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朱元璋-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达知朱元璋所料多中,因已派薛显率五千骑兵去受降,便拥兵坐镇,静观其变。
几天后,张良臣果真动手,夜袭薛显营帐。薛显负伤逃还,张焕被俘。
徐达闻变,感概对诸将说:
“皇上明见万里之外,果是神人。今日之事,果如谕旨预料。但良臣叛变,只是自取灭亡,吾与诸公当戮力剪除,决不让他的阴谋得逞!”
穷追猛打,西征北撵,务置元帝于死命(2)
于是调集傅友德等各支人马四面包抄,攻打庆阳。
扩廓帖木儿急派兵相救。徐达围城打援,将其击退。庆阳城中久困绝粮,至煮人肉汁和泥充饥。张良臣部将开城投降。良臣父子投井被捞出,腰斩示众。
陕西至此平定。
。 想看书来
常遇春死了,李文忠崛起了(1)
此时的元顺帝军虽败,心不死,日夜妄想复辟,见北平无重兵防守便命万骑南下,偷袭通州。
朱元璋早就防他这招,立即派使者飞马令常遇春回师北平,以李文忠为偏将军,率步卒八万,骑兵一万,直捣上都。
元顺帝北逃沙漠,北平转危为安。
谁知常遇春自开平班师,行至半路,突患暴病,死于军中,年仅四十岁。
常遇春,字伯仁,怀远(今属安徽)人。为朱元璋手下第二员战将,南渡长江,冒如雨矢箭跳上采石,立下第一大功。其后战鄱阳,攻武昌,扫平东吴,大败元兵,南征北伐,所向无敌,号称“常十万”。对朱元璋忠诚无二,令无不从,言无不听,极受朱元璋器重。在北伐时突患暴病,死于军中。朱元璋极为悲痛,亲自吊祭,并追封为王。
消息传到南京,正在批阅奏章的朱元璋惊得手中之笔掉落奏章上也不知晓。怔了半晌,那泪水才断线珠般掉落下来,将奏章全都染湿了。
他哽咽着说:
“此天弃我也,此天弃我也……”
常遇春是朱元璋手下仅次于徐达的开国元勋,骁勇善战,所向无敌,深得朱元璋倚重。他自己曾说,能率十万之众横行天下,故人称“常十万”。
他自跟从朱元璋后,战采石,战鄱阳,攻武昌,攻东吴,南征北战,屡立奇勋,且又对朱元璋忠心耿耿,令无不从,言无不听。
他打仗喜杀人,常以此为乐。朱元璋训斥了他几次,他便改过自新,到攻克赣州,竟能勒兵不妄杀一人,朱元璋知道后大为欣喜,连连表彰。
而今天下未靖,先折大将,且对功臣封赏在即,他却撒手逝去,叫朱元璋怎能不痛哭流涕。
他亲至常遇春的鄂国公府吊唁,追封他为开平王,厚赐金帛给其家属。
李思齐、张良弼兄弟,降的降,死的死,元朝大将只剩下个扩廓帖木儿还拥重兵驻扎宁夏,不时派兵东侵,边境守军日夜难得安宁。
刘伯温分析天下形势,向朱元璋奏道:
“陛下,不可轻视扩廓,此人真是将才!”
