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日月山河(八阿哥重生) >

第42章

日月山河(八阿哥重生)-第42章

小说: 日月山河(八阿哥重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一步。
  但他经过军旅历练,加上年纪渐长,也越发沉得住气,见状只是暗自冷笑,乐得看戏,并不吭声。
  大阿哥能忍,三阿哥却不能忍,这种情况,自然要添把柴加把火的。
  他站前一步,从袖中抽出一封奏折。
  “启禀皇阿玛,儿臣有份折子,是儿臣这些时日琢磨的治河心得,请皇阿玛御览。”
  三阿哥胤祉受命署理工部事,倒也下了些功夫去研究的。
  康熙却不命人接,只先问道:“朕不在,太子监国,何不直接呈给太子?”
  三阿哥垂首道:“儿臣十日前已将此折呈上,但太子一直没有批复,儿臣只好直接呈给皇阿玛,眼看要是进了七八月,雨水渐多,治河一事又上了日程,儿臣想,总是早些定下方案的好,也能造福一方百姓……”
  康熙不语,目光沉沉扫过太子,太子连忙跪倒。
  “皇阿玛明鉴,儿臣从未在案头上见过三弟说的折子,必是下人奴才整理时疏漏了!”
  “梁九功。”
  帝王出声,梁九功立时会意,上前接过折子,轻轻放在康熙手边的矮桌上。
  康熙并不急着拿起来看,只以指节叩着桌面,似在思忖。
  其他人不敢打扰。
  西暖阁内只余一片细微的呼吸之声。
  在康熙看不见的角度,其他人若有似无地打量着太子,心中各有思量。
  “胤禛。”冷不防,康熙点了名。
  “儿臣在。”
  “小十四落水的事,是怎么回事?”
  胤禩心头一跳,望向那人,却见他面沉如水,仿佛早就料到自己会被诘问。
  “儿臣与十四弟嬉戏,失手将他推落下水,请皇阿玛降罪。”
  康熙盯着他看了半晌,没有说话。
  胤禩情知此时不能开口求情,否则只会弄巧成拙,便也只好兀自沉默。
  “胤禛留下,其他人都出去。”
  康熙发话,儿子们自然不敢不从。
  太子张口欲言,顿了顿,却还是作罢,起身也出了去。
  走在外头,大阿哥忍不住刺他一句:“太子今日面色不好啊,可是这段时日操劳国事所致?”
  太子冷冷看了他一眼,出乎意料却没有反驳,转身便走。
  大阿哥转头看向胤禩,拍拍他的肩膀,笑道:“有些日子不见,又长高了不少,什么时候跟大哥比比骑射?”
  语气温煦,充满关切。
  胤禩也回以笑容:“大哥别取笑我了,什么时候我能跟着上回战场,才有胆量与你过一过手。”
  大阿哥大笑,又与他说了几句家常,这才走了。
  此时三阿哥等也早就散了,余下十三阿哥还留下来,面带担忧:“八哥,四哥他不会有事吧?”
  十三阿哥自幼聪颖活泼,很得康熙喜爱,但他生母是庶妃,如此反而惹来注目,像十阿哥胤俄这样贪玩逃学而经常被康熙训斥的阿哥,自然瞧他不太顺眼。
  这辈子却因胤禩从中调和的缘故,几个小阿哥关系和缓许多,但他心思细腻的那一面,却在此时体现了出来。
  老九和老十他们贯来没心没肺,康熙一让众人散了,他们便邀胤禩同行,见胤禩留下来,也就先走一步。
  惟独胤祥跟他一起等在外面。
  单就这份心思,也莫怪四哥日后登基对他青眼有加,恩宠备至。
  就在胤禩出神的当口,胤禛已从里面走了出来,他见了两人,明显一愣。
  “四哥!”胤祥上前,扯扯胤禛的袖子。“你没事吧?”
  胤禛摇摇头,又看了看胤禩,心中一暖。“没事,我有些话和你八哥说,你先回去读书吧。”
  胤祥点点头,这才离开。
  “四哥……”
  “皇阿玛收了我的差事,命我闭门思过。”他刚开口,胤禛已经淡淡道。
  胤禩皱眉。“因为十四的事情?”
  胤禛点点头,没有再说话,脸上表情有些飘忽,不知道在想什么。
  十四落水那件事的内情,胤禛从没说过,胤禩也一直没有问,真相如何其实已经不重要,宫里头的人往往看的是结果。
  从小一起长大,又是前生仇敌,这副样子,胤禩不用猜也知道他心情不好。
  “四哥跟我去个去处罢。”
  “既是皇阿玛下了旨意,还是不要违逆的好。”胤禛看着自己被抓住的手腕,嘴里说着拒绝的话,但语意却并不强烈。
  胤禩笑道:“总归还没下明旨,权当出去散心罢了,你跟我走就是。”

