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剑-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看秦国怎么利用了。这是秦国的第一利,也是第一有。”百里奚侃侃而谈道。
“好,先生说的好啊!这么多的好处寡人以前怎么没有意识到呢!一直以来,秦国总想着自己的弊端,咋就没有想过秦国的优势呢?”秦公任好高兴的说道。
“那时因为国君此前没有遇到百里先生啊!”公子挚开玩笑道。
“对,你说的太对了。请先生说说秦国的第二大优势。”
百里奚向前走了两步说道,“秦国这第二利就是,秦有大河。”
“秦国地处大河的河湾之处,东边是大河,北边还是大河,南边虽有大山秦岭,但还有渭水,西边就不用说分布着牛头河、长沟河、千河等等不少的河流。这些河流源源不断的滋润着秦国的子民,使得关中地界物产丰富,良田千里;这些都是其他国家所不具有的有利条件。同时这些河流,也是秦国阻挡各方面来犯之敌的有利地形。”
百里奚虽然只到过秦国一次,但对于秦国的山川地形了解的却是如此的精深,这令秦庭无不为之震惊。
“这第三优势,就是秦国子民。我说这一点诸位臣工莫笑,大家是不是在心中暗笑,你秦国有子民,人家拿过没有呢?但是我要说的是秦国的子民不同于其他各国。因为秦国的子民是经历战斗洗礼的子民,他们虽读书不多,但是个个彪悍勇猛,人人身上都有一种不可抵挡的勇气,这为秦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员,也是秦国将来称霸中原的核心因素。”说这话的时候,百里奚的言辞是犀利的,也是坚定的。
听着百里奚煽动性的话语,秦庭的大臣们无不颔首点头。
“快请先生给寡人说说秦国的第四大优势。”秦公任好几乎是恳求似的说道。
“这第四大优势,就是秦有仇恨。秦自立国以来饱受着周边戎狄的袭扰,饱受着中原诸国的轻看和慢待,甚至于是戏耍。从国君到百姓,几百年来一直生活在屈辱之中。这种屈辱既让秦人背负着沉重的枷锁的同时,也早就了秦人复仇的**。这种仇恨稍稍加以引导,就会形成燎原的野火,这把野火总有一天会要将中原大地染红。”
第199章 秦有仇恨
“咚……咚………咚…………”
秦公任好把身前的案几拍的直响。
“好…………,先生讲得太好了。秦有仇恨,秦有仇恨啦…………”说这话的时候,赢任好的眼中满含着泪水和愤怒。
“好…………,百里先生讲的太好了。”
“对,先生说的太好了,秦国人的仇恨已经很深了,迟早我们要血染中原大地。”
……
从国君到大臣,都被百里奚的话语所感动,整个秦庭发出怒吼般的声音。
许久,秦公任好抬起头,很显然他已经擦干了泪水,“百里奚,你切上前。”
百里奚朝前走了两步。
“寡人任命你为秦国上卿,协助寡人全权处理秦国的军政要务。望你不负寡人之望,不负秦人重托,不负秦国列祖列宗的仇恨,将秦国发展壮大成为中原大国,让秦国有朝一日也能够像齐、晋等国一样,称霸诸侯。”秦公任好神情凝重、一脸严肃的对百里奚说道。
听到秦君的任命,百里奚长长的趴在地上,“臣感谢秦国和国君对我的信任,臣定当竭忠尽智为秦国的强大鞠躬尽瘁、矢志不渝。”
春秋时期的官职分为:卿、大夫、士三级,其中这三级中又分为上中下三等,以卿为例可分为上卿、中卿、下卿。而秦国任命百里奚的上卿就是最高等中的最高级,相对于后世的宰相。一个由媵人(奴隶)一下子成为一个国家的宰辅,地位变化之大令人咂舌。
莫要说是秦庭之上的大臣们,就是百里奚自己也感到大为吃惊;自己初到秦国怎么说也应该从大夫干起吧,干上他个十来年之后,再看能不能在秦国当上相国,谁曾料到,秦公一开口就任命自己为秦国的相国,这样的变化简直是太大了,就连百里奚自己都有些接受不了。
趴在地上的百里奚老泪纵横,几十年来,他一直等待的就是这一天,但是这一天来的却是如此的漫长,如此的艰难,又是如此的突然。当这一天来到他的身边时,他已经老了,但是也老道了、成熟了、老辣了。
这就是秦国,一个处在崛起时期的秦国,一个准备快速发展的秦国。她已经敞开怀抱,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暴风骤雨,能循规蹈矩吗?
