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柏杨曰(一) >

第26章

柏杨曰(一)-第26章

小说: 柏杨曰(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班固还指出侠义之士使人动容的特质:「平日为人,温和善良,仁孝慈爱,帮助别人困难,救济别人穷苦,谦让恭谨,从不自夸,确实具有绝世的天资。」侠义之士之获得人们膜拜者在此,荀悦却一手遮天,诟骂侠义之士:「以强梁的姿态立于世上,作威作福。」这不是一个正直的和负责任的态度。荀悦的目的不在使人们了解侠义的真相,而在蒙蔽侠义的真相。

  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特列「游侠」一章,表达他对侠义的崇敬。这种崇敬的情操,来自他深刻体念到人生的艰难,对被迫害的辛酸,有痛彻肺腑的感受。当他被判处「宫刑」时,只要缴纳罚款,便可以救赎。可是,家庭贫穷,告贷无门,只好任凭狱吏把生殖器割掉。中国史学之父,竟受到这种侮辱摧残,诚是全体中国人的羞辱。当时,儒家学派的高官林立,谁肯伸出援手?即令有此意愿,为了「明哲保身」,也不得不画清界线。咦,圣道在哪里?圣人在哪里?圣王在哪里?君子在哪里?父兄之尊在哪里?骨肉之恩在哪里?法律尊严又在哪里?

  唯一向苦难人伸出援手的,只有侠义之士。全中国知识份子都酱在「天王圣明,臣罪当诛」的奴性呻吟中,只有侠义之士,才敢向这种「礼义圣乐训勉,风俗习惯确立,教化完成」的统治阶级挑战。侠义,是人类灵性不死的火苗。而这火苗,总是针对权势而发,权势自然对他深恶痛绝。

  侠义精神就是道德勇气,是一个民族的白血球和防腐剂。抽去了它,这个民族就成了一堆烂泥。


  主父偃

  齐王(首府临「山东省博市东临镇」)刘次昌,跟他的姐姐纪翁主通奸(皇帝女儿称公主,亲王女儿称翁主。这位翁主嫁给姓纪的,所以称纪翁主)。

  主父偃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刘次昌,可是刘次昌的娘亲纪太后拒绝。主父偃于是向刘彻建议:「齐国临有十万户人家,仅租税一项,就有黄金二十四万两之多,人民富饶,超过长安。除非是皇帝的亲弟弟或最心爱的儿子,不应在那里当王。

  而今齐王的血缘关系,越发疏远(齐国「首府临」一任王刘肥,是刘邦的儿子,二任王刘将闾,三任王刘寿。现在的四任王刘次昌,是现任皇帝刘彻的远房堂侄),又听说刘次昌跟他姐姐淫乱,请乘机整顿。」刘彻遂任命主父偃当齐国宰相(相),派往处理。主父偃到临(齐国首府)后,霹雳般逮捕王宫的侍女跟宦官,供词中牵连到刘次昌。刘次昌恐惧,服毒自杀。主父偃年轻时曾逗留燕国(首府蓟县)、齐国(首府临)、赵国(首府邯郸「河北省邯郸市」),都受到冷落,等到掌握权柄,一连摧毁燕国、齐国。复仇之手下次可能伸向赵国,赵王刘彭祖大为恐惧,上书刘彻,检举主父偃接受封国贿赂,所以才建议分封亲王的子弟(主父偃用分封手段削弱封国,完全为国家着想,此时却成了罪名)。恰巧齐王刘次昌自杀,刘彻认为一定是主父偃胁迫所致,勃然大怒,召回主父偃,投入监狱。主父偃承认接受封国的贿赂,但并没有胁迫齐王刘次昌自杀。刘彻本要赦免他,可是,公孙弘说:「齐王(刘次昌)自杀,没有儿子,封国撤除,由中央政府收回,改设郡县。主父偃本是罪魁,如果不杀他,无法向天下解释。」遂屠杀主父偃全族。

