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芳心似火--兼论齐国的恣与累 >

第2章

芳心似火--兼论齐国的恣与累-第2章

小说: 芳心似火--兼论齐国的恣与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编者按: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芳心似火》是著名作家张炜的一部新作,也是一部具有作家独特视角的历史文化读本。读者大可不必被作品关于人类生存处境和未来走向这一深奥的命题给吓住,因为它实际上由一串串精美流畅、饶有趣味和扣人心弦的故事与传奇组成,且每节仅是两千字的短章。
  张炜是一位在文坛上活跃了30年的著名作家,著作近千万言,不乏脍炙人口的佳作,如《古船》《九月寓言》《刺猬歌》等,但似乎可以断言:在作者全部的文字中,还从来没有以如此迷人的、平易近人却又美丽绚烂如织锦的关于人类生存思想的表述!这表述是如此地清晰圆融,如此地朴素,如此地切近,如此地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一段段散文、小说、掌故,读来如同抚摸一颗颗珍珠、进出一间间厅堂、叹赏一幅幅绘画;又仿佛与作者一起穿越了一条时而五彩缤纷、时而刀枪剑戟、时而细语温婉、时而飞流直下的历史隧道。
  作者从男女情爱、日常服饰、茶与酒、京剧、中医、方言,直到历史豪杰、五千年的大国兴衰演变,不弃涓细地娓娓道来,探幽入微,究东西义理,通古今之变,读来或如坐春风,更几番醍醐灌顶!也就在这种兴味盎然的神思漫游之中,合卷后却每每有神奇的顿悟和禅意降临于心,久久萦绕不去……
  全书从生命欲望、男女情事谈起,辨析究竟什么才是“芳心”。
  进而讨论人对物质世界的痴迷、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发现人的一生也是一次长恋,而且我们每个人都不能超然物外。
  也就在这一次次长恋中,人类于五千年来演绎了多少惊心动魄的历史大戏,原来其悲喜交加无不与那颗“芳心”丝丝相连。
  究竟什么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谛?具体到饮食男女,泛言之物质与精神、东方与西方、大物与大言、阳火与阴毒,皆可于阴阳消长平衡中一窥真实。
  我们将在阅读中与作家一起寻找“芳心”的奥秘,参悟“芳心”的禅趣。现世生存的烦恼和浮躁,恐惧与憎恨,诸般不安忧愁困厄伤痛,都将包含和缓释在这深长持久的禅悟之中,最终给人以生存的勇气和无畏的直面……
  张炜《芳心似火》的副标题是“兼论齐国的恣与累”,因为书中大量涉及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世情民俗,为读者提供了许多新的资讯和视角。虽然齐文化经常被人们与鲁文化并称,谓之“齐鲁文化”,但是二者从起源到形态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为了让读者对这本书有进一步的了解,我们选载了书中涉及部分话题的内容,并希望读者能够参与对这些话题的讨论。
  

古代炼丹与长生不老
(见原书第一章之《不熄的丹炉》)
  人的急躁不安和歇斯底里,极大地破坏了周围的世界,更毁掉了自己的平和与安宁。有人说这些毛病的根源,起码有一大部分是来自生命的焦虑,而焦虑又来自对这个世界的观察。因为人发现所有的物质,凡是没有心的东西,都往往有更长久的寿命,不要说山脉海洋,就连树木房屋板凳,其中一些自己亲手创造的东西也远远超过了人的寿命。人生原来是如此地脆弱和短暂,这让人感到荒唐和残酷,有些不像话。人怎么会甘心如此呢,当然要想想办法。结果想了几千年的办法,仍然没有多少效果。而人又不愿认命,所以这种折腾就一直进行下去。
