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汉末战骑狂潮 >

第39章

汉末战骑狂潮-第39章

小说: 汉末战骑狂潮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铮悠然一笑,道:“这只是一个理念,李某崇尚进攻,一直以为,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我能做的,就是将这一理念贯彻实施下去,至于能做到那一步,我却不能做承诺,也做不了承诺。”

荀攸微微颔首,不再纠结于这个话题。

接下来,二人谈天说地,纵论古今。荀攸学识渊博,曾周游天下,印证学问。而李铮呢,则来自于另一个时代。

两人一个渊,一个博,聊起来端的是相得益彰。

一个说大汉朝某个地方发生了某些事,有某些景致,某些有趣的人物,蕴含怎样的寓意。一个则说在大汉之外,有什么人种,有什么物种,有什么国家风俗。

一时间,二人都被对方话里的内容吸引住了。

待得肚子咕咕叫,二人这才相视一眼,同时哈哈大笑。

“李校尉如此年轻,竟然有这般见识,着实令攸佩服不已。”荀攸由衷赞叹。

李铮呵呵一笑:“公达先生的话,每每发人深省,比之在下可高深多了。”

说着话,李铮邀请荀攸一同用餐,荀攸欣然答应。

于是便吩咐下去,让厨房准备饭菜。

不过两刻钟,饭食上桌,二人大吃起来。

李铮自不必说,自认一个武人,吃起饭来大开大合。

而荀攸也不差,他动作优雅,但速度却不慢。

食不言,二人直到吃完,这才又聊开了。

“我曾走遍天下,也在洛阳为官数年,但要说饭食,还真要数灵州第一!”荀攸酒足饭饱,笑道:“敢问李校尉,这麦饭到底是何种粮食制成?还有这肉,也让人吃的欲罢不能。”

李铮哈哈笑道:“没想到闻名天下的荀公达也好吃食。”

“衣食住行,乃人之本欲。孔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告子也曾说,食色性也。”荀攸笑眯眯的道:“荀某也是凡人,为何不能好吃?!”

闻言,李铮不由暗暗佩服。

连好吃都扯到圣人身上去了,果然不愧是大才。

于是笑道:“公达先生知道在下不通经义,就不要用先贤的话来糊弄在下啦。”

“哎,这可不是糊弄。”

荀攸直起身子,道:“荀某说的可是事实。”

李铮不欲争辩,于是道:“这麦饭乃是参麦制成,至于这肉食,其中一盆乃是红玉鸟肉,另一盆却是棘皮诸肉。”

“参麦?红玉鸟?棘皮诸?”荀攸一愣,道:“恕我孤陋寡闻,竟然从未听说过。”

“呵呵,这是灵州特产。”李铮笑道:“从入冬开始,在下就会将参麦逐渐普及,到明年这个时候,想必灵州家家户户吃的都是参麦饭了。至于红玉鸟和棘皮诸,我也会看准时机逐渐普及推广。”

参麦是李铮早就决定普及种植的粮食作物,至于红玉鸟和棘皮诸,李铮也有这个打算。不过后两种禽畜现在数量不多,要普及恐怕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既然要普及,自然就不怕为人所知。

“哦!”

荀攸惊讶万分。

在他的惯性思维里,只要是好东西,一般而言,都会抓在手里,当做独家宝贝,绝不外传。

中原的世家大族,都是这样的做法。

他没想到,李铮竟然会将之普及。

这种做法,这种心胸,的确让荀攸心生感叹,不由作了个揖,道:“校尉心胸,在下佩服。”

李铮摆摆手,笑道:“这算什么。我作为此地长官,自然要为这里的百姓着想。再则,这些也不算什么稀奇的东西,藏着捂着算怎么回事?!”

第四十八章韩遂动兵

眼前一晃,眼看着就到了十月。

这段时间以来,李铮关心忙碌的事,都有条不紊的按照他的想法进展着。

就主战战骑而言,多亏了喀木可等两队捕猎队的辛劳,在贺兰山主脉中风餐露宿近两个月,终于捕捉到了数群青兕,使得青甲战骑的族群壮大了许多。

到九月末,草场中的青甲战骑数量,大大小小已经突破了五十头!

