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射雕之武穆遗书 >

第167章

射雕之武穆遗书-第167章

小说: 射雕之武穆遗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岳无笛见了二人的神态,却是反而一笑,不慌不忙地道:“二位有些过于担心了,我说导致本朝积弱的罪魁祸首,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这条祖制,而非士大夫。”

辛弃疾和韩侂胄二人微微一愣,思索片刻后,神色一动,脸色稍稍缓和了下来。但即使如此,二人也还是在等待着岳无笛的理由。尽管罪魁祸首是祖制,而非士大夫,毕竟也与士大夫有关,他们如何能等闲视之?

岳无笛道:“士大夫这个阶层,并不是本朝才出现的,自古有之,自古以来,就是国家朝廷的中坚力量。只是在古时,他们的称谓不同罢了。先秦时,贵族掌握知识和官路,贵族便是士大夫。汉魏南北朝至隋唐时代,门阀掌握知识和官路,门阀便是士大夫。而到了本朝,名门寒门,都可以读书入仕,这些读书人,便是新的士大夫。”

“士大夫从来都是治理天下的中坚力量,而本朝太祖,却是将这个事实,提升到了祖制的程度上,导致士大夫的力量变得前所未有的强大。自此文人独尊,武人的地位空前下降,重文轻武的风气,绵延近两百年,似乎已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如果说大宋是一株大树的话,那么它所结出来的果子,都是文人果子,若是出现一两个武人果子,便会遭到满树文人果子的一致排挤,大宋这株大树上,没有武人果子的生长空间啊。”

“一个重文轻武,没有丝毫尚武风气的国家,若是独占一隅也就罢了,偏偏占据了最为富饶的土地,周遭还有强敌环伺。呵呵,可以想象,它会遭受到怎样的下场。”

“而最为可怕的,还是这种风气,已然深入了这个国家的骨子里,除非再造新骨,否则绝对无法改变。所以这两百年来,大宋先受契丹欺压,再遭女真凌辱,现在又面临蒙古的威胁。就连天南一小国,也都能割裂山河,数百年称皇称帝。”

一番话说得辛弃疾和韩侂胄尽皆默然,低头不语,脸色都有些苍白起来,二人都是武功高强之士,出现这样的情况,也真是罕见稀奇之极了。

二人沉默了一会儿,辛弃疾忽然开口说道:“贤侄所言,固然是甚有道理,让老夫数十年未曾想通的问题,今日豁然开朗。”

岳无笛知道辛弃疾必然还有后话,因此没有接口,只是在等他继续说。

果然,辛弃疾凝眉片刻后,再度开口说道:“正如贤侄所言,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祖制,导致了本朝重文轻武的风气绵延,深入骨髓,才导致多次遭受外侮。”

“然而,若不重文轻武,难道重武轻文不成?太祖皇帝平定了五代十国,纷纷扰扰的战乱,总结前代教训,才想出了这么个重文轻武,强干弱枝的国策,二百年来,大宋始终没有因为内乱而遭受浩劫,可见这条国策,并非无用。”

“若是贤侄你再建新朝,重武轻文,那么汉末诸侯之乱,晚唐藩镇割据,五代战火连绵,岂不是又要再次出现了?”

“重武轻文,容易导致内乱,却能赢得对外的胜利;重文轻武,容易导致外侮,却容易遭受内乱的劫数。这两者,都并非是全然只有好处,都同时存在着弊端。本朝再多的不是,也只不过是选了重文轻武这一种罢了。若是贤侄能够建立新朝,又会做怎样的选择?”

辛弃疾本以为岳无笛会犹豫很久,就算不犹豫很久,也至少要思忖一番,却没想到,岳无笛毫不迟疑地就脱口而出:“国以弱灭,必是外族入侵;国以强亡,不过改朝换代。若是由我在这之间做一个选择的话,我岳无笛,宁以强亡,不以弱灭!”(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五章驱狼斗虎

“宁以强亡,不以弱灭!”

