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尼采所有哲学着作合集 >

第60章

尼采所有哲学着作合集-第60章

小说: 尼采所有哲学着作合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8

  我所理解的进步。——我也谈论〃复归自然〃,虽然它其实不是一种倒退,而是一种上升——上升到崇高、自由甚至可怕的自然和天性,这样一种天性戏弄、并且有权戏弄伟大的使命……打个比方来说,拿破仑是一段我所理解的那种〃复归自然〃(例如在rebustacticis①方面,尤其如军事家所知在战略方面)。——然而卢梭——他究竟想回到哪里?卢梭,他集第一个现代人、理想主义者和canaile②于一身;他为了能忍受他自己的观点,必须有道德〃尊严〃;由于无限的虚荣心和无限的自卑感而生病。连这个躺在新时代门槛上的畸胎也想〃复归自然〃——再问一遍,卢梭究竟想回到哪里?——我之憎恶卢梭还在于大革命,它是这个理想主义者兼canaille的双料货的世界历史性表现。这场大革命所表演的流血闹剧,它的〃不道德〃,均与我无关,我所憎恨的是它的卢梭式〃道德〃——大革命的所谓〃真理,〃它藉此而始终仍在发生作用,并把一切平庸的东西劝诱过来。平等学说!……但是决不会有更毒的毒药了,因为这个学说貌似出于公正本身而被鼓吹,其实却是公正的终结……〃给平等者以平等,给不平等者以不平等〃——这才是公正的真正呼声,由此而推出:〃决不把不平等者拉平。〃——围绕着这个平等学说发生的恐怖和流血事件,给这个卓越的〃现代理念〃罩上了一种光辉和火光,以致革命如同奇观一样也吸引了最高贵的灵魂。归根到底,继续尊崇它是没有理由的。——我只看到一个人对它感到厌恶,就象必定会感到的一样——歌德…… 

  ①法文:迷阵战术。

  ②法文:贱氓 

49

  歌德——不是一个德国事件,而是一个欧洲事件:一个通过复归自然、通过上升到文艺复兴的质朴来克服十八世纪的巨大尝试,该世纪的一种自我克服。——他本身有着该世纪的最强烈的本能:多愁善感,崇拜自然,反历史,理想主义,非实在和革命(革命仅是非实在的一种形式)。他求助于历史、自然科学、古代以及斯宾诺莎,尤其是求助于实践活动;他用完全封闭的地平线围住自己;他执着人生,入世甚深;他什么也不放弃,尽可能地容纳、吸收、占有。他要的是整体;他反对理性、感性、情感、意志的互相隔绝(与歌德意见正相反的康德用一种最令人望而生畏的烦琐哲学鼓吹这种隔绝);他训练自己完整地发展,他自我创造……歌德是崇尚非实在的时代里的一个坚定不移的实在论者:他肯定在这方面与他性质相近的一切,——他没有比那所谓拿破仑的实在论更伟大的经历了。歌德塑造了一种强健、具有高度文化修养、体态灵巧、有自制力、崇敬自己的人,这种人敢于把大自然的全部领域和财富施予自己,他强健得足以承受这样的自由;一种不是出于软弱、而是出于坚强而忍受的人,因为在平凡天性要毁灭的场合,他们懂得去获取他的利益;一种无所禁忌的人,除了软弱,不管它被叫做罪恶还是德行……这样一个解放了的精神带着快乐而信赖的宿命论置身于万物之中,置身于一种信仰:唯有个体被抛弃,在全之中万物得到拯救和肯定——他不再否定……然而一个这样的信仰是一切可能的信仰中最高的:我用酒神的名字来命名它。