朱元璋深以为然,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冯国胜、邓愈为副将,统兵再次征讨。
他否决了关于直取元主,让扩廓帖木儿失势而自降的见解,认为这是忘近而趋远,失缓急之宜的下策,提出了兵分二路,以徐达出潼关,自西安捣定西以取扩廓,而以李文忠出居庸关北追元主,使彼此自救,不暇应援。
徐达大军节节胜利,并在定西沈儿峪口,与扩廓帖木儿展开了一场数十万人的大战。
扩廓是个精于用兵的沙场老将,他派数千精兵偷偷地从东山穿过小道而下,突袭明军东南营寨。守将胡德济惊慌失措,部下溃散。
徐达闻报,亲自带兵出击,打退元军,并斩杀几名守营的将校,才稳住阵脚。
第二天,重整队伍,挥师出击,激战经日,终于在一片坟场上大败元军,擒获其王、公、平章等要官一千八百余人,士卒八万,马五千余匹,扩廓帖木儿仅携其妻子逃遁。
于是,河州以西吐蕃、乌斯藏等部皆闻风来归,西北得以安定。
李文忠率十万东路军越过野狐岭,连败元军,在北进途中俘获元军报丧的信使,知元顺帝因患痢疾不治病故,便驱军日夜兼程,急速进发。
两天后,与元军遭遇,激战败之,并攻占应昌,俘获元顺帝之孙及蒙元后妃、宫人、诸王、将相数百人,部众五六万人,搜得宋、元玉玺,宝物及驼牛马羊。
这时的李文忠,年仅三十一岁。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又把他收为义子,不仅让他学武,更注意让他读书识字,学习儒家经典。后来李文忠又拜著名学者范祖干为师,学习经史及诗赋。
从军后,他喜与儒生往来,幕下常聚集着一批儒士,为他出谋划策,讲经论文。
他作战英勇无畏,敢斗敢拼,又熟知韬略,指挥若定,颇有儒将气质,大将风度。
常遇春死了,李文忠崛起了(2)
他二十岁即独当一面,镇守严州,统一指挥浙西事务,牵制住张士诚数十万兵力,免却朱元璋南面之忧而能集中精力与陈友谅争雄。
如今,他又在西征北讨中崭露头角,显示了杰出的军事才干。
大封功臣又猛揭阴私,两手树威,两手都很硬(1)
洪武三年(1370年)十一月。
南京城里,一片喜气洋洋,城中四座牌楼都张灯结彩。西征将领家中皆采办货物,洒除清扫,男女老少都换上新衣,好似过节一般。
最忙的要数工部,一群官员坐镇铸铁工房,指挥工匠们浇铸铁券。
原来西征大军即将凯旋。
十一月初七日,内臣跪奏征虏大将军徐达、左副将军李文忠等班师还朝,还有半日路程即可抵京。
朱元璋传旨,叫城中文武百官随他到龙江关欢迎。
远远见到徐达等诸将的旗号,正在坐等的他即率百官迎上前去。徐达、李文忠、邓愈、汤和、傅友德等西征将领慌忙滚鞍下马,抢前跪拜在地。
朱元璋满面笑容,一一将他们搀扶起来,个个慰问几句,然后一手拉着徐达,一手携着李文忠,与他们说说笑笑,一路步行入城,给了他们最大的脸面。
四天后,依司天监早已择好的吉日良辰,举行隆重的仪式,分封功臣。
朱元璋知道,手下文武大臣早就盼望着这一天。早已将楚汉相争的历史弄得烂熟的他,也知道只有厚赐这批替他驰驱疆场,夺取天下的功臣才能稳坐江山。项羽失败,就是因为他把玉印摸得边角都圆了,也舍不得分封诸将。汉高祖利用人心的贪欲,不断给功臣们好处,所以夺得了天下,坐稳了江山。
他也读过《韩非子》,对他教人主以赏罚作工具来导制群臣的论述极为欣赏。韩非子说:人主导制其臣,只用刑德二柄即可。杀戮谓之刑,庆赏谓之德。
朱元璋早就洞悉人心的弱点,深谙利用之道。故对韩非子说的人臣“畏诛罚,而利庆赏”,及“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的教言击节赞赏,并将赏罚“二柄”运用得极其纯熟,得心应手。
朱元璋登基做皇帝后,大宴功臣,封官授爵,颁发免死铁券。
