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日月山河(八阿哥重生) >

第50章

日月山河(八阿哥重生)-第50章

小说: 日月山河(八阿哥重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胤禩微微皱眉,道:“这是个烫手山芋。”
  盐商在当地与官员勾结,早是地头蛇一般的势力,别说钦差大臣前往,就算是皇阿哥去,他们也未必会惧。
  胤禛嘴角扯开一个讽刺的弧度。“不烫手又怎会引起轩然大波,这次如同平阳一般,都是吃力不讨好的差事。”
  胤禩想了想,笑道:“船到桥头自然直,四哥不必担心。”
  两人又说了几句,胤禛方才告辞离去。
  他刚出府,高明便上前道:“主子,当初我们赎下的陈平陈颖两姐弟如今尚寄住佟府,以前爷尚未开府还好说,如今……是否该派个人去把他们接过来?”
  胤禩点点头,若不是高明提醒,他倒忘了这茬。“我写个帖子,你派人连同礼物送过去吧,就说多谢佟府多年来对这二人的照顾,找个合适的时间将他们接过来。”
  高明一愣。“佟府一门显赫,佟中堂位高权重,您是不是……”亲自前往比较好?
  胤禩摇首。“你不用管,照我说的去做就好。”
  京城。
  佟府。
  隆科多尽管在笑,笑容却有些僵硬。
  待来人一走,立时将手中信笺摔至桌上,愤愤道:“岂有此理!”
  “居养体,移养气,我教你的话都忘了?”声音自门口传来,隆科多面色一整,起身道:“阿玛。”
  佟国维步履闲适地走进来,瞥了他一眼,这才落座。“这是怎么了?”
  “阿玛您看看,”隆科多将手中书信递过去。“把人寄放在我们这五六年,说要回去就要回去,当我们这成什么了,就算是皇阿哥,亲自前来也不为过吧,居然派个奴才就来了!”
  佟国维接过书信看了一会,拈须点点头。“八阿哥是个稳妥人。”
  “阿玛!”
  佟国维摆摆手道:“人是当初八阿哥救的,这事连皇上也知道,他要回去,没什么不妥,但他要是亲自前来,反倒就不妥了。”
  隆科多一愣。“此话怎讲?”
  “要两个奴才而已,犯得着皇子前来拜访么,朝堂上下正为了江南查盐商的差事而闹起来,这会儿八阿哥上门,放在有心人眼里会怎么想,太子会怎么看,万岁爷又会怎么看?”
  隆科多皱眉。“八阿哥不过才十多岁,怎么可能想得如此深远,儿子看他倒有可能是自持身份,阿玛多虑了吧。”
  “是与不是,你我静观其变。”
  佟国维微眯起眼。“诸子封爵,是万岁爷对太子不满的一个征兆。”


