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三国以后有几国 >

第8章

三国以后有几国-第8章

小说: 三国以后有几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皓,就好比那个食盘;刘禅就是一只贪嘴的老猫;至于刘永,则是一条鱼,而且是一条很腥很臭——很该死的鱼。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可你说有错的究竟是蛋?还是苍蝇?

  在成为皇帝之前,十几岁的刘禅,他与刘永、刘理,或者说这些孩子的母亲——刘备的新近枕边人们(刘永、刘理为异母所生,但没有记载究竟为何人)究竟有过怎样惊心动魄的争斗呢?能引起后来刘永“至不得朝见者十馀年”的可悲结局,这种“不到黄泉誓不相见”的仇恨,想必不会太小。但因为蜀汉的史籍资料实在少得可怜,详情究竟如何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单凭刘禅“后主稍疏外永,至不得朝见者十馀年”这股狠劲判断,恐怕此事件造成的结果同样不愉快,同样的非比寻常。因为连刘永、刘理的生母资料——刘备最后那些女人们的资料,都压根没有被《三国志》收录。

  若按照吴懿之妹(也就是后来的长乐宫穆皇后)嫁与刘备为妻后生下刘永、刘理兄弟的说法(参照《三国演义》)去判断,还有一件更恐怖的事情——那就是陈寿以“失其行事,故不为传”为名,甚至没在《三国志》中为吴懿立传。

  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是否吴懿兄妹,在对刘禅及刘永或刘理的皇位继承问题上有过激烈斗争呢?

  乃至于在《三国志。邓张宗杨传》最后,没有立传那些人的简短记录中,才能找到关于吴懿的只言片语——“后主世,稍迁至骠骑将军,假节,封绵竹侯”,一个曾在刘备在世时贵为车骑将军的吴懿,在刘备死后被后主刘禅稍迁至骠骑将军记录便戛然而止,甚至连能够立传的历史资料都没有流传下来。恐怖啊,真的只是资料丢失吗?一个国家能糊涂到把自己国防部部长的资料都丢失了?实在难以想象其中的开始与终结过程。

  再从《三国志》中有限的线索推断。身为骠骑将军吴懿之妹,贵为蜀汉国母,被封皇后,后来更成为皇太后的吴夫人处境看则显得更加奇怪。因为《三国志。二妃子传》中提到这位活着当上国母的人时,竟然只是一笔带过,介绍语句之少比那早已死掉的甘夫人更有不如。乃至于压根没提到过她究竟有没有生过孩子,刘永、刘理与其究竟有没有关系。

  我们只见《三国志&;#8226;二妃子传》中在记录到“后主即位,尊后为皇太后,称长乐宫。壹官至车骑将军,封县侯”一句时,突然便话锋一转,直接就写“延熙八年,后薨”——“蜀汉皇帝刘禅继位8年以后,太后死了”。

  死了?怎么死的?病死的?老死的?——还是被杀死的?

  一个堂堂蜀汉皇太后就这么没了,而堂堂《三国志》中竟然就只留下这么一句“后薨”;至于他兄长吴懿则连交代都不曾交代,不免令人联想到吴懿兄妹结局之惨淡。

  由于蜀汉历史极度匮乏,我们不得而知事情的本来面目。但从吴懿兄妹条件允许的遭遇上分析,他们极有可能遭受到类似东汉大将军何进兄妹那样的命运——甚至于还有所不如。

  无论事情是怎样发生的,但总之这场*的最后胜利者依旧是刘禅,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刘禅决不是我们表面上所看到的那么简单的人物。

  至少,他让某些蜀汉重量级人物——悄无声息的从三国历史中蒸发掉了。 。。

第7节 这年头,收藏IQ也会贬值的
从前几回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刘禅并非完全的昏聩无能之辈。他非但不是那种养尊处优,游手好闲就混成皇帝的二世祖,而且更可能曾亲自参与,乃至亲自策划过蜀汉夺嫡之争,并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刘禅同志从出生到青年的那些日子,也正是刘备夺取荆州,夺取益州,登基为皇的日子;也正是蜀汉政权扩充最快,人际关系最混乱,势力关系最复杂的日子。

