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不尽的生活方式-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c。 决定路线
预先确定溯行路线、下山路线、预备路线紧急撤退或替代用。并确定紧急联络措施,将紧急撤退方案及联络方式等详细资料备份留给参与人员。遇困难地形时,谨慎选择可行路线前进,可借助地图、指北针与高度计来断定。
d。 熟记地图
在野外活动,一定不要忘记带地图和指北针。没有地图,就无法顺利前进。山名、高度以及现在位置、路线状况、行程时间、休息地的位置等各种情报,无不来自于地图。没有指北针就难以辨明方向,所以应该确实收藏好这些随身携带的宝贝。
除了地图之外,仍应携带旅游指南等资料,便于紧急时不至于束手无策。有经验的溯溪者均主张不可一手持旅游指南、一边行进。在计划阶段就应该进行路线研讨,把预定路线的沿途状况牢记脑中,并将有关重点均如实记载于笔记本上。做到即使不看旅游指南,对有关地形、地貌亦了如指掌。
e。 队伍的组成
溯溪活动一定要组队结伴,切忌单独进入溪谷中。不论是新手或是老手,均不宜单独冒险溯行。队员里有资深经验者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原则上新手不宜超过全队1/3。一般溯溪探险以5到7人为宜,稍具难度的溪流可至10人。若为郊山、大众化溪谷可多至20人左右,若人数过多,不但溯行时间会拖延,照顾不易反而不便。并需依队员专长进行职务分配:如绘图、泳渡、攀岩和记录等。
f。 注意安全
要避免在水急或水深处取水、饮水。尤其应小心水边石块上的青苔,避免不慎踩踏在青苔上,滑落水中而发生溺水事故。发生意外事件时不可慌乱,一定要视情况的轻重缓急,决定继续前进或撤退中止活动,从而将伤害减低至最小的程度。绝对不可以摸黑赶路,因为溪谷中高低不平,极容易失足受伤。
g。 了解天气
天气转坏时,一定要及早考虑所去溪流及上游地区的天气情况,尤其是南方山区及多雨地区。因为有些时候在上游下一点雨就可能导致山洪暴发,而山洪暴发是溯溪者所面临的最大危险。当天气不好或下大雨时,应当绕开需涉水过河的路线。若发现河水上涨,不可冒险强行涉过。
h。 谨防雷电
雷雨时谨防电击,记住要远离大树和水边,尤其不可站在水中。金属物品,如刀等不要带在身上。不要站在开阔地,使自己成为最高点。停止钓鱼,收起钓竿,来不及时则放在一边。无线电或收音机等物品,暂时关闭电源并离身。
B 跋山涉水
溯溪是一项休闲活动,但也可能是一项冒险的活动,因为溪谷的地形崎岖不平,激流、深潭和瀑布不断映入眼帘。河流是溯溪运动时常遇到的障碍,有的河流缓缓而过,清澈见底;有的河流则是水流湍急,险象环生。有句古话:人不可能两次渡过同一条河流。当然从哲学意义上说是有一番道理的,但从自然角度来看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每条河流每天都要面对不同的天气变化,连日下暴雨河水就上涨,溯溪者又怎能仅凭经验就贸然行事呢?何况你要面临的不是同一条河流,而是许多新的、不知名的大大小小的河流。因此,溯溪者时刻要记住:对大自然要保持一份敬畏之情,以一个“自然之子”的心态去了解大自然、接触大自然、爱护大自然,而不是破坏大自然、污染大自然和征服大自然,这样你才会充分享受到大自然带给你的快乐、惬意和满足。
溯溪过程中,由于地形、地势等原因需要选择合适的地点渡河。面对河流,你该如何涉水渡河呢?
你要先对河流进行一番“侦察”,做到心中有数。先要了解河道的深浅、流速以及河底的结构。仔细观察之后再确定渡河的地点和方法。
涉水渡河要选择河水较浅、水流平缓、无暗礁、暗流和漩涡的地点。如果水深过腰、水流速度超过每秒钟4米的急流时,不要无保护地涉水过河。涉水过河时,如果河底是淤泥底,应脱去鞋袜,赤足过河。
山区河流通常水流湍急,水温较低,河床也坎坷不平,涉渡时要有适当的保护。可以手持一竹竿、帐篷杆、树枝等支撑在水的上游方向。或在河两岸石块或树木上拉架一条绳索,涉渡者手抓绳索或将安全带通过绳套和铁锁挂在绳索上过河。遇有较大的河流,不要轻易涉渡,可就地取材制作漂渡工具,如竹筏、木排或简易救生衣等。
溯溪可以由峡谷溪流的下游到上游,直至顶峰。或者选择一段溪流溯行,行露营垂钓之乐,赏飞瀑峭壁之巍峨,享幽谷密林之恬静。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集山水与一体的溯溪活动,能够体会多少仁与智的深远内涵!
