层很恐怖啊,要知道丁一的兵,可是六十一人就能全歼五百零一精锐的素质!
陈循这首辅也不得不站出来,上奏道:“臣以为,请忠国公自辩吧,自辩的折子上来了再议不迟。”这不是为丁一开脱,尽管表面上看着似乎是为丁一说话,但是要知道自辩,就是朝廷认为丁一有错了,所以才要他自辩啊。
若真的要丁一自辩,那就是表明了一个态度,粗糙地说,和后世各大国反贪部门请官员去喝茶喝咖啡,要求规定时间、规定地点交代问题,是没有什么太大区别的了。基本就是掌握了干坏事的证据,除非能推翻这些证据,要不就是有罪。
于谦也上前奏道:“臣附议。”有了这么几位带头的大佬,附议者就更多了。
连王佐这些丁一的死忠党羽的声音,基本也被淹没,因为他们品级太小,站得太后面了。
而杨善、许彬这些站在前头,都没有和以前一样,去为丁某人出声。
无他,因为舰队所带着的信函,已经比揭稽的奏折还要早上一天到达,而兵部、吏部都还压着丁一的信函,但信里,要奏请王直、许彬、杨善随舰队西征的事,朝廷大佬里私底下都是知道的了。
阁臣商辂这几日是生了病没法上朝,而许彬和杨善那是恨得咬牙切齿吧,不说打仗会有伤亡,这出海,就是跟流放一样啊!这年头可没人向往西方社会的,跟着丁一搞立宪秘约,结果到现在也没动静;跟着丁一搞夺门复辟,龙椅上是换了人,可丁某人来个不以夺门为功,又扯上首辅和把握相权的于谦,结果政府上结构也是稳定的,杨善、许彬谁也没得了一丁点好处,现在丁某人自己发疯罢了,还要拖上他们去流放万里之外!他们哪里能对丁一有什么好感?哪里还会去为丁一和朝廷大佬扛?要一扛上,于谦、王翱把折子一递,得,都随丁某人去海上飘吧。
所以,一时间要求丁一自辩的呼声群起,并且朝臣开始他们的磕头战术,就是皇帝不答允,他们就要来长跪不起来。
“为何要如晋自辩?”英宗的脸色很不好看,坐在龙椅上,冲着下面群臣问道,“设立八大处,当初也是经过部议,内阁票拟的旨意,也不是朕下的中旨,这过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又成了冗官之举?内阁和诸部院,于国事如同儿戏么?”
这让朝臣集体性失语了一阵,因为的确旨意下去也就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