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2006年第04期 >

第14章

2006年第04期-第14章

小说: 2006年第04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qikaniQBdmlpwIAws1jKl
  一束光芒
qikaniQBdmlpwIAws1jKl
  在饮水的河滩
qikaniQBdmlpwIAws1jKl
  抬着一块阴凉
qikaniQBdmlpwIAws1jKl
  给谁送去
qikaniQBdmlpwIAws1jKl
  
qikaniQBdmlpwIAws1jKl
  一声低低的牛鸣
qikaniQBdmlpwIAws1jKl
  牵动了阳光下的正午
qikaniQBdmlpwIAws1jKl
  
qikaniQBdmlpwIAws1jKl
  草坡上
qikaniQBdmlpwIAws1jKl
  
qikaniQBdmlpwIAws1jKl
  在这里,我坐了许久了
qikaniQBdmlpwIAws1jKl
  一匹后面跟着小马驹的枣红马
qikaniQBdmlpwIAws1jKl
  是从我身后的山岔里
qikaniQBdmlpwIAws1jKl
  走出的。不时地勾头打着响鼻
qikaniQBdmlpwIAws1jKl
  
qikaniQBdmlpwIAws1jKl
  前面就是西大河水库
qikaniQBdmlpwIAws1jKl
  一只苍鹰,从水面擦着飞过后
qikaniQBdmlpwIAws1jKl
  落在了那匹马周围的草地上
qikaniQBdmlpwIAws1jKl
  
qikaniQBdmlpwIAws1jKl
  它摇摇晃晃
qikaniQBdmlpwIAws1jKl
  它左顾右盼
qikaniQBdmlpwIAws1jKl
  
qikaniQBdmlpwIAws1jKl
  它望我时那个疲惫的样子
qikaniQBdmlpwIAws1jKl
  仿佛,头顶的一大块云影
qikaniQBdmlpwIAws1jKl
  就是它,驮来的
qikaniQBdmlpwIAws1jKl
  
qikaniQBdmlpwIAws1jKl
  惊蛰
qikaniQBdmlpwIAws1jKl
  
qikaniQBdmlpwIAws1jKl
  一条小路,斜插向山冈
qikaniQBdmlpwIAws1jKl
  这,提前到来的闪电,另一端
qikaniQBdmlpwIAws1jKl
  还在天上
qikaniQBdmlpwIAws1jKl
  
qikaniQBdmlpwIAws1jKl
  我从南山赶回了
qikaniQBdmlpwIAws1jKl
  一冬天里
qikaniQBdmlpwIAws1jKl
  生了锈的马匹
qikaniQBdmlpwIAws1jKl
  不再怀想,前些天,让人颤栗的
qikaniQBdmlpwIAws1jKl
  沙尘天气
qikaniQBdmlpwIAws1jKl
  一夜之间,草就绿了
qikaniQBdmlpwIAws1jKl
  我所居住的村庄,好像被几只
qikaniQBdmlpwIAws1jKl
  飞来飞去的麻雀
qikaniQBdmlpwIAws1jKl
  
qikaniQBdmlpwIAws1jKl
  转移了地方
qikaniQBdmlpwIAws1jKl
  
qikaniQBdmlpwIAws1jKl
  傍晚焉支山
qikaniQBdmlpwIAws1jKl
  
qikaniQBdmlpwIAws1jKl
  一声鸟鸣
qikaniQBdmlpwIAws1jKl
  叫醒了夜的大门
qikaniQBdmlpwIAws1jKl
  
qikaniQBdmlpwIAws1jKl
  牧羊老汉手拄柴杖
qikaniQBdmlpwIAws1jKl
  似乎想把天和地撑住
qikaniQBdmlpwIAws1jKl
  好让黑一点一点
qikaniQBdmlpwIAws1jKl
  走进
qikaniQBdmlpwIAws1jKl
  
qikaniQBdmlpwIAws1jKl
  羊呢
qikaniQBdmlpwIAws1jKl
  星星点点地
qikaniQBdmlpwIAws1jKl
  丢在了那边的山顶
qikaniQBdmlpwIAws1jKl
  
qikaniQBdmlpwIAws1jKl
  走在峡谷中的我
qikaniQBdmlpwIAws1jKl
  好像是夹在了暮晚的门缝
qikaniQBdmlpwIAws1jKl
  
