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一家之主-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娘走后,两个月来了书信,说是在京城已经安顿好了,让家人不必再挂心,
二娘看着外面的暴雨,有些担忧,眼看就要丰收了,这一场大雨已经足足下了三天了,这场雨过后,收成还能好吗?
而且皇上坚持对燕国开战,赵国的粮食基本上都已经被征做军粮,今年的收成要是不好的话,一定会有大灾难的,
三娘已经事先买了大量的粮食,因为新粮快要下来了,这时候的粮食并不是很贵,相对来说还有些便宜,
那些粮食一部分放在了二娘单独准备的一间房间里面放着,一些则被二娘秘密的放在了地窖里面,
虽然那些粮食足够二娘她们一家吃几十年,但是二娘还是很担心,战乱加上灾祸这个国家难免会乱,到时候人们吃不上饭,难免会对这有粮食吃的人家打砸抢,这样的话自己家也是不能避免的,
第五天的时候,天终于不再下雨了,只是天气还是有些阴沉沉的,并没有放晴,
二娘回到老家,去找元娘,见元娘在家一脸的不高兴,
“大姐,你这是怎么了?”
元娘无奈的说道:“今天的粮食可是大大的减产啊,这个时候天气还不放晴,看样子今天的收成可能连往年的一般都没有啊,”
“这么糟糕,”二娘心里微惊,
“是啊,而且还要上缴一部分粮食,最后剩下的也不知道能不能够吃啊,”
“大姐前一段时间我就劝过你让你买一些粮食,你没买,现在我看还是赶紧买一些粮食预备着吧,省的到时候粮食的价格一定更贵,”
说到这个元娘的心里也有些后悔,当时元娘觉得新的粮食马上就要下来了,哪里还用的着,买粮食,现在看来还是二娘说的对啊,
于是元娘点点头道:“我知道了,我马上去镇上买一些粮食来,”
果然二娘想的不错,今年的收成真的连往常的一半都没有,最多只有往年的三成,再加上赋税,这样老百姓根本不够吃的,
而且慢慢的粮食的价格开始飞长,已经是原来的好几倍不止,
二娘的酒楼里的客人也慢慢的减少,
二娘果断的关了酒楼,然后回了家,王礼父女也和二娘一起回了二娘家,
自从王礼做了二娘酒楼里的掌柜的,或许是对二娘感恩,总之王礼对酒楼里的事情很是上心,
而且经过这些天的相处,二娘发现王礼是一个很是重情义的人,对王礼也很放心,私下已经把王礼当成了朋友,酒楼关门,王礼父女没有地方去,自然是和二娘一起回了家,
“二娘家的,二娘家的,在家吗?”
李青正在家里和二娘聊天,逗孩子,现在刘亦倾小家伙正是爱玩爱闹的年纪,
突然听到外面有人在叫自己,李青听得出来这是平常和自己交好的邻居,
他家离李青家很近,他还有一个儿子叫小莲和小言儿玩的比较好,
李青看了看二娘,然后就出了门,“什么事啊?”
小莲的爹爹看到李青出来忙拉着李青道:“你看这年头大家的家里粮食都不多,谁家不是省着吃啊,于是我们就一起约好去挖野菜,也好充充饥,你去不去?”