  人选

  “姐!”陈平掀起布帘走进里屋。
  自从他成了隆科多伺候起居的小厮,两姐弟生活就起了些变化,连带着吃穿用度都提了上来,又比府中同样位份的其他下人要好一些。
  “回来了。”陈颖起身为他倒了杯水,又替他掸去衣上尘土。“怎么毛毛躁躁的,都多大的人了!”
  “姐,有个大事!”陈平灌下一大口水,急着开口,差点呛到。“据说八阿哥来要人了,管家让我们收拾收拾,过两天会有人来接我们。”
  “嗯。”陈颖面色平静。“我来收拾好了。”
  “姐!”陈平急道:“难道你真想去吗,佟府对咱们不错,俸钱也不少,眼看着三爷就要重用我了,不若我去和管家说,让我们留下来……”
  “平儿!”陈颖打断他,脸上露出责备之色。“当初我们流落到这里,身不由己,退一步就是万丈深渊,指不定有什么下场,八阿哥将我们救下,能让我们在这里过了几年平静的生活,已经是天大的造化和恩惠,做人怎能不知恩图报?”
  陈平被长姐难得的严厉噎了一下,讷讷道:“去了八爷府,日子肯定不如在这里舒服,到时候只怕要做些苦役杂役,我不舍得姐姐受苦……”
  陈颖叹了口气:“别说了,好好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主子让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哪里不是活着呢。”
  翌日八贝勒府那边就来了人,说来接姐弟二人。
  他们到佟府时,本就是以寄住的身份,并没有签下卖身契,这一走倒也方便,他们没什么东西要带,陈颖只带了两个小包袱,里面装些换洗衣物,与陈平一起,跟着来人,走了约莫半柱香时间,这才到达目的地。
  陈平抬眼一见府邸横匾雕饰,皆不如佟府华丽大气,一颗半忧半喜的心就先冷了几分,又随着来人去梳洗安置,一路看到奴才仆役,似乎比佟府都还少上许多,终于沮丧下来。
  相比之下,陈颖目不斜视,对方说什么,她就做什么,没有半个多余的动作。
  “姐!”两人梳洗完毕,据说八阿哥要见他们,先在偏房小屋里等着,屋里只剩两个人,陈平忙凑过来,想说些什么。
  陈颖却摇摇头,明显不愿多话。
  陈平正想使出平日耍赖的功夫,门咿呀一声,进来一个人。
  “你们就是陈平陈颖?”高明有些不明白,他并没有看出这两姐弟有什么特别之处,更不知道为何自家主子对当年顺手救下的这两人念念不忘,还要见他们。
  “小女陈颖,这是舍弟陈平。”陈颖福了福身。“请问这位大人如何称呼?”
  “我是府中总管,姓高。”还算知礼。高明点点头。“跟我走吧,贝勒爷要见你们。”
  “有劳高总管了。”陈颖上前几步,从袖中掏出一小锭银子,放入高明手中。
  陈平心疼不已,却不敢开口,只是脸上不舍神情已是明显。
  高明一笑,将银子还给她。“不用给我这个,走吧。”
  陈颖一愣,忙跟上他。
  三人穿过庭院,来到书房外。
  高明放缓了脚步,轻轻叩门。
  “高明么?进来吧。”里头传来的声音,与陈颖印象中那个小孩儿大相径庭。
  两人随着高明进屋,想起一路上高明交代的礼数,忙跪下伏倒。
  “都起来罢,抬起头来。”
  陈颖抬起头,只见一名少年坐在高脚茶几旁,桌上摊着本翻开一半的书,而少年白衣尔雅,面容浅淡温和,气势并不凌人,却让人不容忽视。
  胤禩扫过二人神色,淡淡道:“当年我救下你们,却还没开府,不好把你们带着,日后你们就此安置下来吧,我这里没什么规矩,只要守礼安分即可,其他的高明自会与你们说,以后若有事情也可以找他。”
  两人齐齐应是,胤禩没什么要说了的,便让他们先下去,独留下高明。
  “爷,这两个人并没有什么出奇,爷为何特地召他们来见?”高明与胤禩情份不同寻常,这话也就他能开口问。
  胤禩道:“当初救下他们,也是一时兴起,现在觉得这陈颖倒是可造之材。”
  一个女人?高明骇笑道:“爷……”
  胤禩只是一笑,并没有多作解释,只让高明安排下去,陈颖跟着做些照顾花草的琐碎细活,陈平则去马厩伺候马匹。
  这一日养心殿内,康熙大发雷霆,却是因为另一件事。
  “山西山西!怎么每次出事都在山西!”
  康熙将手重重地按在奏折上,冷笑道:“朝廷俸禄,就养出这样的好官,平阳事毕,刚处置了个噶尔图,又来了一个温保!”
  屋内寂静,无一人吭声,众人垂首肃立,装聋作哑。
  康熙似乎突然想起般,愈发震怒:“这温保,朕记得他还是内阁学士出身,下放山西,即使如此,应该知道朕平日爱惜百姓之意,却居然还将百姓逼至逃入山中,实在该杀!”
  说及最后一个字,已是咬牙切齿,恨之入骨。
  众人忙跪下。“皇上息怒!”
  “胤禩!”
  “儿臣在。”
  “江南盐商一事,由你去查明之后据实奏报上来!”
  众人一愣,俱没想到康熙话锋一转,却是提起这件事来。
  太子暗暗攥紧了手心。
  大阿哥不动声色。
  三阿哥幸灾乐祸。
  四阿哥微微皱眉。
  胤禩道:“儿臣遵旨。”
  江南历来是富庶之地,自然也是官场腐败之地,到江南就任的官员,十有八九都不能善始善终,饶是如此,依旧有无数人前仆后继,栽倒在江南官场上,可见风气如何。
  上辈子胤禟经商,在江南也有几个门人,孝敬丰厚,胤禩也对其中的门门道道有所了解,这些盐商财大气粗,除了本地人情脉络广阔,在京城也必定有所倚仗,指不定就是哪个铁帽子王的门人奴才。
  去江南不同于去平阳赈灾,如果说平阳官场只是害虫,那么江南官场就是硕鼠。
  “你可需要带上什么帮手?”
  胤禩垂首:“轻装简行,一人一马即可。”
  康熙想了想:“这样吧,你带上两个得力的侍卫,朕再指个人与你同去……”目光扫视一圈,落在佟国维身上。“就隆科多吧。”
  佟国维心头一跳,随即暗自苦笑,却也还得磕头谢恩。
  “奴才代犬子谢万岁爷隆恩。”
  江南巡查人选既定,康熙交代一旁侍笔的内阁学士:“拟旨,将温保革职,着倭伦补山西巡抚缺,即日起赴任。”又望向胤禛。“老四,你去过山西,熟悉那里的情况,便再去一趟,协助倭伦处置此事,若蒲州百姓仍旧不肯归顺,便拿了温保的脑袋去平息民愤!”
  凛凛杀气,溢于言表。
  胤禛肃然道:“儿臣遵旨。”
  康熙的心情不痛快,众人自然也没好过到哪里去。
  太子本想反对胤禩前往江南,但一看老爷子的脸色已经铁青,到了嘴边的话也没敢开口。
  又说了几句,康熙便揉揉额角,让人都退了出来。


