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桃色皇后 >

第96章

桃色皇后-第96章

小说: 桃色皇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潘太师一挥袍袖,声音正义凛然:“皇上,公主德行有失,伤风败俗,罪孽深重,败国、败家、败亲、败本、败行之败类,实乃国之大不幸!民之大不幸!还请皇上立即下令将公主凌迟处死!”

话音刚落,左列的大臣们声音此起彼伏,虽然半点也不齐整,意见却高度一致:“恳请万岁处死公主!”

“天网恢恢!”

“掌善司恶!”

“公主犯法应与庶民同罪!”

“举头三尺有青天。人可欺,天不可欺。”

“天理昭昭!”

百官们摇头晃脑,齐声相应。

从来没见死气沉沉、令人大气儿都不敢出的金銮殿,像今天这么热闹过。

左侧的官员们应受潘太师的指使,意见高度的一致,全都是要处死赵如烟。

给她定了个‘媚惑辽主,通敌叛国’的帽子,好像辽人打来了,大宋之所以兵败垂成,全是因为她这个祸水公主。

一时间,她倒成了众矢之的了。

殿上的赵光义,眸光深邃,一瞬不瞬的盯着赵如烟,一股从他的心中燃起的熊熊怒火,一路蔓延,一直到达眼中,即将爆发。

赵如烟知道父皇定是听进了一部分谗言,毕竟潘太师在朝中的地位,在他父皇心目中的位置不容小觑,而她又只是一个挂名的公主,并非赵光义所亲生。

不管此等谣言,赵光义是信也好,不信也罢,将她出卖换取群臣的支持,和一代明主的美名,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

她心里清楚,自己不应该抱太多的幻想,尽管此刻决定她生死的,是看着她长大,对她宠溺至极的父皇。

可是心底总是有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告诉她,父皇不会见死不救,父皇一定舍不得杀她的,一个潘太师而已,怎抵得上他们父女这么多年的感情。

赵如烟目光坚定的望着赵广义,仿佛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可是赵光义却突然一拂手,冷声喝道:“拿下!”

那一瞬,赵如烟整个人都呆了。

一大群的卫士们鱼贯而入,无数明晃晃的刀剑带着锋利的星芒,立刻架到了赵如烟的脖颈上。

欢呼声叫好声轰然四起:“我主圣明!”

“圣上万岁啊!”

在一片叫好声中,赵如烟悲凉地感受着颈部刀锋上犀利的凉意;悲凉地凝望着眼前大快人心的激动场景;悲凉地看着那些文武百官们,嘴角轻扬成蔑视的弧度,望向她的目光不屑得比寒潭还要冷上几分。

此时此刻,她才真正的悲凉的清醒。

为何大宋屡屡遭辽国侵犯,民不聊生,百姓怨声载道,当权者就只知道一味的向辽求和?

就是朝堂上有这么多奸佞小人,蛊惑人心,混淆视听……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那孙尧杨的表文中,除了罗列了大量的令人触目惊心的形容荡妇的词语之外,哪桩哪件是细致说明了她究竟身犯何罪,又有何人何事为证?

文武百官们,他们听到了什么?又在叫好什么?在比谁的对联对得更齐整吗?在比谁的用词更大义凛然、威武不屈吗?

赵如烟的眼里尽是嘲弄。

眼前的这些人,就是她以为的大宋亲人……

她以为,他们是宋人,她也是宋人。那么,所有的宋人,就应该是自己的亲人。但是,这些亲人们,却如此不愿意善待她。究竟他们是不知情,还是不想知情?

想当初她身在大辽那样一个异国他乡,个中经历虽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但却多次侥幸得以幸免于难。现在,她却面临着即将被“自家人”,处以凌迟之刑。

第090章【手打VIP】

如此啼笑皆非、荒唐透顶的事情,马上就要真实地发生在她的身上。

凌迟?难道就是一刀刀地剜掉自己身上的每一块血肉吗?

难道就是民间所说的“千刀万剐”吗?犯罪之人将被零割一百二十刀而亡,痛苦地慢慢地死去,该是如何的骇人听闻?惨无人道?