另一种山地主战战骑,山岳狼骑的规模增长,更是令人欣喜。因为所需母体、副体等原材的充足,使得这个族群已经扩大到了一百五十头!

现在如果发生战争,李铮至少能轻松出动三十头以上的青甲战骑和一百头山岳狼骑!

相较于主战战骑,各种特殊战骑的族群规模发展跨度却更大。

因为生长加速器的影响,红玉鸟已经开始在草场泛滥。棘皮猪每一胎生七八个小猪仔,现在其规模,也超过了五百头往上!

就连巨力兽,也有了十头!

还有蓝翔鸟,成年的都已经孕育了两胎,数量达到了十五只!

最让李铮兴奋的是,食矿兽也合成诞生了,虽然现在数量才三十多头,但随着原材母体、副体源源不断的捕捉,只要金钱足量,通过战骑大厅,其规模一定会得到迅速增长。

各种战骑的长足发展,让李铮这段时间一直是笑容不断。这预示着他手里的力量越来越强,草场的底蕴,越来越深厚。

当然,相应了,系统里的金钱也如流水一般花销出去,现在都快见底了。

除此之外,灵州城的税收政策,也逐渐让人接受。灵州城的下水道建设,也基本完工。

最重要的是,在李伯然老先生的主持下,各乡的书院,也快要落成。最多还需要一个月时间,书院就可以大开山门,传授知识了。

为此,李铮专门让周肥挑选人手,每个乡每个亭的宣传,以达到整个灵州县所有人都知道书院的存在,为招生做铺垫。

就军事力量而言,李铮手底下的所有士兵,合计起来达到五千!

其中,已经有一千五百人满足要求,获得授予甲装,成为精锐兵卒。

这些兵卒非但是训练方面的佼佼者,灵州境内的山贼马匪几乎绝迹,也是他们的功劳。

甚至于周边的羌人小部族,也都收敛了许多。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这些羌人来灵州城做买卖的时候,更规矩了。

而甲装的锻造,产量也越来越高,规模也越来越大。即便已经给军队装备了一千五百套甲装,仓库里仍然还有数百套存货。

而且随着食矿兽的诞生,极耗人力物力的采矿工作,也逐渐显得轻松起来。那三十头食矿兽,每天所产生的次等矿物,比之三百人不吃不喝的劳作都要有效率。

李铮亲眼目睹了食矿兽的采矿过程,那些如同小狗般大小,脑袋尖尖,爪子锋利无比,浑身都长着鳞片的食矿兽,通过嘴里分泌的腐蚀液,配合锋利的爪子,挖掘矿石简直不要太轻松!

它们将粗矿吃下去,拉出来的就是经过一次消化的次等矿物。这样一来,就大大减轻了运输方面的压力——可以提炼同等重量纯矿物的矿石,粗矿的重量和体积,是次等矿物的一倍以上!

因此,只要有足够的食矿兽,采矿的效率,至少要高出人力采矿十几倍以上!若是再将交通问题解决妥当,效率还会继续提升!

如此一来,锻造中心就可以全力开工。李铮麾下的军队,要不了多久,就会全部完成换装,至少做到在装备方面,能够碾压敌人!

一切的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不过眼下,李铮仍然在忙碌奔波个不停。九月底到十月,是种植冬麦的时候。

推广参麦种植就提上了日程。

李铮名下的田产,加上草场附近的土地,现在还剩下将近一万亩。其他的都已经被分配给了凉州各地流入灵州县的流民。

在李铮的计划中,他们都必须要在这个冬季种下参麦。

当然,很多人都不理解,甚至对李铮的推广抱有反感。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没看到利弊之前,任何人对陌生的东西,总是存在着戒备和警惕。

为此,李铮甚至不得不亲自出马,向他们解释,甚至做出保证。

相较于平民百姓,灵州的豪强就是截然相反的态度。

他们基本上都尝过参麦的味道,十分流连于那种美味。同时他们还从周肥口中知道了这种作物的巨大产量,因此怎么可能会排斥?!