第六章
让心灵彻底放松的大自然之旅(2)
如果有朝一日当你置身于崇山峻岭之巅,整日穿梭于广阔的森林里,而食水用尽口渴难耐时,你如何凭借自己的智慧去获得所需水分?只要你对植物有深切认识,并掌握一些野外生存技巧,是不难克服难关的。
生命离不开水,野外活动更离不开水。找到水源喝到水对于野外活动者来说是头等大事。请记住,所有生物都依赖于水,所有的生物也都含有水。没有食物正常人平均能活三周,但没有水三天也活不了。
A 维持体液平衡
野外活动者首先要学会的是减少水分的流失。如果不掌握这一点,就会无谓的浪费大量水分,从而增加野外活动的难度。为了使水分消耗到最低程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a。 多休息,少运动。
b。 不要抽烟。
c。 呆在阴凉场所。如果找不到,可搭一凉棚。
d。 尽可能少进食。如果身体得不到水分,体液会从要害器官转移以便消化食物,这会加速脱水。
e。 不要饮酒,那样会使器官消耗大量水分。
f。 不要谈话也不要用嘴呼吸。
B 寻找水源
在野外饮水要注意先将水过滤、煮沸后再饮用。在水源紧缺的情况下,应合理安排饮用水,不要为一时口渴而狂饮。那样身体会将吸收后多余的水分排泄掉,会白白浪费很多的水。在喝水时,一次只喝一两口,然后含在口中慢慢咽下,过一会儿感觉到口渴时再喝一口,再慢慢地咽下。这样重复饮水,既可使身体将喝下的水充分吸收,又可解决口舌咽喉的干燥。一标准水壶9-11升)的水量,运用正确的饮水方法,可使一个单兵在运动中坚持6-8小时,甚至更长些。
普通水源包括地下水和地上水。
a。 地下水
凡是高山融雪、溪水、渗入地下之雨水、山谷低凹处积水、岩缝里流出的山泉等,均可视为地下水,此类水源易得,惟须注意消毒。
冬季下雪量多的地方,即使到了仲夏时分,棱线上仍然留有残雪。棱线下方滴下来的水是生津止渴的好东西。露营时,万一找不到可以补充水源的地方,这就是最佳的水源。
1溶冰比溶雪容易——只需较少热能,可以更快更多地化出水来,同样的热能,前者能产生双倍的水量。从雪层的底部取出的雪,颗粒结构比表层多,易于产生更多的水。
2海上冰块化水
海上的冰块含盐高——化成水也无法饮用,除非年代很古老的冰,含盐量较少。年代越近的冰块,含盐量也越高,这些冰轮廓粗糙,一般呈乳白色。
b。 地上水
地上水包括泥泞水、雨水、露水等。
1泥泞水:将茅草制作成一锥形长约一尺左右的草器,将水倒入过滤容器,在底部以容器盛接,过滤数次,消毒后即可饮用。
2雨水收集:下雨时,应该利用已有的装备如帐篷、塑料垫或雨衣等接水备用。或在大的树干上挖一孔,插入竹筒,雨水即沿此筒聚流,底部以容器盛接即可。如无利器挖孔,可用长布条沿树干缠绕,约留尺许于容器内,雨水即沿布条引入。
3露水收集:在日夜温差相当大的地区,会有很多露水。把金属板在夜间露天放置,待水珠凝结成时,可以揩抹下来或者直接舔吸。你可将干净衣服系在腿上,在湿的植被中穿行,然后可以将水拧出来或者直接吮吸。
c。 凝结水
在地面挖一大约宽90厘米,深45厘米的坑。坑底中央放一收集皿,在坑上悬一条拉成弧形的塑料膜。光能升高坑内潮湿土壤和空气的温度,蒸发产生水汽,与塑料膜接触遇冷凝结成水珠,下滑至收集皿中,这种方法适用于沙漠地区或者日夜温差相当大的地区。
d。 植物中取水
1集水类植物。凡树体积粗大、叶阔大、多果实,则树身藏水丰沛。只要用利器在树干上挖一洞,即有水珠流出。竹类中空的节间也常存有水,尤其是那些年老的茎秆。
2藤本植物。直径约为5厘米的粗皮藤本植物也能有效提供水源但你必须学会判断哪些是贮水植物。另外有些汁液是有毒的。有毒种类在茎被砍断时会产生浓的乳白色汁液,你就不要再去碰它了。
3根部取水植物。树的根部靠近地表,很容易挖出来。将树根砍成约30厘米一节,剥去根皮,吮吸汁液。
4棕榈类。扁形棕榈、椰子树都含有糖分的树汁,相当可口。椰子汁富含水分,但成熟椰子中的果汁有很明显的轻泻功能,从而易失去更多的水分。
5仙人掌类。仙人掌类植物的果实和茎干都蕴含丰富水分。切去顶部,汁液即自切口流出,然后捣碎果壳、果肉以吸管吸取汁浆。但如发现其汁液为乳白色时,则切勿饮用,可能有毒。
6野生蔗。只要在树干上挖洞,水即流出。亦可砍去枝叶,以切口对嘴儿饮之。
e。 利用动物踪迹取水
动物出没处,其附近必有水源,但别忘记要注意水源是否清洁,其水如不洁,必须消毒后方可饮用。
第六章
让心灵彻底放松的大自然之旅(3)
野外活动既要领略大自然的妙趣和变幻莫测,更要注意自身的安全,因此一些装备是必不可少的。千万不要一顶太阳帽,一根拐棍就出发了,那样会面临许多大自然中难以解决的困难。野外活动者知道不仅留连山水之间、纵情荒野郊外是十分有趣的经历,而且在装备配置与使用上也会给人带来无穷的乐趣,毕竟多数人并不是真正的探险。
A 帐篷
对于野营者来说,帐篷就是家。当一天的劳顿过后,在荒山野岭或者茫茫大漠中,安然酣睡在帐篷为你隔离出的一小块安详空间中时,你会觉得不管外面的环境有多么恶劣可怕,在帐篷中是永远安全而亲切的。帐篷具有容易架设、防雨、重复使用、隐私性、防风与防晒、内部有足够的空间可供置放器材等优点。
帐篷所提供的空间是否合适,是选择帐篷最重要的指标。你有多高?当你舒服地钻在睡袋中躺平时,帐篷是否能够提供足够的长度?垂直的空间是否够用?你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