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梦回唐代 >

第54章

梦回唐代-第54章

小说: 梦回唐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新时间:2006…4…14 12:05:00  本章字数:2337)

佳贝终于放下与秦家恩怨,重又将灵月托回秦家,孤身一人,踏上返罗川镇之途。

夏季又到了,见过秦峰,才知道自己是贞观十七年七夕来的,眼下又到今年七夕了,自己与梅度成亲也是七夕所致,看来自己与牛郎织女还真是有些缘份。

她赶到罗川镇已近傍晚,刚刚推门进院,梅度已听到声响迎出来,一见是她一个人风尘仆仆,直接紧紧抱了她个满怀。她也是满心欢喜对他道:“我回来啦。”梅度这才问她:“灵月呢?”

她回到这熟悉环境,立即觉得浑身舒畅,心安体适,答道:“她回秦家啦。”一时间浑身松懈下来,立即一阵倦意浓浓袭来,但见到他实在太过开心,她先打了个长长呵欠,又窝在他的怀里轻轻笑了几声,终合上眼睛打起盹来。

梅度发现她异常,仔细一瞧她竟睡着了。心里暗想她竟累成这副样子,将她抱至里屋床上,又盖了床薄被,然后坐在床前看她,看着看着,又凑了过去在她满面微尘的脸上轻轻吻了一下,

佳贝觉得自己似睡着了,又似没睡着,正在疑惑间,听得有人问道:“梅家娘子心愿已了,可该归去了?”她顺声音望去,原来是前些日子里说要送自己回去的那个僧人。

她四处寻觅梅度身影,心道刚刚还在的,怎么转眼就不见了?四处张望不到,只有眼前这僧人笑眯眯的,她这一路上早理清思路,清了清嗓子回答道:“大师,即便没了水影,我也是放不下我家先生的。这些日子出门在外,我没有一日不思念他。”

那僧人道:“你思念他,是因为他对你种种之好,是也不是?”见她不语默认,便道:“人时时处处泡在情中,亲情、友情、男女之情,花样种类繁多,却不料情是个最靠不住的东西,尤其是男女之情,今天他对你好,便有情在,明天对你不好,情就没了,真正虚无飘渺。”

佳贝摇摇头道:“怎么会虚无飘渺?大师也听说过牛郎织女故事罢?他们情比金坚,多少年来代代流传。”那僧人突然纵声长笑,笑罢才道:“并非你所想象,他们哪里是为了爱情?”佳贝听了这话,只是不信,定定道:“你若强行分开我们,我与先生也必要似牛郎织女,遥遥相望,互相思念。我听人讲‘宁拆一座庙,不破一门亲’,大师这样拆散人家夫妻,似乎于理不合罢?”

那僧人道:“咦?梅家娘子莫要不识好人心。你回去是天数注定,我现在是好心提醒,若不然你到了时刻便即回去,夫妻间连个告别机会都无。再说梅度从小入佛门,苦修几十年,几乎心若止水,为何偏偏对你放不下?”佳贝也不是没有想过这问题,抬眼那僧人也在瞧着自己,面上几无表情又道:“凡人做事都需努力付出,何况是修行此类大事?这天地万物,阴阳混然又相生相克,有人就有鬼,有仙就有魔。一个修行人身边,既有正神守护加持,又有邪魔阻拦迫害,”

“他与你十世纠缠,只因存了一点情爱之心,被神与魔均看得清清楚楚,那邪魔放大他这丁点执念,教他越陷越深。嗬嗬,你二人这感情都几乎不知来源何处,还悍卫的这般紧。”

佳贝想起自己那日被水鬼所惑,梅度挺身出来相救,似乎听到有声音隐隐得意道:“你终究还是放不下罢?”但她还是道:“我不信,为何正神不管?”

“本是应该管的,不过梅度成了被我选择之人,我正要他先做回凡人。那魔正得意自己拉了一个修行人下去,没想到正合我意——若我不同意,它岂能如此轻易如愿?若不是我首肯此事,梅度不见得会为你放弃修行修为。”

佳贝已听得糊涂起来,皱眉道:“您究竟是什么意思?为何要首肯此事?”