50

  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十九世纪也是追求歌德作为个人所追求过的一切东西:理解和肯定一切,接纳每样东西,大胆的实在论,崇敬一切事实。何以总的结果却不是歌德,而是混乱,虚无主义的悲叹,不知何来何往,一种在实践中不断驱迫人回溯十八世纪的疲惫的本能?(例如情感浪漫主义,博爱和多愁善感,趣味上的女性主义,政治上的社会主义。)莫非十九世纪,特别是它的末叶,仅是一个强化的野蛮化的十八世纪,即一个颓废世纪?那么莫非歌德不但对于德国,而且对于欧洲,仅是一个意外事件,一个美好的徒劳之举?——然而,如果从公共利益的角度来看伟人,就曲解了他们。一个人懂得不向伟人要求利益,也许这本身就属于伟人……

51

  歌德是使我肃起敬的最后一个德国人,他大约感受到了我所感受到的三件事,——我们对于〃十字架〃的意见也一致……常常有人问我,究竟为何要用德文写作,因为我在任何地方都不象在祖国这样糟糕地被人阅读。可是终究有谁知道,我是否还希望在今日被人阅读?——创造时间无奈其何的事物,为了小小的不朽而致力于形式和质料——我还从未谦虚得向自己要求更少。格言和警句是〃永恒〃之形式,我在这方面是德国首屈一指的大师;我的虚荣心是:用十句话说出别人用一本书说出的东西,——说出别人用一本书没有说出的东西……