  江南

  若是可以选择,胤禛当然不会希望去山西,江南历来贪腐严重,官官相护,要查出点什么很难,把人拖进泥潭中却是容易得很。
  他虽然知道胤禩少年老成,行事谨慎,但再怎么沉稳,毕竟也才十几岁,身边带的两个侍卫,再加上一个隆科多,又都是没有出过京的,能耐再大,也压不过地头蛇。
  “……若是发现不妥,不要鲁莽行事,先让人报京城,请皇阿玛决断,你单身在外,形势凶险,他们一旦被逼急了,就算你是阿哥,也不会放在眼里的。”
  从宫里出来的一路上,两人并行,胤禛絮絮叨叨嘱咐了许多,胤禩知他好意,平日也难得见这冷面冷心的四哥对别人也如此假以辞色,心中一暖,只是笑着倾听,并不插话。
  待他说完了,才笑道:“四哥放心吧,怎么说我也是钦差名义出巡,那帮子人心里再怎么想,面上功夫也得做足了,否则我一本参到皇阿玛面前,就能让他们吃不完兜着走。”
  至于私底下的手段,还指不定谁暗算了谁。
  胤禛没有说话,心道胤禩怕是还没想到其中更深的一层。
  江西之事,皇阿玛已有定论,他不过是去协助,量那倭伦新官上任,也不敢不从严处理。
  但两淮不一样,江南盐税占了天下税收的三分之一,其中又以扬州为最。
  明末清初时局动乱,江南民生凋敝,但到了康熙初年,由于政府采取官督商引的政策,即盐商需要到盐运使衙门购买盐引,凭盐引到指定盐场向制盐散户买盐,再运到扬州等地销售。盐商们往往在两淮等地拥有专卖特权,而盐业又是暴利行业,盐商往往能够通过借故抬高盐价,压低收价,以大桶替代规制中桶来收盐等手段来攫取巨额银两。
  另一方面,两淮盐运使是太子的人,两淮盐商中也有年年给太子上缴孝敬银两的,两淮官员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