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孩子是棵树 >

第10章

孩子是棵树-第10章

小说: 孩子是棵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你没才能,你就无法把握机遇,不能跟机遇互动起来,就像入选剧团不是高尔基的机遇一样。而对于有才能的人来讲,机遇在他们手里会再生,小机遇会变成大机遇。所以,我不相信一个人终其一生连一个机遇也没有;我不赞同“怀才不遇”的解释,如果你真有才能,并且不断地发展自己,机遇总会到来,不过是个早晚问题。而且,在我看来,那些抱怨“怀才不遇”的人,往往并没有真正的才能,不过是在一些“雕虫小技”上的自恋而已。
  才能还包括认识机遇的能力。面对应聘排起的长龙,大家都会说:竞争这么激烈,今天怕是白来了,捂着咕咕叫的肚子说,真受罪。结果只能是白排了一天队,到最后疲惫不堪地回家,叹一声:找个好工作真不容易。这种事情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机会从来不是锣鼓喧天地找你报到,而是“破帽遮颜过闹市”般地从我们身边走过,能够清楚时势的纷繁变化中哪些是对自己有利的、哪些是自己求之不得的,这是很大的本事。机遇青睐有准备的人,也喜欢“有心”的人,对于那些没有这种能力的人而言,与其说机会不理睬他,不如说他抛弃了机会。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机遇(2)
发现机会不易,把握机会就更难。好比踢足球,场上表现再好,关键还在临门的一脚。60年代,澳大利亚长跑名将克拉克曾17次创造世界纪录,但总是在奥运会上名落孙山,与金牌无缘。后来,体育界便把名将意外失手的现象称为“克拉克现象”。在中国围棋史上,最“克拉克”的当属“棋圣”聂卫平。在中日擂台赛上,聂老师屡次横扫日本超一流高手群,屡创奇迹,被人称做“聂旋风”,但是他一生没有获得过世界冠军,唯一一次机会就是1989年“应氏杯”上,聂卫平在汉城与曹薰铉的对局,聂卫平却在优势的前提下,败走麦城。聂卫平后来回忆说,当年他的忘年交*总书记去世以及他奔赴汉城途中患上重感冒造成了这局的失利。
  虽然我对聂卫平十分欣赏,但是对他的这种说法却很难认同。聂卫平的大局观是无可挑剔的,但是他后半盘的失误率过高,一旦占据优势,必有缓手,之所以最后能赢,往往是由于前半局拉下对方太多了。我记得高中时的数学老师谈高考时说:什么叫超常发挥?把平时的水平发挥出来就是超常发挥。所以,一个真正的高手,明显的标志就是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能稳定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对于应氏杯的失利,我更愿意认同这是他综合实力不足的表现。
  所以,在机会来临之际,的确需要充分的准备。但是,永远不要企图完美的准备和十足的把握,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机遇来临往往猝不及防,“强行起飞,空中加油”是常有的事情,因为时不我待,等我们万事俱备的时候,可能机遇早已溜走了,这种现象在战场上更为典型,没有一个成功的将军不是当机立断的。著名的“十月革命”就是在计划暴露后提前起义并获得成功的。机遇常常是伴随危险而来的,所谓危机并存,这个时候,积极、果敢的行动就更为重要,稍一犹豫就可能错过了逢凶化吉的机会。
  面对机遇反应迟钝的人,有的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准备还不足,另一种情况就是机遇的样子和他想象的不一样。比如一个人渴望上台演讲,一直没有机会,机会突然降临时,那天他偏偏患了喉痛或者穿着极为邋遢。两种情况都是不成熟的表现,前者我们前面已经提到,而后者的迟疑则同样不必要,因为当机遇到来时,用什么样的姿势冲上去,都是最美的。
  最后我要说的是,时机未到的时候也是一种时机,是准备的时机。我看不起那些抱怨没机遇就什么都不做的人,这是一种“无利不起早”的目光短浅。我们不知道机遇何时能来,到底能不能来,那我们就踏踏实实地做我们眼前的事,做我们想做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阅历在增加、性格在成熟、人脉在积累、才能在长进……所有这些无不是在为机遇的到来做着准备,所有这些都将增加我们成功的砝码和爆发的张力。
  小测试
  测测你把握机会的能力:
  有个年轻的异性向你问路,他(她)要去的地方正好与你相同,你会怎么向他(她)指路?
  A. 告诉他(她)方向相同,可以一起走
  B. 很详细地告诉他(她),再从后面跟着
  C. 你会默默地带他(她)到目的地
  D. 告诉他(她)走法,自己另走一条路
  答案及解析:
  选择A:人生何处不相逢,这是一种缘分,你能借此同行,可说是个善于利用机会的人。你做事负责,也能有涵养地为对方着想,懂得尊重别人。
  选择B:你把自己的事和别人的事,分得很清楚,但不会只告诉人家方法而自己摆脱。你喜欢跟随在人家的后面求安全,也许由于这种原因,使你容易得到许多成功的机会。
  选择C:你是个只顾自己的人。你无视对方的困难而一味强求,因此会制造敌人;但因为你的态度强硬,也有不少人会跟着你走,是属于政治家型的人。
  选择D:你是一个意志软弱、讨厌人家误解或低估的人。一旦被人请托,会觉得是一种负担而感到厌烦。你没有意气相投的朋友,也没有敌人,是个作风相当独特的人,所以有时你会让机会白白溜掉。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学习
树语录?学习
  因需而求谓之学。
  所有成材的人都是自学的,永远没有“教会”,只有“学会”。