她不是大宋的公主吗?不是宋人的手足同胞吗?为什么他们会这么残忍的对待无辜的她,举起那把残忍的屠刀?

她不想哭。

真的不想哭。

赵如烟仰头望着眼前这些官僚形象,他们之中,既有军机大臣、总督巡抚、提督道台,也有州府长吏、省级藩台、知县典吏、管带佐杂等等。

形形色色的官僚,他们的官职有高有低,权势有大有小,手段各有不同,但显而易见的,全都是些鱼肉百姓的吸血鬼。

这些所谓的官,除了祸国殃民,欺负她一个手无寸铁的女人之外,还能有别的什么出息?

让这种人充斥官场,官场该当是何等的丑态?大宋又有何前途?

他们都是屠杀平民的刽子手,让刽子手做官办事,谁敢指望他会将事情办得公正明白?

让他们理财,他们会中饱私囊、大快朵颐;让他们办案,他们会放纵真凶,污陷良人;让他们修河,他们会使大堤溃裂、水淹良田;让他们作战,他们会让军队溃不成军,一败涂地。

他们官官相护,互相勾结,互相利用,不分青红皂白,不辨忠奸愚贤。

难怪大辽年年发兵进犯,大宋兵败垂成,就只有求和称臣的份。就是因为有这群只懂得欺压百姓,贪污公款、相互勾结的官场蛀虫。

摆在赵如烟眼前的,活脱脱就是一幅官僚的百丑图,曲妍尽态,呼之欲出。

说得好?

好在什么地方?

她还能怎么被无耻的冤枉?

她还能怎么被无情的践踏?

究竟还有多少苦,都想让她这个身若漂流浮萍的公主试一试、尝一尝?

作为宋人,她以为他们可以同舟共济,一致对外。

可是为什么,她不但不能争得一个普通人平凡生活的权利,反而被践踏、遭迫害、受鄙视,最终成为一个就要被千古奇冤所吞噬的可怜人?

她想挣扎,她想抗争。然而此时,面对着高高在上的文武百官们的嘲弄、侮辱和伤害,孤立又无援的她,没有任何力气,也没有任何机会,只能给与无言的抗议。

因为她知道,所有这一切都是早有预谋,而她只不过是一颗可怜的棋子,就算她尊贵如公主又如何?不过是她父皇手中的一粒稳固皇权的棋子而已。

罢了,她懂了,她悟了,她应了,她认了。

千钧一发之际,金銮殿外的一名礼部官员突然高声喊道:“禀皇上,杨业将军遣长子杨昭将军带其手下诸名将士在殿外求见。”

赵光义脸上立即扬起一抹笑容:“快宣!”

潘太师拧皱着自己的扫帚眉,心中对于杨家军很不满意,早不来晚不来,偏在他的事情尚未完结之时到来:“万岁,那公主……”

“先一旁候着!”赵光义一摆手,趁机推搪。

数月前,广西广源州人侬智高起兵反宋,自称仁惠皇帝,招兵买马,攻城略地,一直打到了广东。赵光义十分恐慌,几次派兵征讨,均损兵折将,大败而归。一时间,举国上下躁动,满朝文武惶然无措。

危难之际,他接受宰相的建议,亲自在垂拱殿设宴为杨家军饯行,大将杨业派遣自己最信任的儿子杨昭同去征讨镇压。

现在杨昭将军先行归来,定是带回了好消息。

赵光义连日来忧心广东战事,吃不好睡不香的,心情极其不佳。好不容易杨业将军遣大儿子杨昭将军回京,必定带回了好消息,此时他哪还顾得上其它的事情。

赵如烟一听到杨昭的大名,顿时心下一震,欣喜的情绪融入血液。

这下她有救了!