自进入九月中旬,护羌校尉府的门槛都快被人踏破了。周肥整天被烦的直抓脑袋,不止数次向李铮诉苦。

到了九月末,参麦的推广工作基本进入尾声。计划中的六万亩种植面积,其中五万亩被李铮自己用掉,剩下的一万亩份额,则散落在了灵州众豪强的手里。

到了十月初,冬麦种植基本完结。

李铮这两个月来的连续动作,荀攸一直看在眼里。

但他从来不说什么,就像与李铮闲聊的时候所言‘也许我不赞同,但我无权干涉’。

正当李铮以为自己可以放松一段时间的时候,周林给李铮传来了一个令人警惕的消息。

驻守在安定郡的韩遂叛军有动作了!

李铮不敢怠慢,一边吩咐周林加紧探查叛军动向,最好能完全摸清楚叛军的意图。接着连忙将麾下一众将领召集起来,商讨对策,分配任务。

大形势下,灵州弱而叛军强。但在各方牵扯之下,李铮相信,即便此番韩遂叛军的目标是北地郡,其出动的兵马,也一定不会太多。

按照李铮的估计,最多不会超过两三万,而且还一定会分兵。

北地郡呈条状,西北东南走向。若从安定出兵,叛军则会兵分两路,一路走东南,一路伐西北。

这样算起来,即便猜测成事实,那么处于北地郡西北部的灵州,最多将要面对的,也不过一万多敌人。

对此,李铮很是乐观。

脑子里一转,就有了决断。

主动出击!

以骑兵为主,步兵为辅,主动走出灵州,分段拦截削弱叛军,最后达到一击而灭的效果。

以张山为青甲战骑统帅,下辖三十青甲战骑。以白狼为山岳狼骑统帅,下辖一百山岳狼骑。以努罗为战马轻骑统帅,下辖三百战马轻骑。

李铮则自领一千二百精锐重甲枪兵、轻步弓手。

至于尚未完成换装的新兵,则留守灵州周边险要之处,以待命令。

至于后勤,则交给周肥周林叔侄二人。不过话又说回来,李铮的军队,对后勤的要求并不是太大。出征之时,每人都携带了一个月的干粮,除非旷世日久的持续大战,一般而言,并不需要专门的后勤队伍。

周林周肥叔侄二人,不过是做一个预备补充,谨防意外罢了。

整个商讨、决议的过程,一旁的荀攸始终看在眼里。等到李铮将所有命令下达之后,才提出随军出征的要求。

李铮想了想,立刻就答应了。

荀攸的真正能耐,李铮还不甚清楚,但李铮相信,有荀攸随军,想必很多时候,都不需要他自己来绞尽脑汁了。

然而让李铮哭笑不得的是,在发兵不过半天时间,最快的山岳狼骑都还没有达到预定地点的时候,前方又传来令人瞠目的消息。

却原来,安定郡的叛军汇合起来之后,除了一部分在安定郡与北地郡交界处按下营寨,作防守态势之外,其余大部分叛军的出兵方向,竟然是东边!

也就是说,韩遂此番动兵的目标,完全不是北地郡,而是大汉朝!

得知了这个消息,李铮和荀攸二人相视无语。

郑重其事,大张旗鼓的对待,换来的竟然是这样的情况。也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无奈。

骑着青甲战骑,荀攸思索着,对李铮道:“眼下虽然态势明了,但李校尉也不可大意。在具体原因未被得知之前,还要防备叛军的声东击西。”

李铮微微颔首。

按捺了几个月的韩遂,突然间用兵,这其中的原因如果不弄清楚,就不好做出准备的判断。

如果判断错误,也许会对李铮自己造成巨大的损害。

当即,李铮便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