  宗教解释和安慰了人的生与死,减少了人生的一些困苦。所以宗教永远不会消失。有人对宗教的怀疑和厌烦多极了,但宗教还得延续下去,就像生命还得延续下去一样。宗教表达了人类有所作为的另一个方面,它并非是完全听天由命的。这是人类面对苍茫的生命向上仰望的一种方法。
  还有低头向下的俯视,这就是求助于山川大地和海洋。这种方法更实际也更切近一些,于是就有了维护生命的诸多办法,比如草药学的形成,比如更激进更不耐烦的长生不老术,再比如炼丹的秘窍:在光天化日之下或一些隐蔽的角落里,冶炼仙丹的炉子就支起来了。这些炉子从几千年前直到现在都没有熄灭,只是冶炼的方式有所变化、炉子也大为不同了而已。
  古代一些大权在握的人,比如帝王们,会有一段时间专注于这种冶炼的事情。他们迷信于一些方士的玄谈,梦想长生不老,所以最想结交的就是神仙。有些专门研究冶炼仙丹的就成为帝王们的亲近人士,这些人当中有的可能真有本事,他们并不完全是江湖骗子。至于丹丸,有没有长生不老的神奇功力是一回事,是否有助于身体健康又是另一回事。书上记载有的帝王死于丹力暴发,中了丹毒,这是不容置疑的。不要说古代,就是今天对一些再普通不过的维生素药丸,也充满了争论,有的说可以延长寿命,有的却说害处极大。总之对于丹丸一类有个漫长的实验过程,是需要综合考察的事物,难以一时定论,焦急也没有用。
  古代炼丹的人以及服用者,大半是心智健全且较为聪明的人。虽然这当中也有一些太过急于求成的人,但总的来看仍然还不是一群荒诞之人。从花草之类合成丸散膏药,发展到用炉子熬炼矿物,让其发生化学变化,做出一粒粒丹丸,是在医学养生上性质大变的事情。中国古代医药的开始,有不少来自感性而不是理性,发挥主要作用的是形象思维而不是理性思维。一种植物草木以及其他东西,往往是看上去投脾气、模样好,以至于引起了喜悦和联想,就拿来试食。冬天长青的用来御寒,大风中直立的用来防风,就这样试来试去,有时还真管用。
  想象离不开形象,而形象思维又会把人的思考引向遥远。渐渐医家的始祖们尝起了百草,传说中有具体的神农等,其实大概是无数人的综合之力,是漫长的时间的积累。一个人的智慧大小是一回事,时间的大限又是一回事。一个人生命的长度毕竟有限,千万人的生命连续并集中起来,能量也就大了,这巨大的成果也会让个体生命难以理解。
  炼丹的人用晶亮的松香、光滑的玉石、闪烁的金子,甚至是落地成珠的水银之类熬炼起来。他们相信如此美好可观之物,必然会有完美神奇的功效,结果有时得手,有时失算,中毒而死的事时有发生。当时没有化学知识,却在进行一些化学反应的险事,结果炉子炸了,人熏得七窍流血,都是曾经有过的。炼出了一种丹,近水楼台先得月,炼丹的人先服下去,几天过去不仅没事,还有腿脚轻快两眼发亮的感觉,于是也就以为大功告成了。最终怎样,还要经过长期的观察。当时没有化验这一说,也没有白鼠试验,只有大家多吃,坚持一段时间才行。这有点拿生命开玩笑的意味,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当代人有了医学化验、药物毒性测试的方法,也只是与古代相比较而言的一点进步,对更深的利益和危害的认识,还需要更远的未来。这个过程是没有尽头的。化学合成的药品,说白了就是形状功能不同的各种丹丸,它们是现代丹炉以流水线方式生产出来的,产量之大,足以进入寻常百姓家。其中的一些最新最奇的丹丸,一般人大概仍然还得不到,所以这些情形与古代比较起来,也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最有名的求丹帝王大概就是秦始皇了。