李青心里是想去的,自家有粮食李青是知道的,但是自家的粮食多是多确实不能让外人知道的,不然传出去也不好,容易引来人的觊觎,这点道理李青还是知道的,
于是李青忙说道:“我去,你等一下,”
李青进屋和二娘说了一声,二娘听了之后,认为这不过是一件小事,于是嘱咐道:“能挖就挖,累的话就算了,别累着自己,”
李青对着二娘笑了笑,然后高兴的说道:“妻主,我知道的,”
小言儿听了忙说道:“爹爹我也要去,我也要去,”
二娘看着李青道:“让孩子去玩玩也好,只是看着孩子,别让孩子乱跑,小言儿你也是一定要跟着你爹爹,可别乱跑,”
李青忙点头,小言儿也忙笑着保证道:“娘,你就放心吧,言儿长大了,知道的,”
李青和小莲的爹爹一起去了山上,到了地方,见到村里的很多人果然都在,平常在人们眼里很是平常的野菜,这个时候,竟然也成了抢手的东西了,
李青来这里也不过是做做样子,自然不像是别人那样埋头肯干,而是挖了一家人够吃的量,就不在挖了,
村里的孩子虽然小,但是也感觉到了家里的困难,毕竟以前能每天吃饱饭,现在每天只能每天喝稀饭了,
小言儿见平时的玩伴,都去山里采蘑菇了,还有木耳,这些东西山里最多了,
今天南方犯了水灾,南方自古就是鱼米之乡,这些子南方也糟了水灾,让本来抱着从南方调粮食然后官府开仓放量的百姓心里凉了半截,
这些老百姓是真的慌了,更加糟糕的还有就是燕国竟然挑这个时候,让赵国开战,
这无疑是让赵国雪上加霜,让老百姓心里更加的不安,
二娘也接到了三娘从京城传来的书信,信里说了虽然国内不安定,但是皇上坚决不求和,一定是要血战到底的,
而且三娘还说要是家乡的情况糟糕的话,就让二娘带着家人来京城,京城毕竟是国都,情况还是好的,
二娘和刘李氏和元娘说了,但是刘李氏和元娘都表示不愿意离开这里,这里毕竟是从小长大的地方,哪能说走就走啊,
二娘也认为情况还不是很糟糕,于是也就答应了,暂时不离开,
但是两个月后一件事情让二娘彻底的下定决心,一定要离开,去京城,
原来燕国竟然摔20万的精兵,全面攻打赵国,赵国接连失去十几座城池,那些城池的百姓从朝着南方逃难,
不管是镇上还是村里都能看到很多逃难的百姓,
这些百姓都是拖家带口的从北方逃难出来,哪能带什么吃的东西,
于是这些逃难的百姓就全部沦落成为乞丐,这些人要是往常还会有人能给她们施舍一些吃的东西,但是现在大家都吃不饱饭,哪能去接济别人,
于是经常能听到或者看到有抢劫的现象发生,人饿的极了,哪里还能顾得了那么多,
这天二娘听到邻村竟然出现大量的人一起抢劫的事情,
这些二娘终于认识到,一定得离开这里,这还是刚开始,等慢慢的村里的人的粮食也都吃完了,那个时候才是最可怕的,大家都没有粮食了,那么有粮食吃的二娘她们家就成了被人觊觎的对象,
二娘晚上去找了刘李氏,
“爹爹,你也听说了吧,邻村遭劫,说不定下个村就轮到我们了,我看我们还是走吧,”
刘李氏脸上有些为难但是还是争辩道:“但是里正不是说了嘛,要让村里的人组织起来,在村里巡逻,这让也就没有人敢来了,”
“可是爹爹,你也是知道的,村里人大多数的人家里面可是没有什么粮食了,要是等村里的人家都没有粮食吃了,那个时候我们家该怎么办?”