“我听说未来弥勒佛将在千年之后传法,就教人在凡人中修行。我也想寻人试试在凡人中修行,看看是否容易。这人在尘世芸芸众生中耕作生活,却能放下种种执念,达到更高境地。梅度根基不错,正是好人选。他只道自己无奈放下,却不料我正要他舍了修行和全部修为。”

佳贝道:“修行不都要离了尘世么?在家如何修行?”

“修行在心不在身,心一无所系,出家与在家有何区别?心有所系,便是出了家也是披了袈裟的俗人。再者,你说是离了尘世种种诱惑而放下高明呢,还是面对这种种诱惑包围却坦然不动更高明?”那僧人说完,又补充道:“越复杂的环境,越能磨炼出最耀眼的星子,你说是也不是?”

佳贝这时才大致明白,却又疑惑道:“那为何又叫我回去?”

那僧人叹道:“叫你回去是你该回去,虽然是他们叫你到这里接缘,却也是比他们更高者首肯的,并不只是这一种解决办法。更高者也正好利用你来此间之事,叫这个时代的修行者们都来瞧瞧,到你那个时代,未来弥勒佛到这世间传法,有多大难度!世人是多么难以渡化啊,看了许多修行真迹,又在俗世中遭遇了这许多痛苦,却依然要在红尘中跌打滚爬,放了不下。无怪乎东华帝君曾有话说,他是宁可度动物,也绝不度人。”

佳贝听了,忆起子旭他们转世之后依然恩怨往复的苦恼,果然在人中即是苦。但想起梅度的温柔笑容,还是舍不得与他分开,她不由慢慢有泪涌上眼睛道:“说到底,你们只是要将我们夫妻分开。”那僧人道:“梅度其实已在修行,正属不修道也在道中之人,身边早有正神看护。你看他哪里象尘世俗人一般为了名利二字终日碌碌?现在虽对你百般温存,总有一日,他要将这情放得干干净净。”

佳贝听了这话,泪终于忍不住滴了出来道:“那我回去了,可还有再见他的机会?”那僧人道:“当然有。成与不成,全在他自己。连神保不齐都有时往下掉,掉入红尘俗世之中,也变做人,更何况只是个修行中的人?”

她听了,这才横下心来道:“我要见过牛郎织女亲自问个清楚,他们若果真不是为了爱情,我才能安心离去。”

那僧人笑道:“你也是如此执着。牛郎织女已褪去人身,你这肉眼欲见——也罢,今夜就教她也与你梦中相会。”

下一章预告:佳贝亲笔记录,由第一人称所写,《织女访谈录》

正文 第90章 织女访谈录
(更新时间:2006…4…14 19:51:00  本章字数:2446)

梅度一直在佳贝床侧守着她,见她一直不醒,睡得十分深沉。他见夜越来越深,寻了温毛巾给她细细擦了脸和手脚,没舍得唤醒她,也躺在床侧睡了。等他早上起来,四处已不见佳贝了。

原来她早早爬起来点烛执笔,写了厚厚一叠东西,梅度下床穿好衣衫拿起来看时,见第一页是几个大字标题:织女访谈录。剩下十几页全是密密麻麻蝇头小楷,匆匆写就,多处笔走龙蛇。

内容如下:

我很早就熟悉牛郎织女的故事,尤其感慨扼腕于它的结局。说是织女与牛郎本已配为夫妻,天界却派人将她强摄回去。牛郎悲苦不依,便披了老牛的皮追赶,居然也能腾云驾雾一般直上九霄。眼见就要追上,王母却拔下玉簪往身后一划,银河便悬隔在牛郎眼前。当然最后毕竟出现了一丝亮色,大致是每年农历的七月七日,他们尚能在鹊桥上相会。 

因此民间传说,织女之回瑶池,牛郎之返人间,必是痛彻肺腑的恨事。也许正因为织女终日以泪洗面,百分之百的不快活,天帝才特许她每年见牛郎一次。因此他们普遍的结论是,天帝是不通人情的,却毕竟疼爱儿女;人神之间的爱情是美妙的,却又注定了悲剧的命运。 