赢任好走下台阶,双手扶起百里奚,“百里相国,寡人有你,犹如周公得吕望,商汤得伊尹,秦国有望矣。”
公子挚上前,“国君、诸位大人,我从楚国接百里先生回来的路上,百里先生查看地形,了解民风,对于秦国以东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列国诸侯了解甚丰,国君用先生为秦国上卿,定能够让秦国更加强大,立于诸侯之林。”
王荡道:“先不说别的,就听了刚才先生所讲的那些,就足以知道先生对秦国、对中原诸国的了解和掌握;先生在秦国为相国,我第一个佩服。”
王荡是粗人,说话喜欢直来直去;不过有了这样的表态,秦公任好心里的担忧就放下了。直接任命百里奚为秦国的上卿,他最担心的就是秦国其他大臣不一定会服气,毕竟好多大臣在秦国都当了这么多年的官,都没有当上秦国的宰相,这个名叫百里奚的楚国人刚刚一来就在秦国为相,其他的官员肯定会有看法,听了王荡的话,赢任好放心了。
此时已经是日上三竿,早就过了散朝的时间。
秦公任好再次走上国君宝座,“诸位爱卿,今日听了百里先生的一番高论,使我秦国知道自己的短处,也知道自己的长处,今后我们要扬长避短,发展秦国、壮大秦国,使得我秦国在数年之内成为中原的大国、强国。”
群臣一起拜道,“臣等将为国君、为秦国竭忠尽智、至死不渝。”
“散朝………”
若放在平常,朝会开这么长的时间,大臣们早就不耐烦了,但是今天大家却有些依依不舍的样子,边走还继续议论着。
“百里相国、公子挚你二人暂且留下。”就在百里奚准备回驿馆的时候,秦君叫住了他和公子挚。
“百里相国暂时还没有府邸,也没个吃饭的地方,公子挚你今日就不要回府了,和百里相国一起陪寡人在宫里用膳。我们也可以边吃边聊。”很显然秦公任好的兴趣依然很高涨,留下百里奚与公子挚继续说话。
“国君要求,我等敢有不从?”公子挚笑道,“能陪国君用膳,乃是臣等的福分。”
三人来到国君用膳的宫殿,内侍总管上前道,“国君,君夫人她们早就用过膳了,现在过了用中午饭的的时候,不知国君是用午饭还是晚饭?”
午饭还是晚饭?
赢任好望着已经偏西的太阳,笑着对百里奚道:“相国,今天听你一言,不知不觉就过了吃饭的时间,看来你的一番论述,能当饭吃啊,我看咱们就吃晚饭吧!”
随后对内侍总管道,“准备晚饭,肉炖烂点,酒多上点;我要与百里先生和公子挚边吃边聊。”
“诺…………”
就在内侍们准备晚饭的档口,秦公对公子挚道,“相国还没有府邸,这事就麻烦你去办理,我看相国的府邸就建在大郑宫附近,我也好时常请教啊!”
“微臣明白,明日就着手办理。”
赢任好转过头对百里奚道,“今天听了先生关于秦国的利与弊的论述,茅塞顿开,对于秦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晚上我还要听听先生对发展秦国的谋划。不知先生有没有准备?”
百里奚拱手道,“臣有强秦四策,就是不知道国君愿不愿意听了?”