刘李氏听到了二娘的话,脸上有了松动的表情,
二娘继续说道:“还有爹爹就算是我们家把粮食全都捐出去,又能帮得了多少人呢?现在燕国攻打我们赵国,皇上全部的心力都在战事上,这粮食一定是先要运到前线的让士兵先吃,根本没有多余的粮食留给百姓,”
元娘本来也是不愿意离开的,这毕竟是她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但是现在听到二娘的话,元娘心里一惊,原来事情已经严重到这个地步了,
二娘看到元娘和刘李氏脸上都已经露出松动的神色,于是最后说道:“爹爹,大姐,现在燕国已经打到了彭城,彭城离我们这里可是只有两百里,要是彭城失守,马上就会轮到我们这里,那个时候,就是我们想走都走不了了,”
刘李氏和元娘听到这里,慌得忙看向二娘,见二娘神色坚定,刘李氏终于开口道:“既然这样,那我们就走吧,”
刘李氏说完似乎用完的全身的力气,然后面色有些凄苦,
“那么爹爹好好收拾一下东西,尽量少带一些,多带一些有用的东西,”
刘李氏点点头,二娘和娘从刘李氏的房间出来,二娘不放心的嘱咐道:“大姐,好好收拾一下,我们后天就走,”
“后天就走?这么快,”元娘有些惊讶,
二娘深深的看了一眼元娘,然后才说道:“走的越早,就会越安全,”
战乱饥荒的年代,强盗和流寇可是很多的,
第八十二章
第八十二章
李青得到了二娘的吩咐,早早的就开始收拾东西,
可是李青看着自家的东西,是这个也不舍得那个也不舍得,只想着什么都带着,
二娘家里有很多的粮食,二娘知道现在有很多人有钱也是买不到粮食的,
于是二娘这天专门找到钱师爷,钱师爷家里也没有多少的存量,纵使自己有钱,也是买不着的,
钱师爷这些天算是忙坏了,到处都有抢劫的事件发生,让知县大人很是头痛,钱师爷也是忙坏了,
看到二娘来找自己,钱师爷心里有些疑惑,这随着三娘在京城里当官,二娘的身份也是水涨船高,现在知县大人见到刘二娘也是客客气气的,
二娘看着钱师爷脸色有些蜡黄,明显的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二娘知道这钱师爷家里也不是好过的,
“钱师爷脸色看起来不是很好,就算再忙钱师爷也要注意身体啊,”二娘一脸关心的说道,
钱师爷看着二娘一脸关心的看着自己,心里也是有些感激的,
“哎,现在这县里真是乱的很啊,这镇上的富户人家基本上都已经往南方去了,我也劝妹妹一句,这地方现在是危险得很,还是早点走吧,省的将来想走也走不了,”
二娘自然知道钱师爷说的是实话,心里对钱师爷也是感激的很,
“我知道师爷是一片好心,我今天来就是有事情要摆脱师爷的,”
“哦,什么事情?只要我能帮得上忙的,妹妹只管说就是了,”
于是二娘便把自己的事情,说了一下,自然说了事成之后,送钱师爷两代粮食作为酬劳,
可不要小看这两袋粮食,在这个时候两代粮食可是有钱也买不到的,
二娘打听到现在有粮食的人家,愿意拿出粮食和百姓换地,只是一亩地才换的十几斤的粮食,二娘这两袋子粮食在这个时候可是几十亩地啊,
钱师爷自然是应允,而且还答应二娘带着衙役一起去,
二娘自然是不会让这词儿衙役白白的帮忙的,于是就说给衙役每人二十斤的粮食作为酬劳,
当天钱师爷就带着衙役,去了二娘家,把二娘的家的粮食拉到了镇上,毕竟镇上的有钱人还是比较多的,
二娘也不想这个时候赚黑心钱,但是自己的积蓄基本上都给了三娘,自家要去京城,京城是寸土寸金的地方,没钱怎么行呢?
二娘算了一下自己现在的积蓄不过只有几百两银子而已,在这个乡下地方,自然能过上好日子,但是到了京城,恐怕这点钱,连一个住的地方都找不到,
有钱师爷和那些衙役看着,别人也是不敢捣乱的,
二娘这次一共拉出来了八千斤的粮食,一斤粮食五百文,这要是平时,这五百文可以买下上百斤的粮食,
可是这个时候,大家即使是有钱也是买不到的,而且有的地主家有粮食,但是要一斤粮食一两银子,这些百姓哪里吃的起啊,
纷纷说些地主趁机压榨老百姓,于是这二娘的五百文一斤粮食就显得,二娘要仁慈的多了,
于是百姓们奔走相告,卖粮食的人很多,排起了很长的队伍,
镇上的人知道二娘有一个做官的妹妹,再加上这些衙役看