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宋-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领着上百手持哨棒的家丁出门,鲜于萌那边也带着三个家仆跟了上来。
“我们鲜于家也是倾家而出了!”
鲜于萌拍着胸脯道。宇文柏白了他一眼,哀叹自己怎么就跟这小黑脸登了队,还一辈子都洗不脱的感觉。
看着两人领队杀气腾腾地出发,宇文家中一帮孩童又好奇又兴奋地喧闹着。
一个不到十岁的娟秀小姑娘问:“十六哥干嘛去了?”
“是去平乱了!十六哥可是文武双全!”
“真正文武双全的是王二郎!鲜于七哥早说过,他在晒书会上吓得人不敢让他做诗,刚才回来时又说,作乱的蕃酋是被他亲手杀死的!”
“王二郎,海棠社的社首王二郎?十六哥还只是副社首。听说他们还在建书院,以后都是书院的夫子。王二郎就是山长。”
“你们恭敬些,哪能叫王二郎?该叫王太岁!没错,成都官人们嘴里的太岁星君就是他!”
年纪大的兄长们争着回答,小姑娘纤纤指尖点着樱桃小口。眼中泛着崇拜的光晕。
华阳范家,范小石高昂着头,一脸倔sè地与一个中年儒生相对。此人正是在西圆晒书会上露过面的范淑。卢彦达兴文案时,范淑和宋钧等本地儒生也入过净众寺。与范小石的关系不再那么冷漠。但说到某些事时,范小石依旧敏感无比。
“十丈。范拓今rì不是来谈个人之事,而是为成都父老乡亲而来……不必再说了!我娘既已出族,我与范家就再无关系!十丈若是无相助之意,范拓这便告辞!”
见范拓拱手要走,范淑赶紧喊住。
“此事是我士人应尽之责,怎会冷眼旁观?你来时,我就在召集家中壮丁。可范家只是书香之家,比不得其他豪门,就几十人也无济于事。我正传话四邻和佃客,待人凑得更多些,你再带走。”
这番话留住了范小石,范淑再感慨地道:“你娘之事,于礼有碍,家中也确实为难,但不管怎样,你这一辈,二十一的排行,终究是你的。如今你也出息了,先能惹下文祸,现在又能领人平乱,十叔也不逼你,你能想着此事就好。”
范小石道:“十丈别担心,此事有王守正主持,家人不会有生死之危。”
被范小石故意误解,范淑也只能苦笑,再语重心长地道:“那个王守正,真有翻江倒海之能,你还是谨慎些,要立正己身。”
范小石嘿嘿冷笑:“十丈莫想错了,不是王守正在牵累范拓,而是范拓一直在牵累王守正。范拓还未着冠,便能得此良师益友,怎能不附骥而为?”
范淑再无言语,待范小石带着队伍离开,望着他的背影,范淑才百感交集地自语道:“也罢,盼你真有功成名就之rì,那时再回范家,十叔我这张老脸就等着你来抹。”
王家、邓家、宇文家、范家,不仅华阳,连广都和双流的豪门巨户都纷纷出动,到夜时,以海棠渡为中心,已聚齐四五千人,个个jīng壮有力,人人都持哨棒朴刀,俨然一支规模不小的军队。
就在潘家新园的位置,木棍叉起了若干铁锅,锅里火光大作,映得四周一片通亮。王冲倚在如孔明车一般的大椅上,艰辛地将一面面小旗插在身前案桌上,那是一张粗糙的舆图,大致描画了以海棠渡为中心的方圆数十里街区。(未完待续。。)
第七十八章 胸有丘壑起帅帐
大约是深夜丑时,到底几刻不清楚,更夫早已不见踪影。大群兵丁拉着长长队伍行在城南街道,挑起的点点风灯映亮了大半条街。
这些兵丁头戴宽檐笠盔,身披鱼鳞甲,外层手持长枪,内层或持弓或持弩,人人腰间还挎着环首刀,反shè出的寒光浮烁不定,让整支队伍宛如长着铁鳞般的长龙。
即便武装如斯,兵丁们个个却神sè惊惶,行路时不停左顾右盼。阵中还有若干骑士,不仅马着甲,骑士也戴上了面甲,眼洞里露出的目光彷徨悚然。被这些骑士护在中间的一人倒没戴面甲,可看他一身明亮山文甲,防护显然是整支队伍里最高的。
呼号声在四面回荡,北面还有冲天火光,这个夜晚,正有无数人狂欢。庆幸这还只是五月,水汽仍重,火都烧不大,若到夏秋之时,城南怕已一片火海。
借着风灯和火光,见得左右商铺门户大开,街道一片狼藉,甚至不乏有女人衣衫,还依稀见得团团血迹,身披山文甲的官员也忍不住闭眼喟叹,再恨恨咬牙道:“许光凝,这都是你干的好事!”