这八个字坚决得如同金石交击一般,铿然作响,令得辛弃疾和韩侂胄耸然动容。

“宁以强亡,不以弱灭……”辛弃疾和韩侂胄喃喃低声,反复念诵着这八个字,似乎着了魔怔一般。

岳无笛也用低沉而又严肃的声音道:“是啊,宁以强亡,不以弱灭!”辛弃疾和韩侂胄也许并不能深切体会,一个朝代,若是因为弱小而被灭亡,其下场会有多么悲惨,对国家和民族,会造成多么大的伤害。

但是岳无笛拥有前世的记忆,对此,却是一清二楚的,宋朝因为弱小灭亡,导致华夏民族有史以来第一次被外族占据了南北全部江山,千年文华,一朝摧毁!

甚至留下了“崖山之后,再无中国”这么一句令人愤怒而又偏偏无可辩驳的嘲讽之语。

明朝因为弱小,导致李自成这样的流寇,都能占据江山,而后又把江山拱手送给了满洲人,从此汉人剃发易服,顶着猪尾巴,给满洲贵族做奴才做了几百年。

至于清朝,更不消说了,弱到无以复加,使得中华大地,不仅在列强的坚船利炮之下颤粟,更是连那弹丸小国,都能从中华吸血抽髓,而后更是占领大半个中国。

到了民国,反倒有了些血气,不过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落后,沉疴难治,虽有十万青年十万兵,终究回天乏术。

这些。辛弃疾和韩侂胄统统都不可能知道,他们能够知道的,仅仅只是宋朝被契丹人和女真人欺压的悲惨而已。这种悲惨,远远还没有到亡国灭种的程度,无法与后世相比。

他们不知道,这个世界若是没有意外,几十年后,华夏民族将面临第一次亡国灭种,而葬送了这个民族的朝代。正是文星璀璨的大宋。

所以,他们对于“宁以强亡,不以弱灭”这句话。不可能有岳无笛理解的那么深刻。

但饶是如此,宋朝的积弱,也让他们早就警惕在心了,因此听到岳无笛说这句话时。也是有所触动。

“秦汉隋唐。皆以强亡。他们虽然灭亡了,但是都没有将这片属于华夏民族的九州大地,送到异族人之手。不管怎么朝代更替,总归是汉家人当家作主。说到底,总是一家子之间的纷争,没有被外人统治过。”

“而反观大宋,还没有灭亡呢,就先是燕云之地沦落异族之手。收不回来。而后女真人长驱直入,占据中原。至今已经百年。这样的惨状,也唯有晋代的五胡乱华,曾经有过了。”

“女真人还不算什么,蒙古人才是当头大患,如果一直依靠宋朝的话,总有一天,蒙古人会打到南海之滨,将整个华夏,都变为他们蒙古人的草场。届时,我华夏民族,就将面临有史以来第一次的亡国灭种!”

岳无笛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是那么的沉重,让韩侂胄和辛弃疾二人,仿佛都被在心上,放上了千斤重担一般。

寻常人听来,亡国灭种这种话,只会被当做是危言耸听,妖言惑众,但是辛弃疾和韩侂胄则不然,他们是真正的有识之士,也曾见过蒙古人的悍勇兵锋,更是深知岳无笛见识高远,不会虚言。

只是,这等言论毕竟惊世骇俗,说的又还是尚未发生之事,二人虽然信了七分,难免还是有三分犹疑。

“我也知道,这等事情让人难以置信,不过二位拭目以待吧,铁木真此人有弥天之志,等他统一了蒙古,便要打到天边去了。届时他治下的土地,也许二位听都不曾听说过。”

辛弃疾和韩侂胄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骇和不解,不明白岳无笛为什么会对将来的事情如此的笃定。

岳无笛从地上将完颜洪烈的求和文书捡起,拍了拍沾在上面的尘土,道:“总归,我们即使逼迫金国将燕云之地交还大宋,大宋终究也还是要送还给异族的,不如暂且让金国保管。”