  公孙弘不久前坚持杀郭解,现在又坚持杀主父偃。此公可是典型的阴险人物。

  平常日子一团和气,不与人争,却在节骨眼上,施出恶毒一击。

  有一件事使人震惊,晁错之死,是全族屠灭。主父偃之死,又是全族屠灭。

  难道不能仅杀当事者一人,为什么如此残忍?当初,刘启何等欣赏晁错,刘彻又何等欣赏主父偃,欣赏时言听计从,「相见恨晚」;一旦翻脸,心狠手辣。凡是忠心耿耿,意图改革的人,都受到酷刑。而像公孙弘这种八面玲珑,貌似忠厚的长者,却一帆风顺。和稀泥的人有福了,他除了关心自己的官位外,什么都不关心。非关心不可时,只关心陷害忠良。


  官场奇才

  公孙弘虽然身为贵官,可是仍盖布棉被,每顿饭只有一个荤菜。汲黯攻击他说:「公孙弘位居三公(最高监察长是三公「宰相级」之一),薪俸够多的了,却如此如此,说明他心怀狡诈。」刘彻转问公孙弘,公孙弘道歉说:「是有这种情形。高级官员(公卿)中跟我友情最好的,没有人超过汲黯,今天在御前指责的这些话,正说中我的私心。身为三公而仍盖布棉被,跟一个基层小职员,毫无差别,诚如汲黯所说的,我确实有心沽名钓誉。不过,要不是汲黯这么忠心,陛下又怎么能够知道?」刘彻认为公孙弘谦让,更加尊重。

  公孙弘是官场中第一流的天纵奇才,在可以扳倒对方时,毫不留情。发现扳不倒对方时,则使出低姿势软功,首先声明对方是他最好的朋友,比起横眉怒目,咬定对方是仇人,手段可是高竿。李斯如果用这种手段对待赵高,可能软化赵高和嬴胡亥的立场(参考前二○八年)。公孙弘继则承认他确实在沽名钓誉,假使他理直气壮,可能使刘彻认为他连君主都想欺骗。至于赞誉汲黯之忠,也同时暗示刘彻之明,一箭双雕,收获至丰。


  张骞

  刘彻征召愿担任前往月氏王国的使节。汉中郡(陕西省汉中市)人张骞,此时担任宫廷禁卫官(郎),挺身应征。从陇西郡(甘肃省临洮县)出发,可是一踏进匈奴汗国国土,就被俘掳,拘留十余年,张骞不忘任务,偶尔得到机会,即行逃脱,继续前往月氏王国,西行数十日,进入大宛王国(首都贵山城「中亚纳曼干市西北卡散赛城Kassansay」)。大宛王国早就羡慕中国的富庶,想建立友谊却无法建立,忽然张骞驾到,惊喜交集,派出向导和翻译人员,陪同

  到康居王国(首都卑阗城「中亚巴尔喀什湖西南锡尔河北岸突斯坦Turkes

  tan」),再到月氏王国(月氏西迁后,称大月氏。残留在原地「甘肃省中部祁连山南麓」的人民,称小月氏),被匈奴斩首的故王的孙儿,这时继位国王,于西奔时击败大夏王国(希腊人建立的王国,原首都蓝市城「阿富汗共和国北部瓦齐拉巴德市Wazirabad」,辖区包括今中亚东部阿姆河中上游流域,以及阿富汗东部北部。后被大月氏击败,沦为附庸,版图萎缩至今阿富汗共和国东北部、兴都库什山脉北麓一隅),占领大夏王国大部份土地(月氏王国自河西走廊西迁后,最先定都于今阿富汗共和国北部边境外「阿姆河北畔」的铁尔梅兹市Tirmidh,不久征服南方的大夏王国。在张骞此次访西域后,更把首都自铁尔梅兹市南移至大夏故都蓝市城),土肥沃,物产丰富,邻国都非常衰弱,没有外患。安居乐业,生活优裕,无论君王和人民早已忘掉过去的耻辱,人民没有报亡国之仇的心,国王也不再有报杀祖父之恨。再教他们面对凶悍的匈奴汗国,简直把他们吓坏。张骞大失所望,在月氏王国住了一年有余,束手无策,只好告辞。归途中,沿着祁连山南麓,准备穿过羌部落(青海省东部),想不到仍然被匈奴汗国捕获,又被拘留一年多。恰好遇到匈奴内乱,栾提伊稚斜(五任单于)