  他眼看着自己的父亲,从小小的左将军,挂名“皇叔”,到蜀汉天子。又眼看着请求他父亲帮助的刘璋、张鲁势力,从求助者,到被所谓的“援军”消灭。他眼看着自己的父亲的嫡亲长子刘封(分析见前文,存疑),只因为‘莫须有’的罪名,便被勒令自裁。

  自幼丧母,父亲四处征战,从没感受过亲人温暖的刘禅。耳濡目染的是权谋,四周充斥的是阿谀,面对的是如刘备嫡长子(推论结果,存疑)、孙夫人、吴夫人(指刘永之母,存疑)、刘永、刘理等皇族的不断挑战。对于任何一个常人而言,在这种环境中无外四种结局:1、自强 2、自暴自弃 3、疯掉 4、死。

  而年幼的刘禅,没有自暴自弃、没有疯、更没有死;显然他走的是自强之路。而王者的自强之路,却从来是踩着别人的尸骨开创的。

  刘禅自幼失母,所以他要忍耐,要冷静对待周遭事物,而没有跑去母亲怀中撒娇的可能。

  刘禅自幼与父亲聚少离多,所以他要忍耐,要靠自己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而不是凭借父亲的言传身教。

  刘禅面对父亲的妻妾们,同样需要忍耐,因为他自己的母亲已经不在了,如果不与这些“后妈”打好关系,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让他生不如死,让他知道什么叫“小白菜,地里黄”。

  刘禅面对他的兄弟时,更加需要忍耐,因为汉朝以儒治国,“孝悌”是必不可少的。身为皇位第一顺序继承人的他如果轻易丢掉这一点,就如同丢掉了皇位。

  忍耐、忍耐、再忍耐。

  我相信刘禅的政治手腕,也是在这时开始形成的。一种可能不如他老爹成熟,但是足够保护他自己,让自己登基为皇的政治智慧,一种忍耐的艺术——韬晦之术。

  这是一种护身有术、兴国无方的权谋之术,这是一种消极手段中的积极手段。

  直到后来,刘禅终于盼到刘备死了……不,是先皇大行,刘禅勉为其难的登基为帝了。

  于是乎,蜀汉再也没有史官了,刘永被放逐到边荒之地了,而吴懿兄妹(存疑),还有很多根本没被历史记载过的人,都莫名其妙的湮灭了。

  刘禅执政了,遵循其父“汝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的交代,兢兢业业地做个守成之君,任凭诸葛亮“鞠躬尽瘁”。

  虽然刘禅曾被诸葛亮评价为“甚大增修,过于所望”,虽然曾被评价为“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却不见他自己有过什么创新举动,只是一味的任凭诸葛亮做主。

  其实,正如当年小霸王孙策所说“昔管仲相齐;一则仲父;二则仲父;而桓公为霸者宗。……我能用之;其功名独不在我乎!”。君主的个人能力固然重要,但善于用人则更为重要,甚至可说弥足珍贵。皇帝并不一定要成为专业人才,皇帝需要做的是,是让专业人才来辅佐他。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说起来轻巧无比,古今中外能做到的又有几人?

  而刘禅,却在诸葛亮在世前做到了这些。至少——他在表面上做到了。

  但若据此说刘禅聪明,甚至于称其明君,那也是没有立足点的。关键性问题统统在诸葛亮死后暴露无遗。

  正如齐桓公在管仲死后被“三小”(指宦官竖刁、名厨易牙、卫国叛臣开方)所害,齐国迅速衰败,甚至于连齐桓公的尸体都没人收敛,丢在一间小黑屋任凭蛆虫满地一样。

  刘禅在诸葛亮死后,也迅速失去了那些人生的光辉点,逐步走向*,走向末路,走向毁灭。

  因为他和齐桓公很像,己无能,唯善用人而已。

  己无能,唯善用人的好处,在于得其人则无往不利,自己不会去干扰对方,不会出现“外行管内行”的闹剧。而己无能,唯善用人的坏处,往往就在于无人可用时,自己则一筹莫展——甚至于闭眼等死。