到我那个时代而言,七夕已变做中国式的情人节,我好似在哪个网站上看过,确有人在某年2月提议将其定了下来,给“中国式情人节”一个官方名份。

童年时祖母曾煞有介事地和我说,这天如能躲在葡萄架下偷听,还能听见小夫妻的窃窃私语;如果向蓝天遥望,或能看见彩虹似的鹊桥;至少,这天农家惯见的麻雀、喜鹊等等,因为要飞去搭桥,所以就从眼前消失。我从不同角度验证,竟然证实了最后一条。特别是某年七夕,我特地寻了喜鹊儿一天, 更是深信不疑。

我便相信这一个神话爱情故事,并非虚妄。梅度也说:“当然是真的。”他从不曾骗我,我只希望,我们的爱情虽不能似牛郎与织女一般千万年延续,但终其一生,我愿与他白头携老。

一直到有一天,有人对我说:“牛郎织女,并非为了爱情。”

我不信,于是要求亲眼所见,他果真带我直上九宵,织女果然在瑶池,牛郎也本是一方星君。我看见织女的绝世容光,果然不是凡间所有,更感叹她的衣衫,流光溢彩,浑然天成,真真是“天衣无缝”。

我本期待织女如泣如歌的倾诉,孰知她不仅没有满怀愁绪,反而无限的感恩天帝。牛郎似是由她克隆的一个版本,在百年之后归位到原处,同样欢天喜地。 

我实在奇怪,问他们:“你们是不是被天帝洗脑,早忘了人间的舞台?”

她却说:“是到人间时被洗脑了,所以和人一样执着于情事。” 

我问:“你们是否知道,世间人都有哪些说法?”

她说:“我们本是为他们而来,他们却误解了我们。” 

我如坠云里雾中,只得死缠硬磨了织女,要听背后真实的故事。织女没法,就与我徐徐道来: 

“我本九天瑶女,他则是一方星君。某日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照红尘,才发觉世人随着物质世界的演進,渐渐就失去夫妻之间的伦常。除开利益与肉体的欲望,根本就不珍惜生命在世间那至为宝贵的恩情。可是天庭早就给人规定了严格的标准,倘若人一再的败坏下去,那人就没有了继续存在的理由。然而当时,诸神震怒之至,都说应该降下灭顶之灾。你应该听说过的,上古时期的大洪水,遍及全世界的大洪水,即是那时人类道德无存了的报应。 

我和牛郎心有不忍,就想给人一次机会。我们经过周密的安排,牛郎便先到下界转生去了。众神俱为我们的悲悯之心感动,纷纷表示要全力以助。其中太上老君让出他座下的青牛,说是叫它跟了牛郎去作护法,待到圆满时自然超升。 

且说牛郎来在世间,选的却是一户穷困异常的人家。等到父母死了,哥嫂只分给他一头老牛。他虽受够了贫困与虐待之苦,然其天性善良、真诚,且柔韧,所以不怨不恨,不记不报,只与老牛相依为命。 

其实他有此一段历程,以及后来的全部故事,都有着深刻的用意。 

其一是牛郎的所为,是想向世人表证,什么是孝,什么是悌,什么是处家立身的最重要、最纯正的法则。 

其二是织女的所为,是想向世人表证,神所看重人间的,不是金钱、权利与高楼大厦,而是人品;人品纯粹而朴真,直接可以感动天庭。 

其三是两者共同演绎的情节,是想向世人表证,什么才是恩重无比、忠贞不渝的爱情;当一个女人已经托付了终生,男人同样负有从一而终的责任;当夫妻之旅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磨难,他们也能以精诚之心破除一切障碍。 

其四是王母终将织女掳回,是想向世人表证,天庭法度森严,神的标准远远高于人间;人天悬隔,天庭之爱,并非世人可以妄自猜测。 

其五是天帝允准七夕相会,是想向世人表证,这出悲剧必得留下强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