刚刚那些污蔑她,扬言要处死她的官员,全是潘太师的党羽,寇准跟杨家军那边的人并未发话,想必他们是等杨昭得胜归来这个契机,再为她求情。

一瞬间,赵如烟仿佛看到了希望,忘记了颈上那凛冽的刀刃,也忘记了她正身处炼狱之中。

她急切地向殿外张望,伴随着她的动作,脖颈上锐利的刀刃已经划破她细腻的肌肤,一滴又一滴鲜红的血,缓缓地滑下刀尖,落在青砖地面上,格外醒目。她亦是全然不顾。

众人目光齐聚之处,一个年轻男子徐步而入。一袭朱色的武官朝服,将其伟岸的身躯衬托得完美无缺。方正阳刚的俊脸,沉稳强健的男性魅力,震慑得殿内鸦雀无声。

他步履徐缓、气度沉稳、冷若冰山、静如深海。顾盼之际,极有威势,眉目间不怒而威,天人般大气磅礴、英风飒爽。

真正的大英雄,不需要渲染,不需要造势,不需要烘托。他只要随随便便地站在那里,就足以压倒一切,任何人都不敢逼视。

这样的大英雄,即便身处千万人当中,仍是可以一眼认出。

赵光义表露出欣慰地微笑。杨昭不愧是我巍巍中华的顶尖人才,世间人所谓的大英雄真英雄,应该就不过如此了。

这个威风凛凛、宛如战神的男人在大殿上站定,肩背直挺宛如百年苍松翠柏,顶天立地。

他正要上前大礼参拜,却被赵光义制止,这会他这个皇帝表现出对杨家军极为的尊崇。

言语中带着欲知晓战况的迫不及待:“杨将军,先不必拘礼,马上向朕汇报一下广东战事如何?”

杨昭不慌不忙,礼数周到的再度拱手,姿态恒稳,恍如一株劲风不移的大树。

“启禀圣上,我父帅杨业筛选精锐部队三万七千多人南下,到广东后,即大刀阔斧整肃军纪,使军威大振。我军从桂州开往宾州驻下,始行疑兵之计,按兵不动,令侬智高以为我”休军“,懈怠不备。父帅遂将军队分为先、中、后三军,亲自率军火速出击,冒大风雨,夜度天险,一举夺回数关,占取了有利地形。最终在归仁铺与侬智高决一雌雄。

在其后的正面进攻中,父帅执掌战旗,率领骑兵,分左右两翼,绕道其后,前后夹攻,一战而胜。侬智高的麻痹轻敌酿成了归仁铺之败,其军被斩首二千二百余众,官属死者近六十人,另有五百余人被俘。父帅现已按兵入邕州,砍下黄师宓等侬军首领的头颅,悬于州城,并将五千三百四十一具尸体筑京观于邕城北隅。他命臣先行回京述职,听候圣上的旨意。”

他泰然自若地汇报着,凡是功劳全都不动声色地记在父帅杨业将军的名下,对于自己的功勋,则是只字不提。

赵光义早已是龙颜大悦,听完杨昭的详尽汇报,更是开怀大笑:“好好好,杨爱卿,你真是劳苦功高啊!”

杨昭神色自若,拱手低头,意态平和,轻描淡写地说道:“我军大胜,全仰仗父帅统领有方、指挥得当,为臣不过是遵命行事,岂敢奢谈功劳。”

赵光义呵呵一笑,神态轻松。

胜利了就好,最起码以后日夜皆可睡得安稳了,他可不会在意封赏一个还是两个:“杨将军不必过谦,你父帅功高盖世,你亦是不负朕托,杨家一门忠烈,朕有你们,真可高枕无忧啊!”

满朝文武听到皇上称赞杨家,连忙向杨家军堆上了春风满面的笑容,适时接话。

“杨家军不辱使命,可喜可贺。”

“恭喜圣上!”

“贺喜圣上!”

“杨家军功高盖世,定当重重封赏啊!”

“应该封赏!”

“定当封赏!”

处在众星捧月中的年轻将帅杨昭,仍然面无表情,黑瞳波澜不兴,他低眉垂眼,对于文武百官适时的马屁式追捧,视而不见,丝毫不为所动。

“好!”赵光义兴致正浓,便欲随众卿愿望行事:“杨昭上前听封。朕……”

杨昭却在此时毕恭毕敬地打断他,眉眼垂敛,恭敬却坚定地说道:“万岁,臣深受皇恩,理当为国为君尽忠职守,实在不敢当陛下之赞。现如今,臣先父帅一步归来,只有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