  前面已经说过,刘禅有政治手腕,他的政治手腕就在于能“忍”,在于“忍”而后发,在于善于“韬晦之术”。

  但是,这自幼没有体验过民间疾苦,更没有帝王驭国之术的刘禅,他所有的也只是韬晦罢了。

  我也说过,韬晦只能自救,而不能兴国。其关键原因,不在于“韬晦”的畏缩忍让,而在于韬晦之术的关键“和光同尘”上。用此术者先要“同尘”,也就是随波逐流,而人一旦随波逐流,就往往失去了“和光”的希望与能力。

  “当惯乞丐懒做官”。装孙子装得久了,很容易变成真孙子。

  刘禅在对付刘家皇族时,可以韬晦。在对付满朝文武时,也可以韬晦。乃至于在对付一代名臣诸葛亮时,一样可以韬晦。但刘禅所犯的最大错误,就在于诸葛亮死后,朝堂一时无人,姜维、蒋琬、费祎等辈皆无诸葛亮之能的情况下,他还在韬晦——对自己韬晦。

  对自己韬晦的结果,往往只有一个,令自己染上政客最常见的顽疾“麻木不仁”——一种症状类似于末梢神经坏死的怪病。

  他开始扩充内廷(找小老婆),宠信宦官(黄皓等人很会哄他开心),他游戏于宫廷之内,荒唐于朝堂之上,而置黎民社稷于不顾。他似乎是觉得这样以前行得通,现在也一样行得通,只不过自己更自由了些。却忽略了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他的丞相诸葛亮已经不在人世了,更重要的是,自己身边还没有人能取代他。

  就算刘禅真如后世李密所讲,有齐桓公之才;但管夷吾死了,小白又还能折腾多久呢?

  “素丝无常;唯所染之”,陈寿在《三国志。后主传》中一语道破天机。决定刘禅命运的仿佛不是他自己,而在于别人是否用正确的方式来教导他。他身处逆境则自强不息,身处顺境则自甘堕落;有诸葛亮辅助则为一代令主,有黄皓教唆则为一代昏君。

  江山社稷对于自我韬晦到已然麻木不仁的刘禅来说,与其说是使命,更像是种游戏,一种任凭伙伴与对手游转周旋,而自己置身事外的游戏。

  直到炎兴元年(公元263年),这个游戏终于被迫结束了。在施展了最后的韬晦手腕,为世人留下“乐不思蜀”这最后的精神文化遗产后。刘禅及他的血脉,也即将永远的淡出蜀汉,也即将永远的淡出这个世界……

  关于刘禅的介绍,到此暂且告一段落。至于蜀汉灭亡具体过程会归结到晋国兴起部分,下文开始我们来介绍三大败家子其二“堕落的明主”——曹睿。

第8节 天才家族
在介绍曹睿之前,我准备先简略介绍一下老曹家的人际关系。

  作为历史悠久的太监……不,是官僚世家。老曹一族自打曹操那独家冠名的祖父曹腾辈开始,就没出过省油的灯。

  放眼古今,有几个中国将军没读过曹操注的《孙子兵法》?(还有一种说法更恐怖,孙子兵法干脆就是曹操借孙武之名写的)有几个帝王敢说自己的军事才能凌驾在曹孟德之上?没有曹操,可能现在很多人连“孙武”是谁都不知道,因为现在看到的《孙子兵法》大体上都是被曹操这厮注过的……

  放眼古今,有几个中国文人没读过“三曹”的诗词文章?曹操、曹植、曹丕,这史上最牛的父子档文人组合一亮,试问谁家敢不服?历史上唯一能抗衡的父子兄弟组合还要从汉末熬到北宋,也就是等到“三苏”出现,等到苏洵、苏轼、苏辙这爷三问世,地球上才勉强出现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