大明开基,他就想大封功臣,只因天下未平,诸将尚在征战,功过尚不好统计,便拖了下来,而先分封诸子为王,在其封地建立王府,设置官属,统领兵马,位仅次于皇帝,替他分守四方。
不过,为杜绝汉朝分封之祸,他又采取分封而不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的办法。王府之外,便归各级地方官吏统治。
现在,天下粗定,分封功臣势在必行,他不再迟疑,决定把分封作为赏罚“二柄”并用的手法,立即施行。
分封的办法他早已成竹在胸,从建立君臣尊卑有序,防止左右上下纷争出发,他依诸将功劳大小,分为三六九等,依次封赏,并先令工部和礼部仿古制制作铁券。
因铁券古无定制,他叫人打探得台州一钱氏百姓家中藏有唐代赐予吴越王钱镠的铁券,特遣使取来作为样式,经他确认后,参照仿制。
他下令制作的铁券其状如瓦,分为七等,公二等,侯三等,伯二等,高宽尺寸依次递减。
外面刻着各人的履历,记录他们的功劳。中间镌着免罪减禄之数,以防其过。所有的字均嵌以金。每副铁券均分左右。左边的颁给功臣,右边的藏于内府。有事时则合之以取信,以防后代假冒。
他还命大都督府和兵部录上诸将功绩,吏部定勋爵,户部备赏物,礼部定礼仪,翰林院撰制诰。朝廷齐动,把这次分封功臣弄得极其风光。
十一月十一日,洪武帝早早登临奉天殿,皇太子、诸王陪侍,右丞相李善长,左丞相徐达率文武百官列于丹陛左右,恭听圣命。
分封仪式开始,朱元璋满面肃穆,讲述分封宗旨:
“汝等都听朕之命令:朕今天定封行赏,非行己私,皆是仿照古代帝王之典,筹备了两年,只因征战未息,故延至今日才颁行,望汝等知晓。”
他停了停,加重了语气,说:
“回想创业之初,群雄并起,其时有心于建功立业者,往往无法驾驭部下,故都未成功。朕本无意夺有天下,今日成此大业全赖天地神明的护佑,非人力所能致。不过自起兵以来,诸将从朕披坚执锐以征讨四方,战胜攻取,其功岂能忘却!今天下既定,故报各位以爵赏。今天的爵赏次第,皆朕所定,至公无私。”
大封功臣又猛揭阴私,两手树威,两手都很硬(2)
他又停了停,突然一声大喝:
“御史大夫汤和!”
汤和慌忙出班,跪倒在地。
“你与朕同里巷,从小相从,南征北战,屡立战功,但你嗜酒妄杀,不遵法度,故功减一等!”
汤和吓得魂飞魄散。他知这只是面子上的话,骨子里朱元璋还记着他十五年前镇守常州时因酒醉说过的那句“坐屋脊,左右倒”的牢骚话。他曾为此后悔终生,时时小心谨慎,希望将功补过,朱元璋却依然不饶,他有何法?心中有苦言不得,只叩头道:
“皇上至公无私,小臣服罪!”
朱元璋挥手叫他归班,又叫出赵庸:
“你从李文忠取应昌,舍生忘死,功劳不小,然而你放纵奴婢,废坏国法,其过非细!”
赵庸吓得脸都白了,只知不断磕头。
“廖永忠!”
心怀鬼胎的廖永忠被朱元璋这一声呼喊吓得浑身一抖,慌忙战战兢兢地跪下。
“你兄弟率巢湖水师来投,从朕渡江,统领水师,屡立奇功。鄱阳大战,奋勇忘躯,与敌舟相拒,头盔俱裂,朕亲眼所见,可谓奇男子。攻打武昌,又立新功,朕亲作朱红大书‘功超群将,智迈雄师’匾额赐你。平八闽,取两广,你独当一面,摧坚抚顺,安顿民生,不杀不掠,开仓赈贫,功劳显赫。凯旋之日,朕命太子率百官到龙江关迎接,可谓恩赏有加。可是,你却派相好的儒生来窥探朕的意向,以邀封赏,你知罪吗?”
廖永忠浑身冷汗直冒,叩头如捣蒜,连连说:
“臣知罪,罪该万死!”
原来廖永忠以为他瓜步沉舟,弄死了小明王,替朱元璋干了件泼天大事,立了盖世奇功,总想以此邀宠请赏,这恰恰犯了大忌,事关皇帝隐私,是千万触及不得的。他虽是军事奇才,却是政治白痴,偏偏要在此事上做文章。
大封功臣前夕,他找到在朱元璋面前十分得宠的杨宪,让他去探试一下皇帝对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