  驱逐栾提于单,张骞遂跟家奴堂邑(江苏省六合县)人甘父,逃回中国。刘彻擢升张骞当中级国务官(太中大夫),封甘父当奉使君。张骞最初出国时,使节团一百余人,十三年后返国覆命,只二人生还。

  张骞是中国最早的英雄人物之一,他早于哥伦布(一四二九年)一千六百年,而丰功伟业相同。纪元前二世纪,西域(新疆省及中亚东部)还是一个远在天边的神秘国度,在儒家学派保守的教育下,家里稍有几个钱,连屋檐底下都不敢坐,唯恐怕有瓦片掉下来砸到头上;要他们冒险犯难,真能吓出屎尿。因为自己懦怯,所以也绝不希望别人勇敢,因为别人勇敢,恰恰反衬自己胆小如鼠。于是,张骞事蹟,在史书上受到压缩,如果可能,还要一笔抹杀。十五世纪,跟哥伦布同时代的中国海上英雄郑和,关于他「下西洋」(印度洋)的档案,竟被一个「大儒」

  全部销毁,就是旁证。

  张骞跟他的使节团,向他们毫无所知、充满险恶死亡的蛮荒深入。那里流沙千里,白昼鬼哭。然而恶运却先来自匈奴,栾提军臣单于发火说:「这是什么话,月氏王国在匈奴之西,中国怎么敢越过匈奴,跟他们来往?如果我派使节去南越王国(首都番禺「广东省广州市」),中国可准许通过?」下令禁止离境。但尊敬他们是英雄人物,所以每人分配了一位匈奴小姐作为妻子。张骞不忘使命,十年后,抛弃了温柔窝,跟他的伙伴西奔。第二次被俘后,跟妻儿团聚,可是为了国家,再度逃走。妻儿听到消息,狂奔来随,而追兵已至,张骞只抢到一个儿子。

  妻子跟另外一个幼子,被追兵隔断,永远诀别。张骞这次出使,虽然没有达成原来盼望的政治目的,但他为中国人发现了比当时中国还要广大的新的世界。


  张汤

  纪元前一二六年,高级国务官(中大夫)张汤,升任司法部长(廷尉)。张汤这个人,狡狯机诈,有丰富的急智和权术,利用别人。当时,刘彻对儒家学派的经典,正有兴趣。张汤立刻表现他也很醉心儒家学派的经典,曲意尊崇董仲舒、公孙弘之辈。任用千乘(山东省高青县东北)人儿宽(儿,姓)当审判奏报官(奏谳掾。负责把判决的案件,奏报皇帝),用古代法令的解释,裁判疑狱。张汤所定罪的人,都是刘彻想要定罪的人,以及狱政官(监)、总务官(史)深为痛恨,想要置之死地的人。张汤所释放或减刑的人,都是刘彻想要释放的人,以及狱政官(监)、总务官(史)想要宽容的人。刘彻大为欣赏欢喜。

  张汤对于朋友们的子弟,都有特别照顾。而且勤于奔走权贵之门,寒暑不变。

  虽然他引用法律条文,深刻狠毒,心怀猜忌,断狱不公,但因为他人际关系良好,所以仍得到美誉。汲黯曾在刘彻面前斥责他:「你身为国家正式部长(九卿称正卿),对上不能发扬先帝(从前皇帝)的功业,对下不能平息人民的邪恶,又不能安定国家、教育人民,使监狱空虚,却把高皇帝(一任帝刘邦)制定的法令规章,改得纷乱如麻,你可是要断子绝孙。」汲黯经常跟张汤争执,张汤每次都根据法令条文,在小节目上纠缠不休。汲黯刚直严厉,只能在原则上坚持,无法用专门术语驳斥,只好诟骂说:「天下都说:搬弄条文出身的人,绝不可以掌握权柄。果然,张汤就是榜样。使天下人不敢往前走一步,都低着头看他,生活在恐怖之中。」

  直到二十世纪,中国人还在为争取「司法独立」,前仆后继的苦斗。司法独立当然重要,但法官的素质同样重要,司法审判固然要独立于政治干预之外,而法官的严正和操守,更必须保持高度水准。否则,即令司法独立,势将继续黑暗。

  像张汤这种司法官,如果再披上「司法独立」的外衣,中国人的苦难就更难结束。


  周霸

  纪元前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