  学习并非苦役。学习不仅仅是生存的需要,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初学时的笨拙,过程中的困阻,学到时的欢喜,无不是学习乐趣的一部分。
  畅销书《草样年华》的作者孙睿说:没想到上中学时连写篇作文都困难的我居然写出本书来。
  我经常想,学校究竟给了我们什么?凤毛麟角的好老师只有幸运的人才能遇到,绝大部分的平庸老师被我们淡忘,隔三差五的坏老师倒了我们的胃口;没完没了的作业剥夺了我们的自由,强大的应试压力侵蚀了我们的活力,灌输式的教学,从来不问我们喜不喜欢以及以后能用到多少,整齐划一的评价标准,让我们越来越没有主见,只想着向老师的偏好献媚……这样的生活过上十几年,我们成年了,进入了社会,才发觉原来我们不按学校那一套来,反而会好得多,就像畅销书《草样年华》的作者孙睿所言:没想到上中学时连写篇作文都困难的我居然写出本书来。
  真正的学习决不是只在学校里,而是无处不在!当一个婴儿能够辨认出妈妈和其他人的区别的时候;当一个男孩子出于对异性的好奇而在书店里翻《女性心理学》的时候;当一个人第一次吃西餐,小心翼翼地模仿别人的时候;当一个女生注意明星们的着装搭配的时候;当一个人新买了电器,看说明书的时候;当一个司机在陌生的地方打开地图寻找他应该走的路线的时候……这些都是在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因需而求谓之学,我们需要某种知识和技能而现在还没有,我们去追求它,这就是学习。
  人非生而知之,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要生存得好,学习便是克服愚昧、增长才干的必经之路。现实中,我们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得益于课堂的少之又少,更多的是依赖于生活和工作中的摸索借鉴。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那些特别渴望学习、特别善于学习的人,几乎处处有让人刮目的地方,那些“没心没脑”的人,干什么也不行,两者之间的差异随着时间的延续会出现惊人的差距。
  学习可分为随机学习和有具体目标的系统学习,学校中的学习即属于后者。随机学习更讲究悟性(包括发现值得自己学习对象的能力,以及吸收和发挥的能力),而系统学习更讲究策略。心态、切实的计划以及执行能力,是决定系统学习效果的三个主因。
  是否具备强烈的求知欲,是否能够从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价值感和成就感,是否有足够的自信和自我期许,都会影响到孩子是否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程度,以及在面临学习困难时的坚韧性。“自学成材”一般指没有读过正规学校,靠自学取得成就,这种理解太狭隘了,其实,所有成材的人都是自学的,永远没有“教会”,只有“学会”。依靠自学是那些学习高手的共同特点。人必须自己成全自己,所以,以自主为“核心”的学习心态是至为重要的。
  许多学生精疲力竭依然成绩平平,这是因为他们大部分的学习行为是无效的。比如说作业,老师留的作业是针对中等学生的,基础好的学生并不需要完成,基础差的学生可能很难完成,但他们还是都花了很多的时间放在做作业上,这就是很大程度上的浪费。再比如说考试,犯过了错误,却随便听别人讲一下就放过,甚至看看分数就算了,根本不再去分析试卷,结果是下次碰到还要犯错,这种重复犯错同样是很大的浪费。所以,系统学习要主动、清醒地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而不是完全跟着老师走,被动地重复努力或者做些无用功。
  有效的学习必须以合理的计划为导引,但是制订计划是一种能力,过高、过低的计划都是不成熟的表现。每一个成功的学生,都必然清楚自己需要干什么,以及在有限的时间内自己能干多少。学习的高手不会放弃对零散时间的利用,他们会轻轻松松地每天利用几分钟在某件事情上,然后取得令人惊讶的效果,比如记单词、口头英语作文等。
  学习的执行能力主要指自我控制和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和专心能力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学习效果是学习效率和学习时间的乘积。缺乏计划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的学生,每天只能把很少的时间用在有效的学习上;那些专注能力差的学生,与别人付出同样的时间,却只能取得很小的学习成果。学习的执行能力既需要意志也需要经验,但是这种能力的培养,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可以开始。
  学习并非苦役。谋生要学习,但学习并非只为谋生。学习不仅仅是生存的需要,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每当学会一种技能、获得一种知识、增进一份智慧,都是人生的一大快事。初学时的笨拙,过程中的困阻,学到时的欢喜,无不是学习乐趣的一部分。
  人什么时候最美?读书的时候,那凝眸细读的样子是最迷人的。再聪明的头脑也是愚钝的,读书却可以近乎无限地增长我们的智慧;再曲折的人生也是单调的,读书却可以体会多样的境界和命运;再敏感的心灵也是容易麻木的,读书却能够保持我们内心的清醒和鲜润;再长的寿命也是短暂的,读书却能让我们结识千年之前的圣贤;再亲密的朋友也可能背叛的,书却永远会给我们安慰和支持;再好吃的菜肴也会生厌的,而书却让我们百读不厌、常读常新……
  ——本书作者孟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