前方忽然响起咣咣铜锣声,再有偌大风灯高高挂起,这支队伍顿时哗然,人马挤作一处,兵刃甲胄磨蹭,稀里哗啦乱作一团。甚至还有人扣动了强弩的牙发,弩箭嗖地脱弦而飞,钉在街侧民房的门板上,惊得里面的住民尖声大叫。
领队军官费了老大力气才将队伍约束住,就听街道前方有人呼喝:“是哪位官人到此!?还劳通报!我等是厢坊保甲,拦街禁夜!”
“此处的保甲这般得力!?”
官员很是意外,着部下将他牵到前方,借着风灯,情形一览眼底。
数十名衣着各异的壮丁聚作一处。各持哨棒朴刀,人人臂上缠着红巾,用桌椅箱柜拦住了大半街道。街侧还蹲着十数名乱民,双手倒缚,萎靡不堪,显是遭了一番整治。
官员问:“保正何在?”
不仅保正出来了,还跟着两个衣着极为朴素,甚至不类坊民的壮丁,两人不仅臂扎红巾。还套着无袖红褙子,胸前背后是一个白漆草就的大字:“督”。
“官人可来了,这里已安静了,第四坊那里却还乱得不可开交,我们的人都有了死伤。官人最好尽快赶去!”
保正没开口,那红褙子壮丁却说话了。
一时太多信息涌入,官员整理不及,只顾得抓住最关键的一点:“你们!?你们不止是本坊保丁?”
保正拱手道:“回官人的话,这是自海棠渡来的义民,没有他们帮手,我们这一坊就全遭贼匪糟蹋了。”
海棠渡?义民?那官员更是一头雾水。另一个红褙子壮丁道:“小的们是奉许大府和赵县尊之令,自海棠渡聚起,再分派到城南各街坊禁夜平乱。”
那官人怒声道:“胡扯!许光凝和赵梓除了关城门,安禁军。哪还发过什么命令!?”
红褙子壮丁惶恐地拱手道:“小的却不知,这是王二郎的交代。”
“王二郎?谁?”
官员下意识地问,接着像是抽了口凉气,“你说的。不会是王冲吧?”
确定是王冲后,官员目光闪烁不定。他回头看看队形不整,正嗡嗡议论,哪有jīng兵模样的部下,苦笑叹气,“本官是转运使司判官卢彦达,速引本官去见王冲。”
交代步卒都在此留守,卢彦达由一队骑兵护着,直奔海棠渡。
这一路行去,所见种种,让卢彦达难以置信。
一队队壮丁在红褙子的引导下,井然有序地奔向各处街坊。随口相问,不是豪门家的家丁,就是附近乡村的保丁。有华阳县的,广都县的,甚至还有双流县的。
“跟着红褙子走,到地头了抓贼人,守街坊,不然贼人就要冲到自家去。”
“见着手持刀刃的,正在行凶的,群聚不知来路的,尽数拿下,不杀人,只抓人。但有反抗,也不留手!”