  榆钱

  胤禛被他带着兜兜转转,从宫里出来,也不让坐轿子,两人骑着马一路慢行,途经金鱼胡同,直出了崇文门外,再行了半柱香时间,才见胤禩停下来。
  胤禛虽也没少出宫,却从未来过这里,眼看此地鱼龙混杂,人声鼎沸,就先皱了皱眉。
  胤禩笑道:“大隐隐于市,这山珍海味吃多了,也该尝尝清粥小菜,保管不会让四哥失望就是。”
  他既是这么说了,胤禛也不好再说什么,便随他往里走,一直来到一间粗竹竿搭起的小面摊前。
  不过五六张桌子,斑驳陈旧,却坐得满满的,正巧胤禩他们到的时候,其中一桌客人付账离去,胤禩忙拉着胤禛坐下,似乎也不介意桌上的残羹冷炙。
  “老板,来两碗榆钱面!”
  “好嘞,稍等!”
  老板见两人锦衣华服,与周遭气氛格格不入,不敢怠慢,忙拿着抹布过来收拾。
  “你怎么会发现这种地方的?”
  在胤禛眼里,这个弟弟自小跟自己几乎寸步不离,虽说他成亲之后两人见面少了,可也没发现胤禩喜欢到这种三教九流的地儿来厮混。
  “我也是偶然间发现的,想着你没尝过这种东西,带你来散散心的。四哥看他们。”
  胤禛随着他话语所指望去,面摊旁边就是口井,不少妇女提了捅来挑水,五六岁的小孩儿,也跟在大人后面,吮着大拇指,蹦蹦跳跳的模样。
  其中两名妇人,似是因什么事情争执起来,横眉竖眼,吵了几声,周围都是左邻右舍,自然上前劝了,过了会儿,吵骂声渐小了下来,又各自散了。
  旁边还有不少人,吃面的有之,抽着烟袋的有之,都做着自己的事情,没往刚才吵架的两名妇人多看一眼。
  “人生百态,本是如此,有人欢喜,自然也有人伤心,酸甜苦辣,俱都只有自己感受最深,旁人终究也只是旁观。”胤禩笑道:“所以四哥还是要高兴些才好,无论是我,还是四嫂,定都不愿意见你郁郁寡欢的。”
  你自己镇日将心事都埋起来,倒会劝解起别人了。
  胤禛暗哼一声,默默腹诽着,心头倒仿佛真是随着他的话轻快了一些。
  忽而想起他之前眼疾未愈,就为自己的事情四处奔波,又觉得自己确实是过于小家子气了些,难道都到这等田地了,还不允许人家说一句累么?
  难道自己就忘了还要护他一世周全的承诺吗?
  堂堂四阿哥,绝不会承认自己是因为瞧见他在别人面前倾诉心事(说醉话?)而吃醋。
  这么想着,脸上便有些讪讪,所幸一闪而过,身旁那人并没有察觉。
  “你四嫂寻了些膏药,回头问问太医能不能用,可以的话你就拿去敷吧。”
  有老婆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把一些明明是自己做的事情推到老婆头上。
  胤禩点点头,他对这眼伤倒是无甚所谓。
  一来太医早已说过,这伤要好,起码得长期调理,绝不可能是一夕之功。
  二来有了这么点小毛病,就可以借此躲避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只是额娘良妃,却为了他这伤,日日犯愁。
  说话间,两碗热气腾腾的榆钱面上了桌来。
  白生生的面条中,嵌着一片片的榆钱,嫩绿如春色。
  面条里必是又加了些其他的香料,却没有覆盖榆钱本身的香味,看起来便是喷香扑鼻,引人食指大动。