这个人有大能量大成功,统一了中国,所以依照前面的道理所说,也就更加追求长生,更加深入地思索过这一类问题。他统一中国后寻找各类人才也就容易了,特别是炼丹的、谈长生不老的人物,那会儿一抓一大把。从东方海边来的方士进了长安,一时身价倍增。这些人在后来的记载中都声名大坏,被说成了专门骗人的家伙,其实是不对的。秦始皇一班人并非那么好骗,他们当时面对的不是骗子,而是一帮科学技术人士。对于最时新最前沿的科学技术,还真需要一点接纳的胸襟和勇气,这是从古到今都能相通的道理。对新事物,必要十全十美十拿九稳万无一失才干,这个谁也不敢保证。科学允许失败,并且允许多次失败、最惨重的失败。以秦始皇的雄才大略,他未必不懂得这个。
  方士们当中肯定也有一些怀有政治抱负的人物,这是自然而然的,他们不全是纯粹的专业人士。这部分人对秦始皇而言才是危险的。不过大多数方士还是一心追求长生之法的,他们有东方的技术和心得,要对千古一帝贡献出来。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齐国和鲁国地域与文化的区别
(见原书第一章之《齐国怪人》)
  方士和长于神仙术的人主要来自齐国。一说到了齐国,就需要多费一番言语了,因为这实在是一个大不平凡的地方。齐国的边界一再变更,随着国势的强弱或收缩或舒放,但大致还是今天的山东半岛地区,它西到济南,南到泰山,腹地是胶莱河以东。它的国都在今天的临淄一带,往北不远就是大海,国土三面环海,有鱼盐之利,不仅富庶,而且由于接近苍茫大海,国民的性格和思路也就大不同于内地。
  西边紧靠齐国的是鲁国,因为没有海,风习气象也就大大有别。鲁国产生过圣人孔子,他生前奔走过许多地方,到过那么多诸侯国的腹地,但齐国的心脏地带,也就是胶莱河以东地区,却没有去过。当年方士的看家本领,其实就是孔子不愿谈论的那些“怪力乱神”。这些方士从齐国大学者邹衍那儿得来灵感,采纳和实践了他的“大九洲”学说,幻想寻找海外天地,认为海中真的藏有神仙。这些方士主要的聚集地就在今天的蓬莱龙口莱州一带,还有东边崑嵛山和荣城海角那些地方。他们当中有许多人由于亲眼见过了海市蜃楼,所以谈起神仙现象也就言之凿凿。沿海地区打鱼的人多,遇到的各种海象多,登临和观测的岛屿多,口耳相传的故事也多,所有这些交织在一起,也就形成了海边人特有的想象力和思维方式。
  在内地的人看来,方士们都是一些怪人,远在咸阳的秦始皇等人最初见了他们,也未必不会惊讶。方士们身上携带了仙丹,肚子里还有一套寻找神仙的方略计策,这都是关系到人生根本的大问题,怎么会不引起秦始皇的极度好奇和向往?对他来说,长生不老在这之前只是一个梦想,在这之后却忽然变成了可能,那么鼓励和尝试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上有所好,下必效法,一时间咸阳城里就有了许多齐国的方士,这些人身穿华丽的东方丝绸,与天下最富有的大商人一块儿来到了秦国都城。方士入秦是历史上的重要事件,这个事件延续下去,竟导致了后来的焚书坑儒,这又是中国历史上发生的更大的事情了。
  一般来说,焚书坑儒的起因是秦始皇被方士欺骗后的盛怒,并由此而巩固了专制统治,维护了思想上的禁锢。但这大致也是一场东西部文化上的大冲突。因为沿海和内地差别太大,齐国富裕奢华而且开放,军事上却败于秦国。齐国人的优越感有一部分集中体现在方士们身上,这些怪人到了咸阳会有何等表现也就可想而知了。富裕开放之地的人到了以农为本的西部,总会有一些难以掩藏的傲慢气,这种傲慢气难免刺激他人。怪人的长生理论、神仙言谈虽然诱惑人,却也容易被当成一派胡言,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