qikaniQBdmlpwIAws1jKl
  祁连日出
qikaniQBdmlpwIAws1jKl
  
qikaniQBdmlpwIAws1jKl
  早起的云朵,阏氏的长袍上镶边
qikaniQBdmlpwIAws1jKl
  一根金线
qikaniQBdmlpwIAws1jKl
  
qikaniQBdmlpwIAws1jKl
  叫醒帐篷
qikaniQBdmlpwIAws1jKl
  叫醒羊群
qikaniQBdmlpwIAws1jKl
  
qikaniQBdmlpwIAws1jKl
  叫醒一杆长鞭
qikaniQBdmlpwIAws1jKl
  
qikaniQBdmlpwIAws1jKl
  一束光芒
qikaniQBdmlpwIAws1jKl
  在饮水的河滩


海鸥与鹰
■ 宫 玺
qikanJbgz7QcEcgvHht8R
  我在《诗刊》发表的第一首诗是《小海鸥》,1958年7月号。这一期刊出了一批部队战士的诗,齐刷刷排着队,我是挤在中间的一个。在这之前,我主要在华东地区报刊露面,这一次怎么敢给名家汇集的《诗刊》投稿呢?年代久远,记忆模糊。我一期不缺的全部《诗刊》,因居室拥挤,早年的,装在几个纸箱里置于床底,难以查证。印象中,当年四月号刊出过一批工人的诗,似乎预告过要发一期军旅诗,所以我才会投稿(不可能是约稿),我就寄了一首。诗分四节,十六行,作于1957年8月15日。以小海鸥之成长喻年轻水兵之成长,诗意轻淡,语言平常,正像题目一样幼稚。当然不会引起注意。
qikanJbgz7QcEcgvHht8R
  引起注意的是我发表在《诗刊》1959年7月号上的第二首诗《鹰》。这是首一百行的小叙事诗,四行一节,每行十字,说唱体,三三四节奏。赞颂一位壮烈牺牲的空军英雄。诗写于1959年4月3日。稿投出不久,我趁在京准备参加国庆十周年全军文艺会演之际,有一天冒失拜访了《诗刊》编辑部,接待我的是尹一之和丁力,他们说已决定留用此诗。一会儿进来一位瘦高清秀的中年人,介绍说是徐迟,使我眼前一亮。徐迟先生听说我是宫玺,便笑说:“噢,很年轻的,看你的名字,我还以为是位老先生呢。”接着,他夸奖了这首诗,说这种形式很好,以后可以在这方面作些尝试。我受宠若惊,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怎么离开的现在没有一点印象。徐迟先生本是现代派诗人,受当时民歌运动的裹挟,他竟也倡导民族形式。而我以后并未再写十字句的诗。(二十年以后在上海,刚刚访问法国归来的徐迟先生曾同我谈赵无极的画,并问我对现代派诗和他三十年代的诗的看法。他毕竟是现代派诗人啊!)
qikanJbgz7QcEcgvHht8R
  《鹰》因收入一本风行一时的《朗诵诗选》而广为人知。鼓书艺人马增芬在北京的多次朗诵会上演唱了它。
qikanJbgz7QcEcgvHht8R
  宫玺,1932年4月18日生于山东即墨北万村(今属青岛市区)。在空军生活28年,转业到上海文艺出版社工作。1956年开始发表诗。主要有诗集《蓝蓝的天空》《无声的雨》《抒情的原野》《宫玺自选集》《宫玺诗稿》《冷色与暖色》《宫玺世纪诗选》,寓言诗集《关于斑马的传闻》,随笔集《青青河畔草》等。