“便是没动静,也守在街坊里,就这一夜,有酒菜有饭食,亏待不了小的们。”
“红褙子就是传令兵,随时调度小的们,哪条街聚的贼人多,小的们也一队队聚过去,不消片刻,就能驱散他们。”
问他们在做什么,对方的回答都是这般简洁而有力,似乎只当是游乐一般轻松。
不止遇到正在调度的壮丁,卢彦达还见到被擒住的贼人被一队队往南送,而终点是宝历寺与漏泽园的一片荒地。那里本就堆着的砖石被临时围出一圈矮墙,上百手持朴刀的壮丁虎视眈眈地盯着源源不断送来的贼人。
“禀告官人,这些贼人都是重犯,或是抢了贵物的,或是伤了人的,或是坏了女子名节的,二郎说这些人得单独看管,方便官府处置。”
此处的头目是一个高壮年轻人,手持一根粗长哨棒,形象颇为威武,说话却有条有理,还带着一丝书卷气。
再往南去,一队队挑夫正挑着装满酒菜饭食的担子,在红褙子的带领下前行。卢彦达暗道,怪不得那些壮丁不以深夜忙碌为苦。
路过宝历寺,见和尚也组织起来,正一队队拦道巡视,寺庙中亮光团团,锅铲声不断,香味扑鼻,饭菜竟都是在这里置办。寺庙门口还支起几个大棚子,红褙子来来往往通报情况,若干书生,甚至是少年书生正在忙碌不止。看样子,前方街区的人员调度都是由这些人在处置。
卢彦达还想了解一下各个区域的情况,如果只是控制住了城南官道左右,形势还不容乐观。他一眼就看到了宇文家的十六郎,不好去找他,就随口问道旁的一个年轻人。
这年轻人二十出头,相貌平凡,一双眼睛倒是灵活。正在跟穿着白褙子,胸前背后写着“令”的人说话。被卢彦达问询,不卑不亢地道:“不,不止是这一片。好教将军知晓,我们分作三拨,一拨就是这里,以宝历寺为起点,顺着官道向北禁夜平乱。一拨是西面,现在应该到了玉局观。以玉局观为起点向北。第三拨是东面,沿着江岸向北,不让贼人有漏洞可钻。三拨铺开,当面二十里的贼人,都会被挡住。并且一一清理……”
这年轻人自是邓衍,在他说话时,城南玉局观附近,老道赵申披挂齐全,头戴道冠,一身yīn阳八怪道袍,拂尘飘飘。真若出世神仙。正领着奉香捧炉的壮丁,在大道上招摇呼喝。夜sè中,大批乱民贼匪正向北或向西奔逃,他们可不敢跟活神仙对敌。
邓衍再道:“将军是来平乱的吗?现在已是深夜。还是不要乱动刀兵的好。更西面我们再难护住,只能通知当地的保甲,还有犀浦镇注意防备。”
听到形势几乎已被控制,卢彦达既是震动。又是欣慰,这是天助。不,二郎助他。再被误会为平乱官兵,不由汗颜,支支吾吾地道:“本官不是武人,来此是找王冲,另有要事交代。”
邓衍哦了一声,眼中失望一闪而逝,指向南面道:“二郎就在前方岔口,向东行二百步……”
行到南方官道与海棠渡官道相交的岔口时,卢彦达的视线正停在岔口竖起的几座火盆上,随从官兵连声惊呼,顺着他们指去的方向一看,他也啊哟一声叫唤。
十多根杆子高高立起,每一根杆子上都是一具尸体,皮靴毡帽,竟是蕃人!狰狞面目和模糊血肉在火光下闪现不定,这帮人马皆甲的骑士心头都寒气直冒。
“真觉像是置身沙场……”
卢彦达就觉裹住自己的山文甲格外yīn冷,由岔口转入海棠渡官道,再进到一片荒地,才觉自那尸体散发出的寒气淡了。
荒地里人来人往,人人臂上都扎着红巾,还有不少红褙子和白褙子。来来往往都以一点为轴转动。
当卢彦达被人领着靠近那一点时,看清那处的情形,心中震撼更是荡动不停。
孔明车般的大椅上,一个头面几乎被绷带遮完了的人正斜坐着驻臂思虑,不时发出指令,身边守着三个十二三岁的小丫头。小丫头各有职司,随着他的指令,或是在案桌上插小棋子,或是向候在一边的红褙子或白褙子吩咐,或是提笔记录。
“王冲!?”
不必问,卢彦达就知那大椅上的人是谁。他失声时,脑子就转着一个念头,如果忽略王冲和小丫头的年纪,眼前这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