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好孩子 好习惯 >

第5章

好孩子 好习惯-第5章

小说: 好孩子 好习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电视简直像个魔鬼,孩子简直是迷得不得了,每天放了学书包一丢,就坐在电视机前了。吃饭的时候盯着电视,吃完饭后继续看电视,有的时候父母不在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就更长。

  可见电视对孩子的吸引力之大。为什么孩子会如此喜欢看电视呢?因为看电视的时候孩子可以处于非常轻松的状态,可以不动脑子,绝对没有看书、学习辛苦,他是充满乐趣的。而且电视节目越来越精彩,很容易把孩子迷住。全世界的孩子都爱看电视,但作为父母必须明白,孩子看电视过多对他的智力、道德发展是有害的。有研究认为:儿童看电视每天不宜超过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如果看的时间过长,孩子智力会有所下降,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有专家发现,过分沉湎于电视的儿童,其行为和思维方式逐渐脱离了现实世界,在适应社会方面产生了严重障碍。因看电视上瘾而导致适应障碍,这被称作是“电视瘾”,也叫“电视病”。有电视瘾的儿童常常表现得懒散、麻木和消极。一般来说,这是儿童为逃避现实世界而麻痹自己的一种消极方式。儿童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挫折后,便逃避到电视世界中,从电视世界里寻找“充实”和“满足”,结果导致一种恶性循环:每天不断看电视,对现实越逃避;越逃避,就越难适应现实生活;而越难适应社会,则更依赖电视。这种倾向是危险的。

  有一些指标可以用来测量孩子是否有“电视病”,指标如下:

  接触量过多,平均每日接触4个小时以上;

  不加选择地看电视;

  除了看电视,对其他活动大都不感兴趣,不愿意与人交往;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表现得懒散、麻木和消极。

  如果孩子同时具备上述四种表现,父母就要警惕了,必须要寻求专家帮助。而有研究表明,一般社会关系不好的儿童更容易患上电视病,因此父母一定要多关心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并且从小对孩子看电视就要有所指导与限制,防止孩子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限制孩子看电视,父母怎么做呢?我的教育建议是:

  和孩子一起选择电视节目。孩子几乎是不可能不看电视的,而且看电视对他的成长也有些益处。他有这个权利,关键在于选择。父母特别要注意不能放任孩子,不要让他乱看,想看什么就看什么,以免他会盲目、随意地找一些并不适合他的一些节目来看。我不主张孩子看太多复杂的成人节目,比如言情片、武打片、警匪片,因为孩子很难理解。经过我们的专题研究,认为有两类节目最适合少年儿童去观看,一类就是儿童文学,像一些儿童文学的名著,童话改编的故事片、动画片都是很好的;另一类就是知识的,比方说大自然探险,各种知识类的、科幻类的节目对孩子也很有好处。让孩子看这样的电视节目,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是很有益处的,因为儿童的观察是一种直观性的,年龄越小越不喜欢文字,喜欢画面。我最近看了一段《哪吒闹海》,我觉得精彩之极,在艺术上很精湛,哪吒的精神、形象展示得淋漓尽致。那天我看的是一个非常大的电视,效果特别好,我想我们的孩子看了以后,一定也会觉得惊心动魄,刻骨铭心,从中获益多多。总之,父母为孩子选择一些高质量的电视节目,是引导孩子科学使用媒介的明智态度。

  引导孩子多看一些新闻时事节目。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孩子由于学习压力过大,没有时间看电视,也没有时间看书,结果孩子生活贫乏,连一些最基本的常识都不知道。我认为这对孩子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特别是孩子上了小学高年级,尤其是上了中学,建议孩子每天看新闻联播,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因为中学时代,孩子需要胸怀天下,需要关心国内国际时事。让孩子养成每天看新闻的习惯,这样慢慢积累起来可能会成为孩子储备信息的起点。

  引导孩子看广告。一个开放的世界,也是一个广告的世界,广告都会用艺术的、夸张的手法去展示自己产品美好的一面。要提醒孩子不要盲从广告消费,在看广告时要引导孩子判断哪些信息是正确的、有用的,用其利而防其弊,这样才可谓是成熟的广告教育。

  跟孩子商定看电视的时间,并严格遵守。比方说孩子年龄小,最好看电视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上了中学不超过两个小时。当然时间的规定应和孩子认真地协商,然后定一个规则,定了规则之后就不能够违反,一定要说话算话。如果孩子违反了,要有惩罚措施。比方说只要超过了时间,那就以两天不能看电视,或者一个星期不能看电视为惩罚措施。一定要让孩子遵守规定,做到说话算话,让孩子对自己负责。

  暂时“冷落”孩子。许多年轻的父母对我说,孩子由于年龄小,对于不让他看电视的要求往往以哭闹来对付,听着孩子的哭声,许多父母只能“束手就擒”。其实,父母应该先申明规矩,如果孩子不遵守,就可以采取暂时冷落孩子的方法。孩子因为看不上电视吵闹,首先要不理,如果孩子任性地摔东西,就要严肃地警告他:损坏东西要赔,并且更长时间不许看电视。

  父母要约束自己。要求孩子有节制地看电视,父母当然要以身作则。现实生活中确实有部分父母缺乏其他消遣爱好,将所有的空闲时间都花在电视机前,如果自己不分时间看电视,却要求孩子少看、不看电视,这是很困难的。 
 