一份“英雄帖”
■ 高 凯
                            qikanvH5Pyegvrx5vKI9m
  16年前,一帮英雄给我撞开了《诗刊》的大门。
qikanvH5Pyegvrx5vKI9m
  1990年下半年,我创作的系列英雄诗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报登出后,因为手法具有新意而引起诗坛小小的关注。《人民日报》刊发的是《刘胡兰》《董存瑞》和《黄继光》三首,组诗题为《共和国当铭记》。因为参加的是一个诗歌征文,编者在每位作者的诗作后都注明了作者的单位,我的也未例外,诗后被用小黑体字注着:“甘肃省西峰市陇东报社”字样。就因为我的这一线索,不久我收到了一封写诗以来做梦也梦不到的约稿信——《诗刊》的,梅绍静的。这是一个很小的牛皮纸信封,“诗刊”等字样是绿色宋体,而我的通信地址、我的名字和封内的信都是玲珑秀气、温润亲切的“梅体”。梅绍静的信很短,她说,总编让她向我约稿,希望我支持一下《诗刊》。
qikanvH5Pyegvrx5vKI9m
  我知道,《诗刊》约的是我的那些英雄,这份约稿信其实是一个“英雄帖”。
qikanvH5Pyegvrx5vKI9m
  此前,《诗刊》对我来说是高不可攀的诗歌圣殿,从没敢瞎撞过;梅绍静是我内心十分敬仰的著名诗人,也无缘走近。没想到,《诗刊》和梅绍静突然同时向我招手,居然向我这个远在陇东的小诗人约稿,我激动得彻夜难眠,全神贯注做起了她给我布置的作业。两三天后,我就给她寄去了另一组英雄诗,分别是《张思德》《“二兰”》《焦裕禄》和《王进喜》。这便是刊登在《诗刊》1991年1月号头条的那一组《共和国当铭记》。因此,我在《诗刊》第一次发表的诗不是一首,而是一组凭一份“英雄帖”之约登台亮相的四首诗。之后,我不知好歹又寄去了一组英雄诗,竟石沉大海。不久出差北京去《诗刊》拜访梅绍静,她说:各地来稿都是你那种英雄诗,你还能那样写呀!脸红过后,我心里噢了一下:她是说自己不能重复自己!
qikanvH5Pyegvrx5vKI9m
  《诗刊》的大门,自这次给我打开后就再没有给我关上。她以一个国刊特有的那种宽容大度,接纳着我以后自以为是的乡土立场书写。继“英雄诗”之后,我的“陇东诗”又登上了她的殿堂。而且,由认识梅绍静一位老师,相继又认识了《诗刊》所有的老师。16年间,不是我一次次呈稿给他们,就是他们一次次向我约稿。在这些老师的激励和引领下,才疏而慵懒的我,参加了1994年第12届青春诗会,被2000年10月号的《每月新星》专栏推介。其中,刊于这期《每月新星》专栏的一首老少皆宜的《村小:生字课》,还意外地获得了第五届中国作协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单篇佳作奖。
qikanvH5Pyegvrx5vKI9m
  在打这篇文章的腹稿时,我把我收藏的这16年来刊有我作品的《诗刊》全找了出来,作了一个仔细统计:截至2005年12月,除一篇短诗话、一篇写诗人老乡的特稿和别人写我的一篇诗评而外,《诗刊》刚好发表了我50首诗,居然和《诗刊》2006年创刊50周年是同一个数字。这个巧合让我乐呵不已:《诗刊》创刊50年,我平均一年给《诗刊》写了一首诗!
qikanvH5Pyegvrx5vKI9m
  《诗刊》的大门就是中国诗坛的大门,我由此而将自己的“陇东诗”。标上了当代中国诗歌的版图。其实,《诗刊》的大门哪是我的那一帮英雄给我打开的,没有梅绍静及以后认识的一些老师的关爱,我不可能那么早那么经常地进入《诗刊》的大门。我虽由陇东至兰州数次搬家,但梅绍静老师的那个约稿信,也就是那份“英雄帖”,我却一直细心收藏着。
qikanvH5Pyegvrx5vKI9m
  高凯,生于1963年2月2日。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为甘肃省文学院院长。1982年开始写诗,1983年组诗《在田野上》获《飞天》文学奖。1994年出席《诗刊》第12届青春诗会。2002年诗作《村小:生字课》获第五届中国作协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单篇佳作奖。1991年以来,出版了《想起那人》《心灵的乡村》等诗集,编有《中国现代无题诗百家》等著作。2004年获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的“甘肃省优秀专家”称号,2005年被评为全省宣传文化系统拔尖创新人才。


美国现代诗选十二首
■ 赵毅衡
qikanVWOTkJfvp3lsTpWf
  沃伦诗二首
qikanVWOTkJfvp3lsTpWf
  
qikanVWOTkJfvp3lsTpWf
  罗伯特·潘·沃伦(Robert Penn Warren),沃伦是美国当代诗坛中承上启下的人物之一,虽然他作为小说家比诗人重要。
qikanVWOTkJfvp3lsTpWf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沃伦在梵得比尔大学读科学,十六岁时认识了兰色姆,才改攻文学,并参加了兰色姆等人的“逃亡者”诗派。在三十年代又成为新批评派评论家。他与克林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