秦公任好和公子挚吃惊的望着百里奚,看来老头把什么都准备好了,今天在大殿所说的只仅仅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而已,晚上的论述才是重点。
“好……,既然先生把什么都准备好了,那我们换个地方暖和点的地方吃饭,谈累了还可以睡觉,我们今夜喝酒、畅谈、不醉不归。”秦公知道百里奚对秦国的利弊分析了那么多,那么对于秦国的发展大计肯定少不了,这一谈时间肯定就大了,所以他做好了彻夜长谈的准备。
“好……,那我二人就陪国君谈个通宵。”
说着三人一起走进大郑宫的偏殿,这里既有北方的火炕,也准备好了火盆,架上案几,既能吃饭也能休息。
在这里,三人要谋划秦国的未来了。
第200章 强秦之策
一张案几,一簋(guǐ)炖好的羊肉,三个酒樽。
“百里先生酒已经热好,我们边吃边说如何?”
“国君请………”
秦公任好、百里奚和公子挚,三人便在烧热的火炕上坐下来,秦公任好在中间位置上坐下来,百里奚与公子挚一左一右坐在他的身边,开始为秦国的未来进行谋划了。
“来………,二位重臣,我先敬二位一樽。”秦公任好端起酒樽对二人说道。
三人一起喝干。
“百里相国,请说你的强秦之策吧………”
百里奚喝点酒,身体也觉着暖和了,“国君,下臣的治秦之策分为四步,也可以称为强秦四策,一曰练兵,二曰筑路,三曰驱戎,四曰称霸。”
“愿闻其详。”秦公任好与公子挚都不自觉把身体向前倾了倾。
“我想说说练兵,请问国君,秦国现有总兵马多少?用于作战的兵马有多少,用来驻守的兵马又有多少?”
“当下秦国所有的兵马总计约有三万五千左右,用来作战的兵马大约有两万五千左右,剩下的一万兵马用来在各地驻守。”
“这些兵马中包不包括犬丘的兵马?”
“犬丘的兵马本就不多,总计不足三千,而且要用来防守西北的戎狄,根本抽不出来。”
听完秦公任好的话,百里奚慢慢点点头,“这么说秦国的兵马确实不多,可用的有生力量不到晋国的一半,要用这些兵力对付东方的晋国,困难很大啊!国君可知道晋国有多少兵马?”
“听先生的意思,晋国至少有五万以上的有生力量?”秦公任好疑惑的问道。
“远远不止这个数字,晋国常用的兵力大约有五万左右,加上驻守在各地的兵马,总兵力应该在八到十万之间。”
哎呀………,这么多?
听了百里奚的话,秦公任好睁大了眼睛,不由得叹出声来。
“所以,这就是微臣给国君的第一策练兵,若国君能够在三五年内能够练出两到三万的兵马来,至少秦国在军事实力能够与晋国一搏。”
“先生所言甚是,不过这练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有强大的国力作为后盾,而且还要有热爱练兵、精于练兵的将军来操办此事。”嬴任好听罢又有些迟疑的说道。
“国君所言极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所有的事情都是在基于国力的基础上说的,练兵也不例外。是不是在担心秦国的没有那么多的兵力和精于练兵的将军?”百里奚直指问题的核心说道。
“爱卿所言甚是。秦国的将军多有勇无谋,若要练兵还需要有谋略双全的来操办此事。”
“这又何难?”百里奚轻松的说道,对于秦公来说很难的事情,放在他这儿并不是那样的艰难,“秦国若要想有大的发展,就必须要有一个敞开的胸怀接纳东方列国的人才;唯有此,列国的人才才会来到秦国。微臣在外漂泊的时候曾认识宋国一位名叫蹇叔的贤人,他曾劝阻微臣不要前往虞国,认为虞公量小而贪财将来定有亡国之忧,但当时微臣确实无路可去,只好委曲求全在虞国,果不其然虞国亡国,臣也跟着受罪。后来,微臣明白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