网络文明从习惯养成开始 
 
 
 
  2006年04月12日13:37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据调查显示,在各地高校被辞退的大学生中,相当大一部分是沉溺虚拟时空的网迷。

  我无法忘记那一幕。

  2001年暑假,我应邀赴成都讲学,谈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健康人格。想不到,有一家四口人一齐来找我咨询。更想不到的是,个子高高的小伙子,竟是被北京大学开除的学生,因为他沉迷于网络游戏而荒废学业,各科成绩均不及格,虽遭警告也不思悔改。小伙子回成都以后,又考入一所高校,仍痴迷于网络游戏,甚至为钱入室抢劫,被人家抓住揍了个鼻青脸肿……

  我难以相信眼前的事实。可是,那位小伙子茫然的眼神,他那流泪的母亲,他那唉声叹气的父亲,他那焦急而不知所措的姐姐,都让我不由得三思:网络游戏如何变成了魔鬼?怎样俘获了这颗高智商的年轻心灵?

  我忽然想起了一连串的相关事情。曾有好多个父母向我求救,救救他们滑向深渊的孩子——孩子沉迷于网络,而父母急得发疯却又无可奈何,眼睁睁地看着最亲爱的孩子走向毁灭。这撕心裂肺的场面,让人何等悲哀与震撼!

  其实,让孩子从小接触计算机,往往是一些现代父母的选择。21世纪学习的特征是掌握管理知识和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怎能不会使用互联网呢?所以,专家们大都赞成孩子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学习使用计算机。

  问题在于,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给人以管理知识和处理信息的便捷,又存在让人痴迷甚至难以自拔的危险。在这样一个容易失控的崭新领域里,许多父母偏偏放弃了应尽的监护责任。他们对孩子说:“我们这一代是不行了,只能省吃俭用买了电脑,靠你自己去学了。”

  平心而论,每一个孩子在初学电脑时,几乎都充满了神圣之感。他们小心翼翼地探索着,眼睛里充满了惊奇,内心被信息的大潮激荡着。这是人生之中的一个黄金时期,是一个需要播下健康种子的时期,是一个需要奠基立向的时期,是一个习惯养成的时期。不幸的是,许多孩子的这一黄金时期变成垃圾时期,他们在高速信息路上成了脱缰的野马,悲剧由此而频频上演。

  人生的启示告诉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是离不开路标的。2001年11月22日,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等七单位,发布《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即: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可以说,这就是青少年不可缺少的网上路标,也值得每一位父母与教师铭记。

  据悉,全国中小学中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学校已有77000多所,并建立6000多个校园网。孩子们从小学习使用互联网已成大势所趋。

  那么,广大的父母与教师该怎么办呢?我的教育建议是:

  应与孩子一起学习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如能先行一步更好。在与孩子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成人不仅便于与孩子沟通互助,甚至还会保持青春和童心,这种千载难逢的良机不可错过。

  让孩子多多体验成功。研究表明,人接触不良信息的反应是不同的,对网络和游戏的迷恋也不相同。在生活中成功的人,受的消极影响较小,而在生活中失败的人,容易沉溺于虚拟时空。因此,让孩子在生活中获得成功,是抵御不良媒体的关键。

  孩子上网之初必先立下规矩。总的原则可按《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执行,还可以具体一些,如每天使用计算机一般不超过一小时,不泄露个人与家庭秘密,学会选择并欣赏健康网站等等。可以跟孩子约法三章,要保护自己,保护自己的家庭。比方说不能在网上留下自己家的电话,不能够泄漏自己家的隐私,这是很重要的;不能把自己家的家庭地址轻易地告诉网友。有一次我女儿上网,她上网之后就有网友。后来我们就接到一个南方的男子的电话,打到我们家找我女儿,我们就很奇怪,觉得他怎么认识我的女儿呢?一问女儿,原来她在网上留了电话。我们就批评了女儿,女儿说:我们都是谈得很好的朋友,我们也愿意电话交谈,为什么不可以呢?我告诉她,第一,你不了解这个人,你现在是个未成年人,你要和一个陌生的人交往,最好能跟我们说一下;第二,你给他留电话号码,这个电话号码是咱们全家的电话号码,不是你一个人的电话号码,他打电话来会干扰我们的生活,你要对家庭负责任。

  丰富孩子的生活。网络之所以容易使孩子过度痴迷,往往与他们的课外生活贫乏有关。因此,培养孩子养成广泛的兴趣,尤其是热爱户外运动,是至关重要的。

  引导孩子学会交往。儿童长大的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而社会化离不开同龄群体的密切交往,离不开深刻的体验。所以,让孩子从小生活在伙伴的友谊之中,是避免虚拟时空诱惑最重要的保障。 
 

巧用“停电日” 
 
 
 
  2006年04月12日13:31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今日的世界早已是电的世界,我们几乎没有一天离得开电。早上起来,被用电池驱动的闹钟吵醒,打开电灯,看一看电子表,七点了,不情愿起床开始忙碌的一天。而忙碌的一天更不能离开电,如果没有电,电饭锅不能煮饭;电动剃须刀不能用,胡子不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