(周国平译)
瓦格纳事件(一)
□ 作者:尼采 


一个音乐家的问题 
1888
前言
  我松了一口气。我在这篇文章里扬比才①而抑瓦格纳,这并非只是恶意。我借连篇戏言说出的事情可不能一笑了之。与瓦格纳决裂,对于我乃是一种命运;此后重又喜欢上什么,对于我乃是一种胜利。也许没有人更危险地与瓦格纳精神紧密相联,没有人更强硬地与之短兵相接,没有人更庆幸与之分道扬镳。一段漫长的历史!——想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段历史?——倘若我是道德家,谁知道我会怎样来命名它?也许叫自我克服。——但哲学家不喜欢道德家……他也不喜欢漂亮字眼……  
  ①比才(Bizet,1838…1875),法国音乐家,歌剧《卡门》的作者,生前未受应有之重视。 
  一个哲学家对自己的起码要求和最高要求是什么?在自己身上克服他的时代,成为〃无时代的人〃,那么,他凭什么去进行他最艰难的斗争?就凭那使他成为他的时代的产儿的东西。好吧!和瓦格纳一样,我是这个时代的产儿,也就是说,是颓废者。不同的是,我承认这一点,并且与之斗争。我身上的哲学家与之斗争。
  最使我竭思惮虑的问题,事实上就是颓废问题——我有这样做的理由。〃善与恶〃不过是这一问题的变种。只要看一看衰退的征象,就可以理解道德——就可以理解,在它最神圣的名称和价值公式下面隐藏着什么:蜕化的生命,求毁灭的意志,极度的疲惫。道德否定生命……我必须有一种自我约束,以完成这样一个任务——反对我身上的一切疾病,包括瓦格纳,包括叔本华,包括整个现代〃人性〃。——对于时代的、合时宜的一切,全然保持疏远、冷淡、清醒;作为最高的愿望,有一双查拉斯图拉的眼睛,从遥远的地方俯视人类万象——并看透自己……为这样一个目的——何种牺牲、何种〃自我克服〃、何种〃自我否定〃会不值得?
  我的最伟大经历是一种痊愈。瓦格纳纯粹是我的疾病。
  对于这种疾病,我并非没有感激之心。当我在本文中坚持瓦格纳是有害的这个命题时,我并不想否认,尽管如此,他对于一种人却是不可缺少的——便是对于哲学家。一般人没有瓦格纳也许过得去;哲学家却不能随便缺少瓦格纳。他应当是他的时代的不安的良心——为此他必须具备他的时代的最佳知识。然而,他到哪里去为现代心灵的迷宫寻找一个比瓦格纳更懂行的向导,更雄辩的心理学家呢?现代特性借瓦格纳之口说出它最知心的话,它即不隐瞒它的善,也不隐瞒它的恶,它忘掉了一切自惭自羞。反之,倘若弄清楚瓦格纳身上的善和恶,也就差不多估算出了现代事物的价值。——倘若今天一位音乐家说:〃我恨瓦格纳,可我再也受不了别的音乐了〃,我对此完全理解。但是,我也同样会理解一位哲学家,倘若他声明:〃瓦格纳集中体现了现代特性。一个人必须首先是瓦格纳之徒,这无济于事……〃
1888年都灵通信
1
  昨天我——您会相信吗?——第二十遍听比才的杰作。我又是聚精会神,我又是乐而忘返。我的急躁竟被战胜,真令我惊异。这样一部作品如何使人完善!此时一个人自己也变成了〃杰作〃。——只要一听《卡门》,我便比任何时候更真切地觉得自己是个哲学家,是个好哲学家:那样耐心,那样幸福,那样充满印度味儿,那样坐得住………一坐五个钟头:神圣的第一阶段!——可允许我说,比才的管弦乐几乎是我尚能忍受的唯一管弦乐了?那另一种管弦乐,如今最时兴的,瓦格纳的管弦乐,蛮横、做作又〃清白无辜〃,以此同时诉诸现代心灵的三种官能——我觉得那种瓦格纳的管弦乐是多么有害!我称它为西罗科风①我出了一身臭汗。我的好天气算完了。  
  ①西罗科风,欧洲南部的一种闷热带雨的风。 
  在我看来,比才的音乐是完美的。它轻盈、柔顺、彬彬有礼地来临。它亲切可爱,它不使人淌汗。〃善是轻盈的,一切神物以纤足疾步〃:我的美学的第一原理。这种音乐是调皮、精巧、听天由命的;它同时仍然大众化——它具有一个种族的而非一个人的精巧。它丰富。它准确。它建造,组织,完成。它以此与音乐中的节外生枝,与〃无休止的旋律〃形成鲜明对照。人们可曾在舞台上听到过更痛苦的悲叹?而且,这悲叹是如何表现的呵!没有皱眉蹙额!没有弄虚作假!没有堂皇风格的谎言!——最后:这种音乐把听众当作聪明的人,甚至当作音乐家——它在这一点上也与瓦格纳相反,无论何时,后者始终是世界上最无礼的天才(瓦格纳简直象是强迫我们——他喋喋不休地重复一件事,直到我们绝望——直到我们相信)
  再说一遍:当这位比才向我倾诉时,我就成了一个较好的人。也是一个较好的音乐家,一个较好的听众。一般来说,人还能更好地倾听吗?——我把我的耳朵埋到这音乐下面,我听到的正是它的动机。我仿佛觉得,我参与了它的诞生——在这场历险中,我临危颤栗,我又欣喜于这幸运的遭遇,比才对它也可不承担干系。——而且,真是奇怪!我根本没有希求它,或者没有意识到我其实多么渴望它。因为当时有全然不同的思想掠过我的头脑……可曾有人发现,音乐解放精神,为思想添上双翼?一个人愈是音乐家,就愈是哲学家?——抽象概念的灰色苍穹如同被闪电划破;电光明亮足以使万物纤毫毕露;伟大的问题伸手可触;宛如凌绝顶而世界一览无遗。——我正是在给哲学的激情立一界说。——问题已得解决,答案不期而至,如一小阵冰和智慧的雹雨……我身在何处?——比才使我多产。一切善使我多产。对于善,我没有别的感激方式,我也没有别的证明方式。
2
  这部作品也在拯救;瓦格纳不是唯一的〃拯救者〃。人们借它而诀别阴湿的北方,诀别一切瓦格纳式理想的迷雾。单凭情节就把我们从这迷雾中救了出来。在梅里美①那里,情节即已具有激情中的逻辑,直接的线索,严格的必然性;它具有热带的一切特征,尤其是空气的干燥和景物的澄澈(limpidezza)。这里的气候在各个方面都迥然不同。这里有另一种感性、另一种敏感、另一种明朗在说话。这种音乐是明朗的;但并不是法国的或德国的明朗。它的明朗是非洲式的;它的头上笼罩着厄运,它的幸福短暂,突如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