“我们还要靠金国对付蒙古人呢,防御蒙古人的弓箭,总需要一道城墙,而金国,就是我们无数汉民,防御蒙古人的城墙。金国被灭之前,我们就有时间和空间,积蓄力量。所以,金国暂时不能过分的削弱。”

“两国疆界的重新划分,就以这次北伐的战果为准,整个山东河南之地,河北南部,划归大宋,以北之地,仍归金国。”

“岁币当然还是要的,不过这笔岁币,我希望韩相你能牢牢握在手中,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不要给朝廷那些腐儒浪费了。”

“我的要求大体只有这些,其余细节,由韩相和辛大人,你们看着拟定就行。”

辛弃疾默然一叹,岳无笛已经说了那么多了,而且每一句话,都是那么有理有据,他还能有什么反对意见呢。

他知道岳无笛之所以和他解释,也是出于尊敬,否则北伐大军掌握在手,接不接受议和,如何议和,权力不在朝廷,而在他啊。

完颜洪烈虽然在求和文书上提出了那么过分的要求,但他心知肚明,宋朝君臣在大胜之余,就算接受了议和,也绝不会放弃到手的哪怕一寸土地。

他担心的是,宋朝会借着大胜之势,逼迫他归还燕云之地,收回整个中原,那时金国可就连中都都保不住了,影响之大,可不仅仅是国力残破,甚至连他这个监国太子,恐怕都会地位不保。

然而就在他惴惴不安的时候,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好事就突然降临了。韩侂胄为平章军国事,军国大事,一言而决,议和的权力全在他手,象征性地禀明了皇帝后,就遣使向完颜洪烈送来了这份诏书。

“以保定府为界,南为宋地,北为金土。宋金为君臣之国,金国每岁纳币一百万两。”

看着诏书上的文字,以及宋朝玺印,完颜洪烈先是喜悦,而后眼睛闪烁,到了最后,则是面色阴沉了下来。

“南朝想要驱狼斗虎,坐山观虎斗?好算计啊,堂堂正正的阳谋,令人无可拒绝!”(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六章火焰图案

不管完颜洪烈对于宋朝怀着怎样的戒备,眼下的形势,却是由不得他作出除去议和以外的其他选择。就连议和的条件,他也都完全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权力,无论宋朝说什么,他都只能照做。

除非,他还敢一战。

再战是不可能的了,北伐军的兵锋金国根本无法阻挡,数十万将士都已埋骨,血淋淋的教训,由不得金国不低下头颅。

金国已经元气大伤,蒙古人还在境内肆虐,完颜洪烈现在唯一的想法,就是北伐军尽快的收回兵锋,然后再将铁木真的蒙古铁骑,早早地送回大草原去。

后续如何休养生息,恢复国力,如何报仇雪恨,如何扩张版图,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议和!

完颜洪烈的这个想法,得到了金国大部分贵族和高官的一致拥护,在自上而下一片求和的声音当中,这次宋金议和,竟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来的快速,来的高效。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一切流程,均已妥善。

北伐军撤退了,没有在保定府以北的地方,留下一兵一卒。

金国举国上下,一片欢呼,全都是劫后余生的庆幸。唯有完颜洪烈等少数几人,暗暗咬紧了牙齿,握紧了拳头,将自己锁在一片黑暗里面,隔绝外边一切喧嚣,独自舔舐着伤口,眼睛里面,不时放射出仇恨的目光。

仇恨不仅是针对宋朝,还针对蒙古人。

蒙古人也要走了,中都城外,万户皆空,不是被蒙古人掳掠而去,便是被杀死。术赤等蒙古将领。更是时不时地光顾一番中都城,专找金国的达官显贵,挨家挨户地光顾,索要珍宝和女人。

这些贵族官吏对于蒙古人痛恨到了极点,对于将蒙古人引进金国的完颜洪烈,也自然怨恨在心。只是蒙古人骁勇的铁骑就在城外,完颜洪烈也是监国太子,手掌一切军政大权,任是哪一个,他们也得罪不起。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