  一口下去,榆钱浅淡的香气弥漫开来,却是咸淡适中,面条弹滑爽口。
  就连胤禛这样的人,也不由露出些许赞赏的神色。
  “市井之中的吃食,倒也有些新奇。”
  胤禩笑道:“那是四哥吃腻了山珍海味,自然觉得它清淡可口,改明儿让你府上的厨子也学学民间的做法,我才好有借口去多蹭几顿。”
  胤禛却似突然想起什么,夹面条的手顿了一下。“有一件事,我忘了和你说。”
  “太子可能在你我身边,安插了人。”
  胤禩一怔之后,倒也不觉得意外。
  这种事情,当年大位之争最激烈的那几年,他们兄弟都没少做过——拼命往对方府上安插耳目。只是现在众人都还小,没想到太子却早已未雨绸缪了。
  胤禛看他神色没什么变化,只以为他还没反应过来,便将那日从平阳归来之后,太子将他单独召去的事情说了一遍,末了道:“具体是谁,我也不晓得,但是那几个人,我都盯着他们一举一动,暂时还没找到破绽,你那边,也需小心些。”
  胤禩自然是应了。
  离此不远的桌子,坐了两个人,似乎起了点争执,其中一个腾地起身,怒声道:“莫非子杰兄以为我是此等坐吃白食之人,恕不奉陪了,告辞!”
  另外一人忙起身拉住他,好言好语相劝,却是刻意压低了嗓门。
  没几下,被拉住的那人又挣开对方,转身就走。
  只是脚步太过匆忙,又低着头,不小心就撞上胤禩他们所在的桌子。
  桌子本也不太牢固,被这么一撞,歪歪一斜,面汤全往胤禩他们身上倾倒。
  胤禛眼尖,拉住胤禩就往后躲,饶是如此,袖子也被淋湿了一大片。
  那人撞了桌子又被凳子绊倒,挣扎着起来,满脸通红,对着胤禛他们连连作揖。
  “对不住对不住,兄台这衣裳多少,我赔!”
  “你赔得起吗?”后面追上来的人,那个子杰兄嗤笑出声。
  胤禛二人装扮气度都与这里格格不入,那人自然也是个有眼色的,思忖片刻,顺势拱手道:“在下张宏,字子杰,他弄湿的衣裳,在下会照价赔偿,不知两位贵姓大名?”
  撞翻桌子的人却讷讷站在一旁,被那句“你赔得起吗”堵得半晌作不得声。
  胤禩看了他们一眼,见胤禛没有敷衍的欲望,便随手拱了拱:“我叫应八,这是我兄长,两位可是来参加大比的?”
  大比就是乡试,三年一回,在各省省城举行,此时是五月,乡试一般定在八月,故而也称秋闱。
  许多人因路途较远都提前来到,或寄住于亲戚家中,或下榻于客栈旅店,以便能够静下心来专心备考。
  张宏本是有心搭讪,见这兄弟二人锦衣玉袍,若不是出生富庶商贾之家,就是官宦世族子弟,但若是官宦子弟,又怎会跑到这种偏僻地方来吃面,想来定是前者。
  士农工商,自古商人地位最低,他这未来的举人,怎么说也比商人之子要高贵许多。
  这边张宏正打着如意算盘,盘算着要如何与这两人结交,那边胤禩就开口询问,怎能不令他大喜过望。
  “正是,我看两位公子器宇不凡,可也是来参加这次乡试的?”

  识才

  胤禛不说话,自然是由胤禩出面。
  他看了胤禛一眼,笑道:“我等是京城人士,世代经商,今日只是随意出来走走。”
  话虽如此,两人身上却全无寻常商人市侩习气,说是大家公子倒更像一些。
  张宏有心结交两人,便须扯上一面大旗,他拉过那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